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27|回覆: 2

[城建考古] 從考古新發現看遼祖陵龜趺山基址的形制與營造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7-8-11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8ab99a3bb8a4902edbb842bb77db114.jpg

1d5a09e35690d17cd7434ec63abdb389.jpg

3bc03b643d9ca5eeb12506f6a144c06d.jpg


全文閱讀

從考古新發現看遼祖陵龜趺山基址的形制與營造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汪盈 董新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於:【考古】2016年第10期)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7-18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遼祖陵龜趺山基址的形制與營造:契丹王朝的禮儀空間與政治表達

遼祖陵龜趺山基址的考古發現,爲我們理解契丹王朝早期政治禮儀空間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從形制與營造技術角度觀之,此遺址實爲契丹統治者融合草原傳統與中原禮制的典範之作。

龜趺山基址最顯著的特徵是其"因山爲陵"的營造理念。這種形制明顯承襲自唐代帝陵制度,但細察其具體布局,又能發現諸多草原文化元素。基址呈南北向軸線布局,主體建築位於山腰平台,背依主峰,前有開闊視野,既符合中原"負陰抱陽"的風水理念,又保留了游牧民族重視視野開闊的實用需求。這種二元融合的規劃思想,正是早期遼政權"因俗而治"政治智慧的物化表現。

建築技術方面,遺址顯示出了高超的工程水平。基址採用分層夯築法,夯層厚度均勻,夯窩密集,顯示出嚴謹的施工規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遺址中發現的石構件多採用當地砂岩,加工工藝既有中原傳統的精細雕琢,又保留了北方民族粗獷大氣的風格特徵。這種技術上的融合,反映了遼初工匠群體的多元構成。

從禮儀功能角度考察,龜趺山基址很可能是遼代早期重要的祭祀場所。遺址中發現的建築基址規模宏大,布局嚴謹,與【遼史】中記載的祭祖禮儀相吻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遺址方位與遼祖陵主陵區形成特定角度關係,這種空間配置可能蘊含著契丹人特有的方位觀念和宇宙觀。

基址出土的瓦當、滴水等建築構件紋飾豐富,既有中原常見的獸面紋、蓮花紋,也有契丹特色的卷草紋、聯珠紋。這種紋飾的多元並存,不僅是藝術風格的融合,更是不同文化信仰在禮儀空間中的共存與對話。

龜趺山基址的考古發現,爲我們重新審視遼代建築史提供了關鍵坐標。它既不是簡單模仿中原制度,也不是純粹延續草原傳統,而是契丹統治精英基於實際政治需要創造的新型禮儀空間。這種創造性的融合,正是遼文化最顯著的特徵,也是10-12世紀東亞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例證。
陸明 發表於 2025-7-22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遼祖陵龜趺山基址的形制與營造:考古新發現所揭示的契丹王朝建築智慧

契丹王朝作爲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權,其建築形制既保留了游牧民族的傳統特質,又吸收了中原漢文化的營造法式,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近期遼祖陵龜趺山基址的考古發現,爲我們理解這種文化交融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證據。

從形制上看,龜趺山基址呈現出明顯的軸線對稱布局,這與【營造法式】中記載的中原傳統建築規制高度吻合。基址採用夯土台基的做法,既符合中原高台建築的傳統,又適應了北方地區的地質特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基址四隅發現的角石遺蹟,其形制與唐代宮室建築中的"角石"極爲相似,表明遼代建築在技術層面直接承襲了唐代衣缽。

在營造工藝方面,考古發現的夯土層厚度均勻,夯窩密集規整,顯示出高超的夯築技術。這種夯築質量不僅保證了建築的穩固性,更反映了契丹工匠對中原建築工藝的精準掌握。基址中出土的各類磚瓦構件,其紋飾既有契丹特色的卷草紋,又融入中原常見的蓮花紋樣,生動體現了兩種文化的藝術交融。

龜趺山基址的方位選擇尤爲值得關注。其背山面水的格局,既符合中原風水理論中"負陰抱陽"的理想模式,又保留了契丹民族崇尚自然的傳統觀念。這種選址智慧,展現了契丹統治者在吸收漢文化時的創造性轉化能力。

從建築功能推斷,該基址很可能是遼祖陵重要的禮制建築遺存。其規模之宏大、工藝之精湛,充分彰顯了遼代皇家建築的恢弘氣勢。基址中發現的各類建築構件,爲我們復原遼代高等級建築提供了關鍵依據。

這一考古發現的重要意義在於:它不僅填補了遼代建築史的空白,更以實物證據揭示了契丹文化與漢文化深度交融的歷史進程。龜趺山基址所體現的建築智慧,既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見證。對它的深入研究,將爲我們理解北方民族政權的文化整合模式提供新的視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