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12|回覆: 0

[成語典故] 相敬如賓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17 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相敬如賓】相關人物

郤缺,生年不詳,卒年約在晉景公三年(前597年)。春秋時期晉國上卿。郤缺從政多年,歷事數君,未見失誤,是晉國史上少有的穩健的政治家。

【相敬如賓】涵義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對待賓客一樣。

【相敬如賓】出處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相敬如賓】辨析

【相敬如賓】讀音:xiāng jìng rú bīn

【相敬如賓】近義詞:舉案齊眉、琴瑟之好

【相敬如賓】反義詞:絕情反目、琴瑟不調、分釵破鏡

【相敬如賓】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

【相敬如賓】造句

1.小梅的爺爺奶奶已經共同生活幾十年了,一直相敬如賓

2.他們結婚二十多年,相敬如賓,從未吵過嘴。

3.他們夫妻關係之好可稱得上是張敞畫眉,相敬如賓

4.彈指揮間五十載;相敬如賓到永遠。

5.希望他們從此以後感情融洽,相敬如賓,不要再吵吵鬧鬧了。

6.兩位老人結婚40年,相親相愛,相敬如賓

7.大漠孤煙是美,小橋流水是美,相敬如賓是美,扶老攜幼是美,爲民服務是美。

8.這一對伉儷可以說是志同道合,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9.相敬如賓,這絕不是虛偽的裝飾,而是關懷與體貼的體現。

10.賢伉儷相敬如賓,真是令人羨慕。

【相敬如賓】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大臣郤芮因罪被殺,兒子郤缺也被廢爲平民,務農爲生。郤缺不因生活環境和個人際遇的巨大變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懇耕作以謀生,一面以古今聖賢爲師刻苦修身,德行與日俱增,不僅妻子甚爲仰慕,就連初次結識的人也無不讚嘆。

一次郤缺在田間除草,午飯時間妻子將飯送到地頭,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連忙接住,頻致謝意。夫妻倆相互尊重,飯雖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此情此景,感動了路過此地的晉國大夫胥臣,一番攀談,認爲郤缺是治國之才,極力舉薦他爲下軍大夫,後來郤缺立大功,升爲卿大夫。

【相敬如賓】成語接龍:

相敬如賓→賓朋滿座→座無虛席→席地幕天→天馬行空→空談快意→意氣揚揚→揚湯止沸→沸反盈天→天假其年→年頭月尾→尾大難掉→掉臂不顧→顧小失大→大方之家→家破人亡→亡猿災木→木訥寡言→言之鑿鑿→鑿飲耕食→食生不化→化及豚魚→魚沉雁渺→渺無人煙→煙花風月→月下老兒→兒女子語→語笑喧譁→嘩世取寵→寵柳嬌花→花朝月夕→夕惕朝干→干戈載戢→戢鱗委翼→翼翼飛鸞→鸞回鳳翥→翥鳳翔鸞→鸞音鶴信→信口胡言→言多傷幸→幸災樂禍→禍起蕭牆→牆高基下→下馬馮婦→婦人孺子→子子孫孫→孫康映雪→雪操冰心→心頭鹿撞→撞陣衝軍→軍臨城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弟稱兄→兄弟怡怡→怡然自得→得馬折足→足兵足食→食言而肥→肥頭大耳→耳聽心受→受制於人→人滿爲患→患難之交→交臂歷指→指破迷團→團頭聚面→面譽背毀→毀不滅性→性命關天→天涯海角→角戶分門→門不停賓→賓至如歸→歸真反璞→璞玉渾金→金口玉言→言談林藪→藪中荊曲→曲學詖行

 
回守忘事 發表於 2025-7-16 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相敬如賓"的禮義內核與當代價值】

"相敬如賓"一典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其字面義雖爲夫妻相處之道,然細究其文化內核,實爲中華禮樂文明中"敬"這一核心價值的生動體現。郤缺夫婦在田間"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的場景,絕非簡單的相敬如賓成語典故,而是蘊含著深刻的禮學精義。

考諸【禮記·曲禮】"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郤缺夫婦的互動恰是"自卑而尊人"的具體實踐。妻子"跪進"的儀態,丈夫"頻致謝意"的舉止,皆符合【儀禮】"夫婦有義"的規範。這種看似形式化的禮儀,實則是通過外在儀節培養內在的敬畏之心。宋儒朱熹在【家禮】中特別強調"閨門之內,肅若朝廷",正是對此種精神的繼承。

從歷史語境觀之,郤缺身處政治低谷仍能持守禮義,尤見其難能可貴。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左傳】記載此事,實有針砭時弊之意。郤缺後來能復爲卿大夫,與其說是胥臣舉薦之功,不如說是其持敬修身的必然結果。這正印證了【周易】"敬慎不敗"的處世智慧。

在當代社會,"相敬如賓"的傳統價值更顯其現實意義。現代婚姻關係中的諸多矛盾,往往源於敬畏之心的缺失。明代呂坤【呻吟語】云"敬則未有不愛者",道出了相敬與相愛之間的辯證關係。夫妻間的禮儀不是疏離,而是通過保持適度距離來維繫長久親密。這種"發乎情,止乎禮"的相處之道,對於構建和諧家庭關係具有重要啟示。

成語接龍中"賓朋滿座"至"家破人亡"的序列,恰成反諷:若失卻"相敬如賓"之本,則難免走向"尾大難掉"的困境。今日重溫此典,當領悟其超越時空的文化智慧——無論夫婦、朋友乃至社會關係,皆當以"敬"爲本,方能"年頭月尾",善始善終。
流星 發表於 2025-7-18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相敬如賓"的禮義內核與當代價值】

"相敬如賓"一典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其核心要義在於揭示夫妻相處之道當如待客之禮。考諸先秦禮制,"賓"乃五禮之首,【儀禮】特設【士相見禮】詳述其儀。郤缺夫婦"饁食跪敬"之舉,實將"賓禮"精神內化爲夫婦倫常,此中深意值得今人細究。

從文字訓詁觀之,"賓"字甲骨文作"宀"下"人"形,本義爲貴客臨門。鄭玄注【周禮】云:"賓,敬也。"夫妻以賓禮相待,非徒形式之恭,實乃"發乎情,止乎禮"的德性修養。郤缺雖遭貶黜仍持禮不變,正合【禮記·中庸】"素貧賤行乎貧賤"之義。其妻"饁之而敬"的細節,尤見"夫婦有義"的禮教精髓。

較之"舉案齊眉"的閨閣情趣,"相敬如賓"更強調雙向的禮儀規範。胥臣之所以薦才,非僅感動於夫妻恩愛,實因窺見"刑於寡妻"的君子之德。這種將公共禮儀引入私密關係的智慧,恰是儒家"修身齊家"思想的生動體現。明代呂坤【呻吟語】謂:"閨門之中全要個禮,不是講道學的粉飾",正道破此中真諦。

今人運用此語,多側重情感層面,然其本義實關涉禮制文明。在當代家庭倫理重建中,"相敬如賓"提示我們:親密關係仍需保持禮儀距離,此非疏離,實爲更高層次的尊重。觀日本保留"夫婦別室"古禮,西方講究"Lady First"風度,皆暗合此道。

要之,"相敬如賓"不僅是婚姻美學,更是文明存續的微縮景觀。當禮的精神滲入日常,方能使"琴瑟在御"的和諧歷久彌新。明乎此,則知成語接龍中"賓朋滿座"的延伸,恰隱喻著從夫婦之禮推及社會之序的深刻道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