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58|回覆: 1

[成語典故] 惡貫滿盈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10-5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惡貫滿盈】相關人物

商紂王(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別名帝辛,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子姓,名受(一作受德),諡號紂,世稱殷紂王、商紂王。

【惡貫滿盈】涵義

貫:穿錢的繩子;盈:滿。罪惡之多,猶如穿線一般已穿滿一根繩子。形容罪大惡極,到受懲罰的時候了。

【惡貫滿盈】出處

【尚書·泰誓】:“商罪貫盈;天命誅之。”

【惡貫滿盈】辨析

【惡貫滿盈】讀音:è guàn mǎn yíng

【惡貫滿盈】近義詞:罪大惡極、十惡不赦、罪惡貫盈、罪惡昭著、罪該萬死、罪不容誅、罪孽深重、罪惡滔天、死有餘辜

【惡貫滿盈】反義詞:功德無量、樂善好施

【惡貫滿盈歇後語】:老鼠吃了三斗六

【惡貫滿盈】用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

【惡貫滿盈】造句

1、侵略戰爭的罪魁禍首如今惡貫滿盈,受到了人民的嚴懲。

2、這些法師的目的是追捕三大魔王,並終結他們在人間的惡貫滿盈和逍遙法外。

3、雅各布是個連他自己母親的東西都要搶竊的惡貫滿盈的壞蛋!

4、這個壞人罪孽深重,惡貫滿盈,的確是死有餘辜。

5、日本人的侵華戰爭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尤其是發動戰爭的頭子更是惡貫滿盈

6、不僅神婆,還有瘋子叔,被他害成那一副悽慘的模樣,他怙惡不悛,又引來這些妖獸,來害我們了,端的是惡貫滿盈

7、說話間,崖頭便鬼魅般出現了一個青袍怪客,赫然便是消失已久的惡貫滿盈段延慶。

8、或許他們無惡不作,或許他們惡貫滿盈,但僅憑愛國這一點,就比那些道貌凜然的傢伙強百倍。

9、對於萊柯特這一人物,哈里斯不僅創造一個惡貫滿盈的惡棍,還創造了一個在所有文學作品中絕頂聰明並最令人膽寒的角色。

10、這個惡貫滿盈的歹徒終於被正法了。

【惡貫滿盈】成語典故:

商朝末年,商紂王暴虐無道,激起老百姓極大的憤慨,就連諸侯們也看不過,認爲他不像一個治國之君。當時有一個諸侯叫姬昌,他主張實施仁政,反對紂王的暴政,紂王便把他抓了起來。後來他的兒子姬發即位,便聯合諸侯起兵討伐商紂,大軍渡過黃河,向商都進發,在牧野這個地方與紂王的軍隊交戰,打了一場大仗。由於姬發所率的是仁義之師,深得老百姓的歡迎,百姓因而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而老百姓對紂王的軍隊卻是深惡痛絕的,結果紂王打了大敗仗,最後自焚而死,商朝也滅亡了。

姬發領兵進攻紂王之前,曾對全軍發表誓言,列舉了商紂的種種罪行,說商紂所做的壞事巳經到頭了,他罪大惡極,應該受到懲罰。號召大家齊心協力,爲民除害。

【惡貫滿盈】成語接龍:

惡貫滿盈→盈盈一水→水落石出→出以公心→心長綆短→短褐穿結→結不解緣→緣文生義→義無反顧→顧慮重重→重金兼紫→紫綬金章→章父薦屨→屨賤踴貴→貴不召驕→驕兵必敗→敗於垂成→成千論萬→萬馬奔騰→騰蛟起鳳→鳳髓龍肝→肝膽欲碎→碎瓊亂玉→玉石同沉→沉著痛快→快心滿意→意亂心忙→忙忙碌碌→碌碌無聞→聞過則喜→喜氣洋洋→洋洋得意→意氣高昂→昂頭天外→外強中瘠→瘠牛羸豚→豚蹄穰田→田父之功→功遂身退→退食自公→公而忘私→私心自用→用夏變夷→夷然自若→若有所失→失驚倒怪→怪誕詭奇→奇珍異寶→寶馬香車→車馬盈門→門戶之見→見小暗大→大有起色→色飛眉舞→舞榭歌台→台閣生風→風環雨鬢→鬢亂釵橫→橫行不法→法出多門→門閭之望→望眼欲穿→穿文鑿句→句斟字酌→酌金饌玉→玉貌花容→容膝之地→地大物博→博士買驢→驢心狗肺→肺石風清→清瑩秀澈→徹底澄清→清湯寡水→水火不避→避強擊弱→弱肉強食→食日萬錢→錢可通神→神出鬼沒

 
廖目 發表於 2025-7-6 17:30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惡貫滿盈"的經學詮釋與歷史鏡鑒】

"惡貫滿盈"一詞語出【尚書·泰誓】,其經學內涵頗值深究。考"貫"字本義爲串錢之繩,【說文】釋"貫"爲"錢貝之貫",引申爲累積之義;"盈"者,【周易·豐卦】謂"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暗含物極必反之道。二字相合,恰構成儒家"積惡餘殃"的倫理觀,與【易經】"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的訓誡相呼應。

商紂之惡在經典中具三重維度:其一違天道,【泰誓】載"焚炙忠良,刳剔孕婦";其二悖人倫,【史記】記"酒池肉林"而亂長幼之序;其三失民心,【孟子】言"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此正應【尚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的政治倫理。值得注意的是,周武王伐紂時特引"商罪貫盈"爲誓,實開後世"革命有理"論之先河,此中可見儒家革命思想與天命觀的微妙平衡。

該成語的現代應用尤需謹慎。觀今日網絡語境,常見以"惡貫滿盈"作情緒宣洩之辭,此有違【論語】"赦小過"之教。昔孔子作【春秋】,於亂臣賊子尚秉筆直書而不失溫厚,今人論事更當效法【禮記】"君子惡稱人之惡"的訓導。若必用此語,當如【資治通鑑】敘史般,以確鑿事證爲基,方合"春秋筆法"之要義。

成語中蘊含的"積惡必報"思想,實爲傳統慎獨文化的體現。【菜根譚】云"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正是對"貫盈"過程的生動詮釋。今人處世,當記取紂王覆轍,每日三省吾身,方不負此語警示之深意。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7-23 16: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惡貫滿盈"的經典詮釋與當代啟示】

"惡貫滿盈"作爲漢語成語的經典表達,其文化內涵遠超出字面意義。考【尚書·泰誓】原文"商罪貫盈,天命誅之",實爲周武王伐紂時的政治宣言,蘊含著中國古代"天命靡常"的政治哲學。細究此語,可見三個層面的深意:

一、道德審判的量化表達
"貫"本爲串錢之繩,"盈"則爲滿溢之態。以具象器物喻指抽象罪惡,體現古人"觀物取象"的思維特徵。【說文解字】釋"貫"爲"錢貝之貫",段玉裁注云"累而聚之曰貫"。這種將道德過失物質化的表述方式,與【易經】"積善餘慶,積惡餘殃"的因果觀一脈相承。值得注意的是,【泰誓】將商紂之惡歸納爲"酗酒""暴虐""崇信奸回"等六項具體罪狀,恰如六枚惡錢貫穿一繩,形成完整的道德指控體系。

二、政治合法性的修辭建構
在周初文獻中,"貫盈"之說實爲政權更替的合法性論證。考【孟子·梁惠王下】"聞誅一夫紂矣",可知周人通過將紂王罪惡量化累積,將其塑造爲"獨夫民賊"的形象。這種修辭策略,既符合【尚書】"惟德動天"的政治倫理,又暗合"湯武革命"的易姓受命傳統。漢代鄭玄注【尚書】時特別指出:"貫盈猶言極惡",揭示出該詞在政治話語中的特殊功能。

三、文化記憶的生成機制
從【史記·殷本紀】到【封神演義】,商紂形象歷經三千年的層累建構。值得玩味的是,【韓非子·難勢】已指出"桀紂之謗,千世之後必不絕"。成語"惡貫滿盈"的傳播過程,恰是集體記憶選擇強化的典型案例。清代考據學家崔述在【考信錄】中質疑:"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這種反思正顯示出成語固化歷史認知的強大力量。

當代語境中,該成語的使用需注意三重維度:其一,警惕將複雜歷史人物簡單標籤化;其二,慎用絕對化的道德評判;其三,當以【論語】"赦小過"的寬容精神平衡"嫉惡如仇"的傳統觀念。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曾言:"論人之過,必推其情",此語可爲今人運用此類成語時之箴言。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