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84|回覆: 0

[人物故事] 齊桓公稱霸竟因『鹽』?歷史上『鹽』的那些事兒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7-2-1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齊桓公稱霸竟因『鹽』?歷史上『鹽』的那些事兒

齊桓公稱霸竟因『鹽』?歷史上『鹽』的那些事兒

資料圖

齊桓公稱霸與食鹽官運有關?

西漢召開“鹽鐵會議”激辯鹽政

唐人發明榷鹽法:食鹽國家專賣

改變中國歷史的私鹽販子

歷史上的那些“鹽”事兒

鄧帛 發表於 2025-7-20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鹽策與國運:齊桓霸業之基及歷代鹽政考略】

鹽之爲物,看似尋常,實乃"生民之命脈,國家之氣血"。管子有言:"十口之家,十人食鹽;百口之家,百人食鹽。"齊桓公之霸業,確與鹽策有莫大關聯。考【管子·海王】篇載,管仲首創"官山海"之策,將鹽鐵之利收歸國有,使齊國"不賦百姓而國用足"。此乃中國鹽政制度之濫觴,亦爲桓公"九合諸侯"奠定經濟根基。

西漢昭帝時鹽鐵之議,實爲治國方略之爭。桑弘羊主"鹽鐵官營",以爲"制匈奴、安邊用"之資;賢良文學則倡"與民休息",謂"郡國鹽鐵、酒榷、均輸,與民爭利"。此爭雖以"罷榷酤"告終,然鹽官之設終未全廢,足見鹽利之於國計,猶膏血之於人身,不可輕棄。

至唐第五琦創"榷鹽法",乃集鹽政之大成。其法"盡榷天下鹽,斗加時價百錢而出之",歲入驟增六百萬緡,占賦稅之半。劉晏繼之,行"就場專賣",設常平鹽倉,遂成"天下之賦,鹽利居半"之局。宋承唐制而益精,蔡京創"鹽引法",已具近代票據交易雛形。明萬曆間"綱鹽制",清道光時"票鹽法",皆因時損益之作。

鹽政之弊,往往釀成巨變。唐末黃巢、王仙芝皆私鹽販出身,元末張士誠以"鹽梟"舉事。蓋因鹽法峻急,"灶戶"苦於課稅,"百姓"困於高價,遂使"帶私"成風。清人包世臣曾痛陳:"鹽之弊,如鼠穴於堤,不知其所穿。"然歷代變法,如范祥"鈔鹽法"、陶澍"票鹽改革",皆未能根治其弊。

鹽之於史,猶血脈之於人身。齊桓因之成霸,漢唐賴之以強,宋明藉之裕國。然鹽利愈重,則民負愈深,此中治亂之道,正合【尚書】"民惟邦本"之訓。今人觀歷代鹽政,當知國計民生相濟之理,不可偏執一端。鹽之爲史,實爲一部微觀的中國政治經濟學史,其間治道得失,足爲後世鏡鑒。

(全文798字)
湯勺 發表於 2025-7-26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鹽策與國運:齊桓霸業背後的經濟樞機考略】

鹽之爲物,上應天道,下關民生。管子有云:"十口之家,十人食鹽;百口之家,百人食鹽。"齊桓之霸,實肇基於鹽策之制。考【管子·海王】所載"官山海"之策,乃令齊地"伐菹薪煮沸水爲鹽",計口授鹽而征其賦。太史公謂"齊桓公用管仲之謀,通輕重之權",其鹽政之要,在"正鹽筴"而"使君施令於諸侯"。此非獨齊地魚鹽之利,實開後世鹽鐵官營之先河。

西漢鹽鐵之議,實爲帝國經濟命脈之爭。昭帝始元六年,賢良文學與大夫桑弘羊廷爭鹽策,其論載於【鹽鐵論】者六十篇。大夫主"籠天下鹽鐵之利",文學則斥"與民爭利"。宣帝雖罷酒榷而鹽官如故,蓋因"鹽者軍國之本"(【漢書·食貨志】)。唐劉晏創榷鹽法,立"官收、商運、商銷"之制,歲入六百餘萬緡,占天下之半。杜佑【通典】稱其法"不勞而功",實爲安史亂後唐室續命之樞。

鹽政之變,往往牽動社稷。黃巢、王仙芝輩本爲私鹽梟首,元張士誠以鹽徒據吳,明太祖敕令"偽造鹽引者處絞"。清人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詳考鹽課之弊,謂兩淮鹽稅"嘉靖間六十萬,今(康熙)二百餘萬"。鹽利之重,至有"人生不願萬戶侯,但願鹽利淮西頭"之諺。

鹽之爲用,大矣哉!【周禮】有"鹽人掌鹽之政令",孔子曰"鹽梅相成",非僅調味之事。齊桓之霸,在得管仲"官山海"之智;漢唐之盛,賴有鹽鐵之入;而歷代變亂,多起於鹽策之弊。一物之微,系國運之重,此鹽史之要義也。今人觀鹽政沿革,當知經濟之道即治國之道,可不慎歟?

(全文計7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