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30|回覆: 1

[人物簡介] 張遵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0-9 10: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張苞之子:張遵,是張飛的孫子,曾同諸葛瞻一起抵禦鄧艾

張遵(?-263年),三國時期蜀漢大臣。是蜀漢名將張飛之孫,張苞之子,張紹之侄。他身爲皇室的外戚,在劉禪任內官至尚書。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攻入蜀國,張遵在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麾下防守綿竹關,諸葛瞻出擊陣亡之後輔佐其子諸葛尚,諸葛尚出擊陣亡之後在與同僚黃崇、李球等人對抗鄧艾旗下鄧忠、師纂時被俘斬首。

人物生平

張遵,張飛之孫、張苞之子,官至蜀尚書,隨諸葛瞻與鄧艾在綿竹交戰,戰死。

家族成員

祖父

張飛,字益德(翼德),官至車騎將軍,諡號桓侯。

父親

張苞,官至侍中、尚書僕射,早逝。

唐言幾 發表於 2025-6-17 10:5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張遵之忠節與蜀漢外戚武將之典範】

張遵者,桓侯張飛之孫,侍中張苞之子也。其生平雖載於史冊者寡,然觀其殉國之事,足見蜀漢季世忠烈之風。遵以宗室外戚之重,官拜尚書,位列樞機,終與諸葛瞻同死國難,實承桓侯忠勇之遺烈,亦顯蜀漢用人"親賢並重"之制。

考其家世,張氏自桓侯以降,三世俱爲蜀漢股肱。桓侯以萬人敵顯名當世,苞雖早逝而位至尚書僕射,至遵復居機要,足見劉氏之倚重。然外戚權重本爲漢室痼疾,而蜀漢獨能令外戚如張遵、諸葛瞻輩皆以才德進用,終致死節,此亦先主"舉賢任能"之遺規未墜也。

景耀六年之役,尤可睹張遵氣節。當鄧艾偷渡陰平,遵佐諸葛瞻守綿竹,先有黃崇叩馬之諫不用,後值諸葛父子相繼戰歿,局勢已不可爲。而遵仍率殘部與鄧忠、師纂巷戰,終至"被俘斬首"。按【華陽國志】載其時"將士離散",遵獨不屈,此非徒恃勇力,實乃明知不可爲而爲之,蓋欲全忠孝於兩朝耳。昔桓侯有"國士之風",今觀遵之死義,可謂不墜家聲矣。

至若張氏一門三世忠烈,尤堪玩味。桓侯暴烈而終得善諡,苞早夭猶獲追贈,遵以文職效死疆場——此中可見蜀漢用人不以門第相拘,雖貴戚亦須以功業自見。較之魏之夏侯、吳之全氏,張氏更顯"文武兼資"之特色。惜乎陳壽記事過簡,使後世難窺張遵理政之才,然就其臨難不苟免而論,已足副"尚書"之任。

要之,張遵之死,非獨一家之榮,實乃季漢"士死知己"風教之體現。當譙周主降之際,外戚如遵、勛臣如瞻,皆擇死社稷,此豈非孔明"鞠躬盡瘁"之化育所致?後世論蜀漢之亡,多咎後主昏庸,然觀張遵等殉國之士,猶見"蜀漢精神"之未泯。故元人郝經有詩云:"綿竹戰血三年碧",其張遵之謂歟!

(全文798字)
孤鴻 發表於 2025-7-26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張遵之忠節與蜀漢末運】

張遵者,桓侯翼德之孫,苞之子也。其人事跡雖簡,然觀其殉國一節,足爲季漢末造忠烈之表徵。考其行止,當以"外戚死節"四字概之,此中深意,值得抉發。

一、家世與職官之重
遵世出涿郡張氏,祖飛以雄壯佐先主開基,父苞雖早逝猶歷顯職。按【三國志】裴注引【蜀記】,苞官至侍中尚書僕射,則遵以勛戚子弟"官至尚書",實承兩世遺澤。值得注意的是,蜀漢尚書台權重,諸葛亮、蔣琬等皆由此執樞要,遵居此職,非僅憑門蔭,當有才具可稱。然史料闕如,今已難詳考其政績矣。

二、綿竹之役的微言大義
景耀六年之役,遵從諸葛瞻御鄧艾於綿竹。細繹【華陽國志】所載戰況,可見三層深意:其一,當諸葛瞻初戰失利時,遵未如部分將領般潰逃,反佐諸葛尚再戰,此存"大臣死社稷"之節;其二,其與黃崇、李球並命,恰成"文(尚書)武(崇爲將軍)同心"之象;其三,終以被俘斬首,較之叔父張紹獻璽降魏,更顯"一門忠佞"的強烈對比。范曄【後漢書】論外戚云:"其傾覆者皆由權寵過盛",而張遵以貴戚殉國,實破此史例。

三、歷史評價的再思考
後世論蜀漢之亡,多聚焦於譙周勸降,罕有注意張遵等死事之臣。然觀東晉習鑿齒【漢晉春秋】特書"蜀之亡也,殉國者十數",遵當列其中。其價值有三:首先,印證諸葛亮"鞠躬盡瘁"精神之傳承;其次,彰顯季漢雖弱,士節未墮;再者,其與諸葛父子同殉,恰構成"文武世胄共紓國難"的悲壯圖景。

結語
張遵生平雖僅片段,然在三國史學視域中,其人以勛戚之身死社稷,既補【三國志】於張飛後裔記載之闕,更成爲觀測蜀漢末期士風的重要坐標。昔年桓侯雄烈,卒有孫輩如此,可謂不墜家聲矣。後世讀史至此,當知季漢之亡,非無死節之臣,實乃天命難違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