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04|回覆: 2

[人物簡介] 孟宗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0-4 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吳官員:孟宗,爲官時廉潔,爲人仁孝,留有孟宗哭竹典故

孟宗(218年—271年),三國時荊州江夏郡鄳縣(今湖北省孝昌縣周巷鎮人),後因避孫皓字諱,改名孟仁,字恭武。少年時從師南陽李肅讀書,後官居吳國司空。出生不詳,卒於建恆三年,也就是公元271年。素仁孝,二十四孝之一的“哭竹生筍”指的就是孟仁爲其母求筍的故事。

人物介紹

三國時期,江夏鄂人即今孝昌人,是有“孝子”之稱的陽新縣令孟嘉的曾祖父。本名宗,避皓字而改仁,字恭武(【建康實錄】中字子恭)。吳司空。少孤、母老病篤。多月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

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歸持。作羹奉母。食畢疾愈。從南陽李肅學,宗日夜不懈,肅甚奇之,以宗有丞相之器。後爲驃騎將軍朱據軍吏,置母營中。後據命之爲監池司馬,結網捕魚送母,母不受。升爲吳令。嘉禾六年,吳主權禁官奔喪,後宗喪母奔赴,已而自拘於武昌以聽刑。陸遜陳其素行,因爲之請,權乃減宗一等,後不得以爲比,因此遂絕。太平三年,遷光祿勛,孫綝廢孫亮爲會稽王,令宗告太廟,出屯江夏。永安五年冬,遷右御史大夫。後孫皓登基,宗爲避諱,改爲仁。寶鼎三年任司空。建衡三年,卒於官。

考證

其實孟宗哭筍的故事是不可能發生的,這是當時的統治者爲了向百姓灌輸“仁孝禮忠”的思想或者當時的人爲了討好孟宗而虛擬的故事,不能真信,因爲這不科學。

相關典故

二十四孝之一,成語“哭竹生筍”的主人公。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人有詩云: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吳錄】曰:其母爲作厚褥大被,或問其故,母曰:“小兒無德致客,學者多貧,故爲廣被,庶可得與氣類接也。”其讀書夙夜不懈,肅奇之,曰:“卿宰相器也。”初爲驃騎將軍朱據軍吏,將母在營。既不得志,又夜雨屋漏,因起涕泣,以謝其母,母曰:“但當勉之,何足泣也?”據亦稍知之,除爲監池司馬。自能結網,手以捕魚,作鮓寄母,母因以還之,曰:“汝爲魚官,而鮓寄我,非避嫌也。”遷吳令。時皆不得將家之官,每得時物,來以寄母,常不先食。及聞母亡,犯禁委官,語在權傳。特爲減死一等,復使爲官,蓋優之也。

楚國先賢傳曰:宗母嗜筍,冬節將至。時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嘆,而筍爲之出,得以供母,皆以爲至孝之所致感。累遷光祿勛,遂至公矣。

孟宗少從南陽李肅學。其母爲厚褥大被,或問其故,母曰:‘小兒無德致客,學者多貧,故爲廣被,庶可得與氣類接。’”後用爲招賢接友之典實。南朝梁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黃鐘十一月】:“命長袂而留客,施大被以招賢。”清陳維崧【念奴嬌·重過廣陵宿西樵寓中】詞:“少頃客去餘留,王公呼我,大被從君宿。”

典故”還鮓“亦源於孟宗。孫皓時期,孟仁被授予主管漁業的官職,他親自捕魚精心烹製後送給母親,其母送還,並責之以道,表現出一個賢母嚴守封建操守的可貴精神。

後以還鮓指稱賢母,或以魚鮓表達爲官清廉之意。明程本立【送魚課司霍思誠】:“居有馬韉留客坐,食無魚鮓寄親嘗。

孟宗在母親言行感召下,學習期間品學兼優,尊師愛友。做出了許多學習上幫助同學、生活上照顧學友的感人事跡,這些事跡在學堂廣爲傳頌。一次,襄陽同窗好友冷暖,課餘擔水時不慎摔傷,臥床養病,孟宗就在課餘爲冷暖補習功課。其時,冷暖的母親又重病臥床不起,孟宗聞知,假日去冷暖家探視,又解囊相助,請名醫診治,親自熱湯餵藥,使冷暖的母親病癒康復。此事不脛而走,冷暖感激,校友感動,無不對孟宗敬佩有加。

後來,孟宗的母親因年邁而病逝,他不顧禁令,棄官回家爲母奔喪,守墓三十五天,日夜以淚相伴,跪守在母親墳旁,極盡孝子之道,四鄉八里百姓無不動容。

歷史評價

二十四孝】:“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yanqzh 發表於 2025-6-29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孟宗"哭竹生筍"的孝道意涵與歷史建構】

三國吳臣孟宗(218-271)以"哭竹生筍"典故載入【二十四孝】,其事雖載諸典籍,然考其本末,實蘊含深刻的禮教建構邏輯。本文擬從歷史語境、孝道符號、政治功能三個維度,解析這一典故的深層意義。

一、歷史語境的雙重性
據【建康實錄】【吳錄】所載,孟宗本名宗,避孫皓諱改仁,字恭武。其仕宦經歷清晰可考:初爲朱據軍吏,累遷至吳令、光祿勛,寶鼎三年(268)官拜司空。值得注意的是,嘉禾六年(237)違禁奔母喪事件中,陸遜以其"素行"求情,可見其孝行已爲時人所重。然考諸地理,江夏鄳縣(今湖北孝昌)冬季本無鮮筍,【吳錄】所載"地裂出筍"顯系文學想像。這種歷史真實與傳說敘事的並存,恰反映魏晉時期"以孝治天下"的政治需求。

二、孝道符號的建構邏輯
"哭竹"典故的傳播鏈條頗具深意。故事核心要素"天感至孝"承襲自【孝經】"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的理念,與漢代"董永賣身"等傳說同構。其特殊處在於將自然現象(冬筍)倫理化,通過"地裂-出筍"的戲劇性轉折,完成"孝德感天"的符號建構。南朝宋人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已質疑此事"近於不經",然其仍被納入元人郭居敬【二十四孝】,說明該敘事已超越事實層面,成爲孝道文化的儀式性符號。

三、政治教化的現實功能
孫吳政權特別重視孝道建設。據【三國志·吳書】載,孫權曾下詔"令諸吏終喪",陸遜更主張"忠孝之道,相須而成"。孟宗故事產生的嘉禾年間(232-238),正值東吳推行"禮教興國"政策時期。故事中"違禁奔喪"與"哭竹得筍"的情節,巧妙調和了忠孝矛盾:既彰顯國家法令威嚴(自拘聽刑),又突出孝道優先(減刑赦免)。這種敘事策略,實爲政權提供了一套柔性的教化工具。

要之,"哭竹生筍"作爲文化複合體,其價值不在事實真偽,而在反映魏晉時期孝道倫理的政治化進程。孟宗其人由歷史人物轉化爲孝道符號的過程,正是傳統社會"求忠臣於孝子之門"治理邏輯的生動體現。今人觀之,當以"了解之同情"的態度,既認識其歷史局限,亦理解其中蘊含的人倫溫情。

(全文798字)
江決 發表於 2025-7-9 21:4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孟宗"哭竹生筍"的孝道意涵與歷史建構】

三國吳臣孟宗(後改孟仁)的"哭竹生筍"典故,作爲二十四孝經典案例,實爲考察中國傳統孝道文化演變的典型文本。今從文獻學、文化史角度試作析論。

一、史籍記載的層累建構
考【建康實錄】【吳錄】等早期文獻,孟宗事跡本以"仁孝素著"爲核心。其仕宦經歷確鑿可考:嘉禾六年(237年)任吳令時違制奔喪,得陸遜緩頰;太平三年(258年)官至光祿勛;寶鼎三年(268年)拜司空,終成吳國重臣。值得注意的是,哭竹傳說首見於東晉【楚國先賢傳】,距孟宗逝世已百餘年,顯系後世附加。這種"層累式"的聖人形象塑造,恰符合顧頡剛"古史辨"理論所揭示的傳說演變規律。

二、孝道敘事的政治功能
孫吳政權標榜"以孝治天下",太元元年(251年)即詔令"敦崇孝悌"。孟宗故事中"地裂出筍"的超自然元素,實爲統治者推行教化的符號工具。其母"廣被接士"的記載(見【吳錄】),更將私德修養與公共治理巧妙銜接,暗合【孝經】"移孝作忠"的政治倫理。這種敘事策略,本質上是通過神秘主義包裝,強化道德示範的感染力。

三、科學理性與人文價值的辯證
今人以"不科學"質疑哭竹傳說,實未解其中三昧。北緯31°的江夏冬季確無鮮筍,此乃常識。然若參【禮記·祭義】"孝悌之至,通於神明"觀之,該傳說實爲孝道情感的象徵性表達。如同"王祥臥冰"的物理不可能性不影響其倫理價值,這類故事重在傳遞"精誠所至"的精神維度。程頤【伊川易傳】所謂"孝子之事親也,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正是對此類寓言的最佳詮釋。

四、歷史人物的多維認知
剝離傳說外殼,孟宗的真實形象仍具典範意義:其母訓"謝客廣被"體現士人家教;違制奔展顯制度與人情的張力;仕至三公更證才德兼備。陸遜特爲求情、孫皓因避諱令其改名等史實,皆反映時人對其品格的認可。這種歷史真實與文學想像的共生,恰構成中國傳統人物評價的典型範式。

要之,"哭竹生筍"作爲文化符號,其價值不在事實真偽之辨,而在精神傳承之效。今日重審此類典故,當以"理解之同情"把握其倫理內核,方不負古人"神道設教"之深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