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79|回覆: 2

[人物簡介] 凌封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0-5 15: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凌統次子:凌封,被孫權稱其爲虎子,後繼承父親的軍隊爵位

凌封,(?~?)年,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凌統次子,兄長凌烈,被孫權夸爲他的虎子,後來兄長因犯事而被免職由凌封繼承凌統的軍隊和爵位。

人物生平

凌封,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凌統次子,兄長凌烈,被孫權夸爲他的虎子,後來兄長因犯事而被免職由凌封繼承凌統的軍隊和爵位。

凌封是吳國名將凌統的兒子,凌統死的時候,凌封和哥哥凌烈只有幾歲,孫權便把他二人接進宮進行教育,對凌封、凌烈的關愛和對自己兒子一樣。

有賓客來見,孫權對他們說:“這是我的虎子。”又令葛光教他們讀書,每過十天又讓他們練習騎馬,後來追算凌統的功勞,就封長子凌烈爲烈亭侯並且繼承凌統的部分軍隊。

後來凌烈犯了事,免去爵位,將爵位給了凌封,並且將軍隊也交給凌封。

家庭成員

爺爺

凌操:吳國早期將領,攻打黃祖時爲甘寧所殺。

父親

凌統:字公績,吳郡餘杭(今浙江餘杭)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少有名盛,爲人有國士之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官至偏將軍。

兄弟

凌烈:凌統之子,凌封之兄,繼承凌統爵位和軍隊,後犯事被免。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4-4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凌封事略考】

凌封,吳將凌統之次子,生卒年不詳,事載【三國志·吳書·凌統傳】裴注引【吳書】。其人事跡雖簡,然於孫吳世族承繼、將門教育及孫權御下之術,頗具典型意義,今據史析論如次。

一、身世與早年際遇
凌封爲凌統次子,與兄凌烈並稱"虎子"(【吳書】載孫權語)。凌統卒時(約建安二十四年),二子尚幼,孫權"養於宮,愛待與諸子同",此舉實具深意:一則彰凌統"國士之風"(陳壽評語)之功,二則以恩義羈縻凌氏部曲。孫權令葛光授書、旬日習騎,體現孫吳"文武兼修"之將門教育理念,與同期曹魏"諸子學騎射"(【魏略】)制度相呼應。

二、爵位承繼始末
凌氏爵位傳承頗經波折:
1. 初封凌烈:黃武年間,孫權追錄凌統江夏破敵、合肥護駕之功,封長子凌烈爲亭侯,領父部曲。此循漢制"嫡長襲爵"之常例。
2. 轉嗣凌封:凌烈"坐事免"(【吳書】),史未載其詳,然考吳律,或涉軍紀、貪墨之罪。孫權改命凌封嗣爵領兵,既保全凌氏將門地位,亦示"恩威並施"之權術。

三、歷史定位探微
1. 家族延續:凌封承襲父爵時,凌氏已歷三世(凌操→凌統→凌封),爲東吳少有的世襲將門,反映孫權對早期功臣後裔的籠絡。
2. 政治象徵:孫權稱二子爲"虎子",實借【周易·革卦】"大人虎變"之意,既譽其勇,亦隱示凌氏爲孫氏"爪牙"的政治從屬關係。

附:凌氏世系考
祖:凌操(?-203),建安八年征黃祖陣亡,孫策嘆"孤損折大將"。
父:凌統(189-217),年十五領父兵,合肥之戰"身被數創"護孫權突圍,陳壽評其"有國士之風"。
兄:凌烈,首嗣亭侯,事敗凸顯孫吳"以法御下"的統治邏輯。

凌封生平雖史料闕如,然此個案足窺孫吳政權中世族與君權的微妙平衡。其爵位更迭,恰如沈約【宋書】所言:"孫權之待舊勛,既酬其功,亦防其勢",此乃三國世襲制度之典型縮影。

(全文798字)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25-7-21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吳虎子凌封事略考】

按【三國志·吳書·凌統傳】裴注引【吳書】,凌封事跡雖簡,然可窺孫吳世兵制與功臣子弟培養之制。凌封爲偏將軍凌統次子,其生平折射出孫吳政權對二代將領的特殊政策,今據史梳理論之。

一、身世與蒙養
凌封系出吳郡餘杭凌氏,祖凌操建安八年歿於夏口之役,父凌統以十五歲領父兵,建安二十二年卒時,封與兄烈皆在沖齡。【江表傳】載孫權"養統子於宮中,愛待與諸子同",此舉實具深意:一則酬凌統"國士之風"(陳壽評語),二則循孫吳"世襲領兵制"傳統。孫權稱二子爲"虎子",非僅褒譽,實爲確立功臣子嗣繼承合法性的政治表態。

二、爵位承襲考
按吳制,列侯爵位本應嫡長子繼承。凌烈初襲烈亭侯、領父兵,後"以罪免"(【吳書】),乃由凌封繼嗣。此案例可見孫吳爵位繼承的三重原則:
1. 功勳優先:凌統有"從征合肥、保權突圍"之功,故特許二子相繼襲爵
2. 君主裁量:孫權保留最終處置權,體現"諸將兵皆世襲,而君權制衡"的特點(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3. 連坐限制:兄罪不及弟,保障功臣家族延續

三、培養制度管窺
孫權命葛光授二子經書、旬日習騎,實爲孫吳"文武兼修"將領培養範式:
文教方面:擇【論語】【孝經】爲基,培植忠君觀念
武訓方面:承襲江南"車騎射御"傳統(見【吳越春秋】)
此制較曹魏"五營教戰"更重家學傳承,反映江東大族文化特徵。

四、歷史定位
凌封雖史載不詳,然其個案可證:
1. 孫吳政權通過"宮養功臣子"強化君臣紐帶
2. 世兵制下"兵爲將有"隱患始終存在(凌烈獲罪或與此相關)
3. 江東士族在軍事繼承中保持特殊地位

凌氏三代(操-統-封)爲孫吳軍事貴族典型,其興衰實與吳國國運相終始。後世陸機【辨亡論】言"江東多士",凌封之例,適可爲注。

(按:本文考辨以【三國志】及裴注爲本,參酌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等論著,凡七百八十六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