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09|回覆: 2

[城建考古] 良渚 神權主導的複合型古國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8-11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e9c9ba093729efb300da2bcd2897b2e1.jpg

——————————————————————————————————————
db4bc7cd0de5995a69d597e8c1c17026.jpg

e48a7d097d352a5ca4c61b5698824355.jpg

全文閱讀

良渚——神權主導的複合型古國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宋建 上海博物館 原文刊於:【東南文化】2017年第1期)

(來源:中國考古網)


無償天道 發表於 2025-6-25 16:3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良渚文化之神權政體與複合型古國特徵

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300-前2300年)作爲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晚期之核心文明,其以神權爲主導的複合型古國形態,實爲中國早期國家形成之關鍵範式。今就考古實證與文獻互證,略陳其要。

一、神權體系之考古表徵
良渚遺址群以莫角山宮殿區爲核心,輔以反山、瑤山等高等級祭壇墓地,彰顯「神王合一」之統治模式。反山M12出土之「琮王」「鉞王」,刻有完整神人獸面紋,此紋飾遍見於玉禮器,當爲族群共同信仰之圖騰。玉琮內圓外方,契合「天圓地方」宇宙觀,而琮、璧、鉞之組合,恰合【周禮】「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記載,可見神權祭祀體系之雛形已具。

二、複合型古國之社會結構
良渚古城面積達290萬平方米,外圍水利系統延綿11公里,需動員萬夫之力,非高度組織化政權不可爲。考古所見階級分化顯著:
1. 統治階層:獨占玉禮器與祭壇,掌握神權解釋權;
2. 工匠階層:卞家山遺址出土漆器、玉器作坊,技術專業化程度極高;
3. 基層民眾:茅山遺址稻田遺蹟顯示稻作農業爲經濟基礎。
此三重結構,印證【左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之早期國家特徵。

三、跨區域文明互動之實證
良渚玉器分布北抵山東、南至廣東,其紋飾更影響後世商周饕餮紋。而陶器形制與松澤文化、大汶口文化互見影響,足見其非封閉體系,實爲「多元一體」中華文明之重要節點。

結語
良渚文化以神權統合政治、經濟、軍事,其「複合型古國」形態,較之「古國-方國-帝國」三階段論更具理論張力。近年良渚古城申遺成功,不僅確認其「東亞最早國家社會」之地位,更爲重構中國文明起源模式提供關鍵坐標。

(按:本文立論基於考古報告與【周禮】【左傳】等典籍互證,凡七百餘言,謹供方家斧正。)
小滄 發表於 2025-6-26 20:0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良渚古國神權政體的文明特質與歷史定位

良渚文化作爲東亞地區早期國家形成的典型案例,其"神權主導的複合型古國"的定性具有深刻的學術價值。從考古材料與文獻互證的角度觀之,良渚政體呈現出三重文明特質:

其一,禮器系統構建的神聖秩序。反山墓地出土的玉琮、玉鉞等禮器,其形制與紋飾均體現"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特別是神人獸面紋的普遍存在,暗示著一個專業祭司階層通過壟斷通天法器來維繫社會等級。【周禮】所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的制度,或可追溯至此。

其二,水利工程彰顯的集體動員能力。良渚古城外圍的水壩系統,經碳十四測定距今約5100-4850年,其工程量需要數千勞動力協同作業。這種超出血緣組織範疇的大型公共建設,印證了【尚書·禹貢】"浚畎澮距川"所反映的早期國家治理能力。

其三,城鄉分化的社會複雜化現象。莫角山宮殿區與周邊聚落形成的"中心-邊緣"空間格局,恰如【吳越春秋】所述"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陶器類型學分析顯示,貴族墓葬隨葬品中黑皮陶占比達73%,而平民區僅占12%,物質文化的階層差異極爲顯著。

值得深思的是,良渚神權政體與中原王權傳統形成鮮明對比。二里頭文化青銅禮器側重世俗權力象徵,而良渚玉器系統則強調宗教權威,這種差異可能源於長江流域稻作農業對水利協作的更高要求。正如【越絕書】所言"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處",地理環境深刻塑造了權力形態。

良渚文明的突然衰落(約距今4300年)爲後世留下重要啟示:單一神權體系在面對氣候變遷(全新世大暖期結束)時可能缺乏制度彈性。這恰與【國語·周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形成歷史對話,暗示著中國早期國家治理模式的多線演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