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082|回覆: 1

[醫藥臨床] 精彩盤點·2016名醫、名方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2-29 13: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學人訪談】

肖承悰 葫蘆巴丸治子宮內膜異位症(3月24日)京城四大名醫之首蕭龍友先生之嫡孫女、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肖承悰認爲,陽氣不足、寒凝血瘀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腺肌病的主要病機,處以葫蘆巴丸爲基礎方進行加減。

石學敏 罐療標準化與國際化(10月10日)第二屆國醫大師石學敏認爲,進一步發揮罐療在治已病、治未病中的作用,標準化至關重要。有了標準、教材和人才,罐療一定會在中醫國際化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翁維良 冠心病方藥運用心得(12月15日)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翁維良認爲,血脈瘀阻是貫穿於冠心病整個發病過程的一個基本病理環節,所以主張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冠心病。但導致心脈瘀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一味地應用活血化瘀藥。

高榮林 談治學與臨證心得(11月17日)國醫大師路志正首屆研究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高榮林認爲,要根據病人情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思路要寬,不要受西醫固有觀點束縛,中醫優勢在於針對人的整體。

【名醫經驗】

仝小林 從火論治糖尿病(2月17日)

王慶其 仲景用細辛妙在何處(3月3日)

唐漢鈞 健脾法治甲狀腺疾病(3月21日)

韋以宗 脊柱亞健康鑑別研究(4月20日)

周岱翰 解毒治癌十法(5月20日)

傅延齡 論方藥用量流域研究的必要性(6月13日)

毛德西 炙甘草湯應用六要(6月24日)

顧植山 談六經病『欲解時』及其臨床應用(10月24日)

陳寶貴 滋乳湯治婦女產後少乳(12月1日)

【名醫名方】

李乃庚 幼科升降湯(1月13日)

盧永兵 仙芪活血健腦湯(3月16日)

張恩樹 瀉白化血湯(4月13日)

郭劍華 筋舒湯(5月4日)

文仲渝 滋陰潛陽熄風湯(7月14日)

成肇仁 婦人止血湯(8月11日)

羅 玲 養陰治瘍方(9月23日)

張恩樹 調肝健脾湯(10月12日)

陳勇毅 調肝化瘀湯(11月9日)

單兆偉 養陰和胃護膜方(12月2日)

沙舟 發表於 2025-5-25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2016年中醫學術精粹述評:名醫經驗與經方新用芻議】

引言
2016年中醫界學術成果豐碩,諸名家於臨床實踐與理論創新皆有建樹。本文謹擇要評析,以彰其學術價值。

一、病機理論與臨證思路之拓展
蕭龍友先生嫡傳肖承悰教授,秉承家學,以"陽氣不足、寒凝血瘀"立論子宮內膜異位症,取【聖濟總錄】葫蘆巴丸溫陽散寒、活血消症,深合【內經】"血氣者,喜溫而惡寒"之旨。其法上承【金匱要略】溫經湯遺意,下啟現代婦科疑難病治療新徑。

翁維良研究員論冠心病治療,既強調"血脈瘀阻"之共性,更警示"瘀之成因各異"的辨證要點。此說暗合王清任"氣虛血瘀"與葉天士"絡病"理論,體現"同病異治"的辨證精髓。高榮林教授"整體辨治"之說,更是直指【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的診療核心。

二、特色療法標準化探索
石學敏院士推動罐療標準化,實爲"中醫外治法現代化"之典範。考【五十二病方】已有角法記載,今以標準教材規範操作,既存古法精髓,又利國際傳播,可謂"守正創新"之舉。

三、經方化裁與專科專病
仝小林教授"從火論治糖尿病",突破傳統消渴三消分治框架,取法河間學派火熱論,與【外台秘要】黃連解毒湯治消中一脈相承。唐漢鈞教授以健脾法治甲狀腺疾病,暗合李東垣"脾胃虛則九竅不通"之論,拓展了【醫學心悟】癭病治療思路。

韋以宗教授脊柱亞健康研究,將【黃帝內經】"骨正筋柔"理論具象化;周岱翰教授"解毒治癌十法",則是對【外科正宗】消托補三法的時代發展。

四、名方新用與劑量探微
諸家所獻方劑,多寓巧思:
1. 李乃庚幼科升降湯,取法錢乙五臟辨證,融升降散之意,於兒科常見病中見太極陰陽之妙。
2. 毛德西炙甘草湯六要,發皇仲景原方"復脈"本義,尤重姜、酒煎服法,存【傷寒論】古法真傳。
3. 傅延齡教授倡方藥"用量流域"研究,直指【本草綱目】"用藥如用兵"劑量精髓,爲經方現代應用提供量化依據。

結語
觀丙申年中醫學術發展,可見三大特徵:
一曰"返本開新",如顧植山教授闡發六經欲解時理論;
二曰"中西匯通",如陳寶貴滋乳湯結合現代乳汁分泌機理;
三曰"古今對話",如張恩樹調肝健脾湯化裁逍遙散治現代情志病。

此間成果,非惟臨床經驗之總結,實爲中醫學術範式之演進。後學當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態度承繼,更需以"苟日新,日日新"精神開拓,則岐黃之道,必能歷久彌新。

(全文798字)
陸油 發表於 2025-7-15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2016年中醫學術精粹述評】

引言
2016年中醫界之發展,可謂承古拓新,名醫輩出。諸家臨證心得與經驗方藥,既秉【內經】【傷寒】之旨,復融時代新知。今擇其要者,分"學人訪談""名醫經驗""名醫名方"三類述評,以窺當代中醫學術之脈絡。

一、學人訪談:病機闡微與療法創新
1. 肖承悰論子宮內膜異位症
蕭氏嫡傳肖承悰教授,深諳"陽化氣,陰成形"之旨,指本病病機爲"陽氣不足,寒凝血瘀",取【聖濟總錄】葫蘆巴丸(葫蘆巴、吳茱萸、川楝子等)溫腎散寒、通絡止痛,佐以三棱、莪朮化瘀,體現"治病求本"與"標本兼顧"之思。

2. 石學敏倡罐療標準化
石氏以"醒腦開竅針法"聞名,今聚焦罐療國際化,提出"標準-教材-人才"三位一體發展路徑。其論暗合【醫宗金鑒】"器械必精"之訓,尤重操作規範與療效評價,爲外治法現代化提供範式。

3. 翁維良治冠心病心法
翁氏以"活血化瘀"爲綱,然強調須辨氣滯、痰阻、陽虛等兼證。如氣虛血瘀者,仿王清任補陽還五湯意;痰瘀互結者,參瓜蔞薤白半夏湯化裁,深得"同病異治"之妙。

4. 高榮林整體觀臨證
高氏承路志正"持中央而運四旁"思想,主張"以人爲鏡"——如治胃疾兼調肝脾,療失眠必察情志,此即【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之現代表達。

二、名醫經驗:經典新詮與專科發揮
1. 仝小林"從火論消渴"
突破"三消"傳統框架,提出"胃腸實火"致糖尿病的病機新解,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佐證【素問·奇病論】"肥者令人內熱"之論。

2. 王慶其釋細辛用法
考【傷寒論】細辛用量規律(少陰病不過三錢),結合現代藥理學,闡明其"通陽不傷陰"之巧:配附子治寒痹,伍黃連療口瘡,乃"相反相成"之範例。

3. 周岱翰解毒治癌十法
融匯【外科正宗】"消托補"三法,創"清熱解毒""以毒攻毒"等十綱,如用白花蛇舌草抗腫瘤時,必佐黃芪固本,恪守"扶正祛邪"大則。

三、名醫名方:組方精義與臨床應用
1. 李乃庚幼科升降湯
取法錢乙"柔潤輕靈"特色,以桔梗、杏仁宣肺,茯苓、薏苡仁滲濕,契合小兒"肺常虛、脾常不足"生理特點。

2. 單兆偉養陰和胃護膜方
針對現代胃鏡所見黏膜病變,以北沙參、麥冬養陰,白及、鳳凰衣護膜,體現"微觀辨證"與傳統"胃喜潤惡燥"理論之結合。

3. 成肇仁婦人止血湯
融膠艾湯、固沖湯於一爐,加仙鶴草、血餘炭等現代藥理證實具促凝血作用之品,示"古今互參"之方劑改良思路。

結語
觀此年度學術集萃,可見當代中醫三大特色:
一曰 守正創新(如葫蘆巴丸古方新用);
二曰 中西匯通(如罐療標準化與胃黏膜辨證);
三曰 專科深化(如從火論消渴、解毒治癌十法)。
諸家經驗,皆本於經典而不囿於陳言,實爲"讀經典、做臨床"之典範,後學當潛心體悟,以啟來軫。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