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35|回覆: 1

[醫藥臨床] 惡阻芻議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3-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凡婦人妊娠,惡阻爲之常見,嘔惡,嗜睡,不欲飲食,嗜酸,乏力,陣陣畏寒,甚則心煩憒悶,眾者皆知,此乃因胎致病,屬妊娠反應之故,且懷孕之後,恐於服藥,致使孕婦體質日衰,有水米難以進者則脫水,營養不良,對母嬰健康構成威脅。中醫學對惡阻早有論述,且有很好的療效。

    【諸病源候論】云:『惡阻病者,心中憒悶,頭眩,四肢煩痛,懈惰不欲執作,惡聞食氣,欲食咸酸果實,多睡少起』,則是對惡阻的症狀總結,與臨床很相合。對其病因也論述詳盡,其云:『此由婦人元氣虛羸,血氣不足,腎氣又弱,兼當風,取冷太過,心下有痰水挾之而有娠也』,明顯指出痰飲風冷及腎氣不足爲其原因,但主要是有娠之故,另記載:『經水既閉,水漬於髒,髒氣不宣通故心煩憒悶,氣逆而嘔吐也』,指出經血中也有水分,經停則水積,成爲妊娠嘔吐痰水的病理。

【惡阻機理】

    妊娠之後,血聚以養胎,血虛則肝木失其濡養,肝體陰而用陽,肝血不足其用反而有餘,犯於胃則見嘔惡、厭食之主症。肝體既虛則求助於外,所以喜食酸以圖補之。妊娠之後,月經停止來潮,其氣血精華均聚以養胎,濁氣不得下泄,則反上逆引動胃氣而嘔惡頻作,若上擾清竅則爲頭暈頭脹、頭重,實乃『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其因胎而致故名『胎氣上逆』。妊娠之後濁氣中困,脾失健運,水濕氣血失去運行常度,加之肝氣犯脾,飲食減少。營養不足則見嗜睡乏力,肢體倦怠,妊娠之時,因血養胎,體陰不足,火氣有餘,故口乾,吞酸,情緒煩躁。故養肝血調肝膽,和脾胃爲治療惡阻之大法。

【惡阻兼症】

    兼肝膽橫竄肝絡,則見脅脹胸悶,肝火旺則口苦脅痛;兼胃熱則口臭口渴喜飲,或見牙齦腫痛;兼濕熱則帶下量多,色黃,有味,小便黃短,納呆胸悶;兼心血不足則心悸,頭暈失眠等;兼腎虛則腰酸或帶下量多,況腎虛則胎無所系,下無所固最易引起墮胎流產,需引起重視;兼有肺熱則見舌燥而渴,痰黃咳而不爽,若肺氣不宣引起胃氣不降則噁心、嘔吐更甚,更加見咳嗽多痰。

【治則與方藥】

    對於惡阻的治療,【婦人大全良方】【濟陰綱目】【證治準繩】【婦科玉尺】【女科輯要】【普濟方】等醫籍中記載頗多,方中以和脾胃、調肝膽爲主要治療方法。

    和脾胃:惡阻調脾胃爲之正治,用藥一般以辛、甘、苦三味爲主,常用方如二陳湯、四君子湯加味,或用人參橘皮湯、半夏茯苓湯等。辛可散寒以祛邪,苦者降逆以止嘔,甘則補氣和中。治療惡阻筆者認爲宜用芳香化濁,清養胃氣之品,藥如:白朮、扁豆、竹葉、藿香、佩蘭、砂仁、白蔻仁、枇杷葉、荷葉、蘆根、小麥、竹茹、石斛、等品,此類在臨床辨證加減用之多可收效。

    調肝膽:調肝膽者,順肝氣,養肝血,常用方如竹茹湯、左金丸、逍遙散、加味溫膽湯等。調肝膽用藥,疏肝氣用香附、烏藥、當歸、柴胡、蘇梗,清肝膽用黃連、黃芩、梔子、竹茹,疏通肝絡用旋復花、橘葉、橘絡、絲瓜絡等,若見肝血不足治當滋水涵木,肝腎同補爲妥。

    惡阻在胎前諸病中,雖不屬嚴重疾病,但往往影響孕婦的精神、飲食等各個方面,加之妊娠之後,孕婦生理發生一系列變化,往往使病情趨於錯綜複雜,加之人們有『有喜勿藥』的習慣,使許多孕婦放棄了治療機會,以致減弱了妊娠的抗病能力以及胎兒的營養問題,這些對發生妊娠病與產後的恢復、胎兒的成長均可造成不利因素。

(責任編輯:高繼明)

偶涉詩情 發表於 2025-7-1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惡阻證治芻議補遺】

(按:前論已備述惡阻要義,今就證治機理稍作補苴,以明先賢未發之旨。)

一、病機深析
【內經】有雲"任脈通,太沖脈盛"乃成妊子。然沖任二脈隸於肝腎,妊娠血聚養胎,最易致肝血暗耗。李東垣【脾胃論】謂"膽氣不升則飧泄,胃氣不降則嘔吐",惡阻之嘔惡厭食,實乃肝膽氣逆、胃失和降之象。朱丹溪更指出"胎前多火",此火非實火,乃陰血下聚養胎,虛陽上浮所致。故臨床常見嘔逆與虛熱並見之候。

二、證治精要
1. 肝胃不和證
主症:嘔吐酸苦、脅脹噯氣
方選:左金丸合橘皮竹茹湯
要義:吳茱萸1.5g配黃連3g,取"辛開苦降"之法;佐竹茹清胃熱,橘皮理氣滯。尤在涇【金匱翼】云:"治嘔必先安胃,安胃必先平肝",此之謂也。

2. 痰濕中阻證
主症:嘔吐痰涎、胸脘滿悶
方選:小半夏加茯苓湯合二陳湯
注意:半夏須用姜制,且量不過9g。張璐【張氏醫通】載"妊娠惡阻,痰飲停滯者,二陳加枳殼、砂仁",可資借鑑。

3. 脾胃虛弱證
主症:嘔吐清涎、神疲納呆
方選:香砂六君子湯
加減:加蘇梗10g、砂仁6g(後下)。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強調"胎前以涼血順氣爲主,尤須培土",此方最合機宜。

三、用藥禁忌
1. 慎用升提:柴胡、升麻等藥恐引胎氣上逆
2. 忌用攻伐:大黃、芒硝等峻下之品當禁
3. 避用溫燥:附子、肉桂等大熱之藥不宜
王肯堂【證治準繩】特別指出:"凡治惡阻,藥須輕清,恐傷胎元。"

四、調攝要訣
1. 飲食宜少食多餐,可嚼服薑片止嘔
2. 情志須恬淡自守,避免恚怒傷肝
3. 起居當避風靜養,忌處穢濁之地
【女科經綸】引薛立齋語:"妊娠嘔吐,當調飲食,適寒溫,節勞逸,戒嗔怒。"

結語:惡阻一證,總以"調和肝胃,順氣安胎"爲第一要義。用藥貴在輕靈,治本重在培土。昔賢有云:"有故無殞亦無殞",然須謹守病機,方能效如桴鼓而不傷胎元。學者當於經典中求之,臨證時驗之,庶幾可臻上工。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