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20|回覆: 1

[人物簡介] 劉萇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0-4 2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宗室:劉萇,是漢靈帝的父親,其妻爲董太后

劉萇,東漢宗室,漢章帝之重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解瀆亭侯劉淑的兒子,其妻爲董太后。

劉萇是東漢王朝第三任皇帝劉炟的後裔(重孫),漢靈帝劉宏之父,漢桓帝駕崩後,劉萇十三歲的兒子劉宏,出人意料的被中央政府竇家看中,迎接到首都洛陽,大將軍竇武擁立劉宏繼皇位,繼承大統,是爲漢靈帝。可惜這時候劉萇已經入土爲安,不能享受兒子帶來的無上尊榮。漢靈帝即位後,追尊父親劉萇爲孝仁皇,母親董氏,爲孝仁後,並立廟紀念。

cl15816 發表於 2025-6-21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解瀆亭侯劉萇身世考略及其歷史際遇】

劉萇(?—約168年),東漢宗室重臣,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解瀆亭侯劉淑子,孝仁皇(追尊)也。其人身系章帝血脈,承漢室正統,然平生未顯於朝,終以子貴而見載史冊,誠可嘆也。

一、世系淵源與宗室地位
劉萇爲章帝劉炟重孫,屬東漢宗室疏支。按【後漢書·章帝八王傳】載,其祖河間孝王劉開乃章帝子,封國河間,支脈繁衍。至劉萇父劉淑時,爵降爲解瀆亭侯,食邑不過一亭之地,可見其族已漸離權力中樞。然漢制重宗親,劉萇仍得以維繫宗室身份,此爲其子劉宏日後入繼大統之根本。

二、生平際遇與身後榮哀
劉萇生平事跡史載寥寥,蓋因解瀆亭侯一系久處地方,未預朝政。桓帝崩後(168年),竇武等以"親賢"之名擇立靈帝,實因劉宏年幼易控,且疏宗入繼可避權爭。此時劉萇已卒,未能親見其子登極。靈帝即位後,依制追尊生父爲孝仁皇,母董氏爲孝仁後,並立廟祭祀。【後漢書·孝仁董皇后紀】載:"追尊萇爲孝仁皇,陵曰慎陵",然其廟制禮儀較之正統帝系簡略,足見疏宗追尊之局限。

三、歷史評價與制度折射
劉萇之生平,折射東漢中後期宗室政策之變:
1. 疏宗邊緣化:自光武中興後,朝廷嚴防近支宗室,劉萇一系爵遞降即爲明證;
2. 選立幼主模式:靈帝以疏支繼統,實爲外戚宦官角力結果,劉萇之早逝反成竇氏選立其子之由;
3. 追尊制度矛盾:雖得帝父之名,然【續漢書·禮儀志】載其廟祭"如孝穆皇故事",顯見與正統帝系差異。

要之,劉萇其人,可謂"身沒而運昌"。其歷史意義不在生前功業,而在於其血脈偶然成爲權力再分配之紐帶。范曄【後漢書】未爲立傳,僅附見於靈帝紀,恰映照其真實歷史地位——一個被時代浪潮推至幕前的宗室符號。後世讀史至此,當思東漢皇權繼承之詭譎,與宗室制度之弔詭焉。

(全文約780字)
天噬眼淚 發表於 2025-7-26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解瀆亭侯劉萇身世考略及其在東漢宗法體系中的地位】

劉萇(?-約168年),東漢宗室重臣,其生平雖載於【後漢書】僅寥寥數語,然其血統承繼與政治際遇,實爲理解東漢中後期皇統傳承與宗法制度之關鍵。今據史籍所載,試作考辨如下:

一、世系源流與宗法地位
劉萇系出河間孝王一脈,爲漢章帝劉炟玄孫。按【後漢書·章帝八王傳】所載,其祖劉開以"孝"諡著稱,父劉淑襲解瀆亭侯爵,屬"小宗旁支"。然東漢自和帝以降,主支屢絕,故桓帝崩後,竇武等外戚集團擇立靈帝,實爲"大宗無嗣,選於小宗"之典例。劉萇雖生前僅居亭侯之秩,然其子入繼大統,遂使解瀆亭一系驟升爲帝系正宗,此正體現漢代"父以子貴"之宗法特質。

二、身後哀榮與禮制爭議
靈帝追尊生父爲孝仁皇,立廟京師,此舉引發兩重製度意義:其一,依【漢舊儀】"諸侯王薨,子爲帝者得追尊皇考"之制,劉萇獲"皇"號合於典章;其二,其廟號未入太廟系統,僅屬"私親奉祀",反映東漢"尊統抑親"的禮制平衡。董太后(孝仁後)干政之事,恰說明這種"母以子貴"的機制易致外戚擅權,爲東漢中後期政治痼疾之縮影。

三、歷史評價再審視
范曄【後漢書】稱靈帝"始登椒極,而萇已謝世",暗含對劉萇個人命運之慨嘆。然細考之,其價值不在生前功業,而在於:作爲宗室疏屬,其血脈竟成延續漢祚之關鍵;其子繼統後引發的宦官、外戚之爭,實爲東漢覆亡之先聲。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論及此事,謂"漢代宗法之變,莫過於解瀆亭入承大統",誠爲的論。

要之,劉萇之歷史意義,在於其人身世折射出東漢皇權繼承制度的彈性與危機。其個案既展現漢代"推恩令"下宗室支脈的生存狀態,亦揭示"主幼國疑"時權力博弈的殘酷性。後世史家當由此窺見:制度設計雖嚴,終難抵人事變遷之力也。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