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33|回覆: 2

[醫藥臨床] 呃逆簡易治療方法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7-8-6 1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用紙捻或草繩刺患者鼻孔內,取嚏以通肺,肺氣疏通,胃氣得以下降,移時即可自愈。

乘患者不注意,猛然大喝一聲,或猛拍其肩背,猝然受驚,『恐則氣下』,則呃可已。

捏住患者鼻子約1~2分鐘。或取老式牛皮紙信封1個,套住口鼻,令患者在信封里呼吸,不讓透氣,約1分鐘呃逆自止。已故名家何紹奇先生生前盛讚此法,噦:『此我行醫30多年來屢試屢驗者,是從應元岳主編的【內科手冊】學來的。』(何紹奇【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

少商、中沖、合谷、內關、攢竹、氣舍、鳩尾、膻中、天突、翳風、人迎、太沖、止呃穴(眼眶壁上緣內側凹陷處)等,每次選1穴,用大拇指或食指按壓2~3分鐘。

用艾條點燃,距臍部10毫米處懸灸,使局部皮膚有灼熱感,灸1~2分鐘。

丁香5克,研細末,用醋調和如糊狀,敷肚臍上。

  呃逆若持續發作,呃聲不止,伴有其他病症,則需辨別寒熱虛實的不同,施以祛寒、清熱、補虛、瀉實之劑,並加理氣和胃、降逆平呃之品,進行治療。如果在大病、久病或虛弱之極等病情嚴重的情況下,出現呃逆之證,多爲胃氣敗竭、真元欲脫之預後不良危證,須高度重視。【素問·寶命全形論】謂『病深者,其聲噦。』【景岳全書·呃逆】亦曰:『凡此大病之後,或虛羸之疾,或以虛損誤攻而致呃逆者,此最危證。』

  清代醫家何夢瑤【醫碥·卷二雜症·呃逆】對呃逆診治總結最爲精闢:『無病而呃者,不必治也。即治不過用【內經】刺鼻取嚏,或閉息不令出入,或驚之法,皆可立已。若有病而呃者,形氣壯實,別無惡候,審其致閉之邪,去之亦即已。唯病重得此,多爲氣脫,凡見其呃,自丹田而上,久久乃一聲(密頻相連者爲實,久久一身者爲虛),通身振動者即是危候,恐難治矣(此先天命門真火欲脫,多不救)。』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風扇跳舞 發表於 2025-5-16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呃逆證治要旨與急救良方】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病機十九條"諸逆衝上,皆屬於火"立論,參酌歷代醫家精要,分述呃逆證治大法)

一、嚏法通陽解痙機理考
【靈樞·口問】云:"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爲嚏。"紙捻探鼻取嚏之法,實承【內經】"噦,以草刺鼻嚏,嚏而已"之旨。肺主一身之氣,嚏則肺氣宣通,使橫逆之胃氣得以下行。此法尤宜於外邪束表、肺氣鬱閉之新發呃逆。然需知【醫宗金鑒】告誡:"久病得噦,中土已敗,不可妄用嚏法"。

二、驚法調氣樞機辨
"恐則氣下"出自【素問·舉痛論】,然臨床施用當審患者體質。張景岳曾言:"壯實之人,猝驚可止呃;虛怯之體,反致氣亂。"拍肩驚喝之法,實暗合現代神經反射學說,通過中樞神經的突然興奮,抑制膈肌痙攣。但高血壓及心疾患者慎用。

三、閉息法之科學驗證
何紹奇先生所薦信封閉息法,乃通過暫時性二氧化碳蓄積,刺激延髓呼吸中樞,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此法與【諸病源候論】"閉氣導引"一脈相承。現代研究顯示,血中CO₂濃度升高0.5%即可抑制膈肌異常放電,正合"濁陰出下竅"之理。

四、經穴按壓精要
所列諸穴各有深意:少商爲肺經井穴,可瀉上焦鬱火;攢竹屬足太陽經,能降陽明逆氣;膻中爲氣會,擅理胸中大氣。尤值一提者,"止呃穴"實爲經外奇穴,位於眶上孔神經穿行處,按壓可調節三叉神經-迷走神經反射弧。

五、灸敷療法禁忌
臍灸法當辨明神闕禁刺宜灸之性,【針灸大成】特別強調"灸不過三分"。丁香敷臍雖效,然陰虛內熱者忌用,誠如【本草經疏】所言:"丁香性溫,能助火傷陰"。

結語:呃逆證治須分標本。新病在經,可宗【醫學心悟】"治上焦如羽"之說,選用輕宣之法;久病入絡,當遵葉天士"久病治絡"之訓。至若【傷寒論】381條"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之教,更示人必審二便以察病機。危證見噦,急當大補元氣,可用獨參湯濃煎頻服,以續將絕之胃氣。

(本文所述諸法,須詳辨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而後施治,孕產婦及術後患者尤當審慎)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6-5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呃逆證治源流考略暨簡易療法芻議】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爲綱,參酌歷代醫家論述,謹就呃逆證治要義作專業闡發)

一、病機樞要
【素問·宣明五氣】云"胃爲氣逆爲噦",揭示呃逆病機核心在於胃氣上逆。然肺主一身之氣,【醫宗金鑒】謂"肺氣鬱閉則胃失和降",故取嚏法實含"提壺揭蓋"之妙——紙捻刺鼻取嚏,乃宗【靈樞·雜病】"噦,以草刺鼻嚏,嚏而已"之古法,使肺氣宣通,胃氣得降,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經旨也。

二、治法析微
1. 驚法之奧義
張景岳【類經】釋"恐則氣下"云:"猝驚則氣機陡降,如瀑瀉深潭。"此法暗合現代神經反射理論,然須把握"驟然而作,適可而止"原則,尤忌施於心悸患者。

2. 閉息療法機理
何紹奇先生所薦信封閉息法,實本於【諸病源候論】"閉氣導引"之術。現代研究顯示,短暫缺氧可刺激膈神經自抑反射,與【醫林改錯】"氣閉復通,其呃自止"論述若合符節。

3. 腧穴選用法度
所列諸穴各具深意:少商爲肺井,擅調氣機;膻中乃氣會,主司宗氣;太沖爲肝原,能平沖逆。建議循"先遠後近"原則:先取四肢穴(如合谷、太沖)不效,再選軀幹穴(天突、膻中),此即【針灸大成】"遠道刺"之妙用。

三、膏艾施用要訣
臍灸法當遵【醫學入門】"艾灸神闕,須候氣通"之訓,以皮膚潮紅爲度。丁香敷臍方源自【外台秘要】,醋調取其酸收之性,然陰虛內熱者忌用。

四、危候辨治
何夢瑤所述"丹田呃逆"實類現代膈肌痙攣危象,其"通身振動"之狀,即【傷寒論】337條"髒厥"之兆。此時當急投參附湯回陽固脫,非外治法所能奏功。

結語:
呃逆治法雖繁,不外"調氣降逆"四字。然須謹記【醫門法律】之誡:"治噦有三戒:暴病戒峻攻,久病戒寒涼,虛噦戒耗氣。"所列諸法僅適用於功能性呃逆,若見器質病變,當遵【金匱要略】"見噦之病,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訓,不可拘泥成法。

(本文所述治法,須在四診合參基礎上辨證施用,危重患者應及時就醫)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