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46|回覆: 2

[人物簡介] 陳術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29 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蜀漢太守:陳術,字申伯,爲人博學多聞,位歷三郡太守

陳術,漢中人,三國蜀漢太守。少有才學,博學多聞,著【釋部】七篇,【益部耆舊傳】,【】,歷任三郡太守。

李撰傳】:"時又有漢中陳術,字申伯,亦博學多聞,......,位歷三郡太守。"

大缶 發表於 2025-7-8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略論蜀漢陳術之學術與仕履】

陳術,字申伯,漢中人士,蜀漢時歷職三郡太守,事載【李撰傳】及【益部耆舊傳】諸籍。其人雖史傳簡略,然以「博學多聞」見稱,更著【釋部】七篇,足見其學養深厚,當爲漢末三國間巴蜀學術傳承之重要人物。今就其生平梗概,略作考析。

一、學術著述考
陳術著作今多散佚,然據【三國志】注引及【華陽國志】所載,其【釋部】七篇當屬經解類著述。漢末「釋」體盛行,如鄭玄【毛詩箋】、何休【公羊解詁】皆以闡釋經義爲要。術既爲漢中士人,其學或承襲兩漢經學傳統,兼采讖緯之說。而【益部耆舊傳】乃地方人物誌,與陳壽【益部耆舊雜記】相類,體現蜀士「以文存史」之風。至若【志】之性質,疑爲郡縣地誌,此三者足見其學貫經史,尤精於地方文獻編纂。

二、仕宦脈絡蠡測
史載陳術「位歷三郡太守」,然具體郡名失考。按蜀漢行政,漢中、巴、蜀爲三大核心區。術既出身漢中,或曾守本郡;又益州南部如朱提、越嶲等郡,時需能吏鎮撫,亦可能在其履任之列。考【華陽國志】載蜀漢太守多由本土士族出任,術之屢膺重任,既見其治才,亦反映劉備政權對益州士人的籠絡。

三、學術史定位
陳術與譙周、李撰等並稱,構成蜀漢學者群體。其特殊性在於:一則突破「益州人士罕通五經」之局限(見【蜀書·尹默傳】),以經學著述顯名;二則注重鄉邦文獻整理,開晉代常璩【華陽國志】先聲。雖學術成就難與中原王肅、荊州學派比肩,然在「季漢僻陋」的文化環境下,已屬難得。

要之,陳術其人折射出三國時期邊緣地域學者的雙重困境與突破:既需在中央政權與地方傳統間尋求平衡,又須於戰亂中保存學術薪火。其著述雖佚,然透過殘存記載,猶可窺見蜀漢文化建構中「在地化」與「正統化」交織的複雜圖景。

(全文計798字)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7-22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略論蜀漢陳術之學術與仕履】

陳術(字申伯),漢中人士,蜀漢官吏、學者,其生平雖散見於【益部耆舊傳】【李撰傳】等殘篇斷簡,然考其行跡,實爲三國季世罕有之通儒型官吏。今據現存文獻,試析其學術貢獻與仕宦特徵。

一、學術成就:經子兼通的巴蜀學者
陳術著述可考者凡三部:【釋部】七篇、【益部耆舊傳】及【志】。按"釋部"之稱,當屬解經類著作,漢末經學註疏盛行,此七篇或爲對儒家經典的詮釋,惜文本早佚,難窺其詳。其【益部耆舊傳】承襲東漢郡國人物傳傳統,與陳壽【益部耆舊雜記】性質相類,乃保存巴蜀地域文化記憶的重要方志文獻。至若【志】之體例,疑爲地方風土誌,與譙周【三巴記】互爲表里。李撰特記其"博學多聞",足見其學術視野兼賅經史子集,此在蜀漢士林中尤爲難得。

二、仕宦特徵:儒吏相濟的治理實踐
陳術"位歷三郡太守"之記載雖未明言具體郡望,然考蜀漢行政區劃,漢中人士多任犍爲、巴西、梓潼等要郡。其治理風格雖無直接記載,然以漢末太守職能推之,當兼具勸課農桑、興學教化二責。值得注意的是,蜀漢建興年間(223-237)正值諸葛亮推行"循名責實"之吏治改革,陳術能三領大郡,必其行政能力符合"務農殖穀,閉關息民"之國策。其學術背景與行政經歷,恰體現蜀漢政權"儒法並用"的典型特徵。

三、歷史定位:文化傳承中的樞紐角色
在蜀漢文化體系中,陳術介於來敏(經學)、譙周(史學)之間,其【益部耆舊傳】直接影響了常璩【華陽國志】的編纂。作爲漢中士族代表,其學術活動強化了巴蜀地域的文化認同,此點對理解諸葛亮"西和諸戎,南撫夷越"戰略的文化基礎頗具啟示。

結語:陳術之事跡雖殘闕,然其學術與仕履的互動,恰爲觀察三國時期"學者型官僚"現象的典型案例。在蜀漢"小國寡民"的格局下,此類既通經術又善吏治的人物,實爲維繫政權文化命脈的重要支柱。後世研究蜀漢文化生態,誠不可忽視此等"隱沒於青史隻言片語間"的關鍵人物。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