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42|回覆: 2

[國學灌水]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7-29 08: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代物質條件有限,不像如今,冬夏季節都有了空調、暖氣等幫我們度過種種嚴酷的天氣,如果在像今天一樣酷熱難捱的天氣里,古人的內心估計是崩潰的。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杜甫

七月六日苦炎熱,對食暫餐還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蠍,況乃秋後轉多蠅。

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蹋層冰。

熱也就罷了,夜裡還都是蠍,再加上蠅,真的好苦。恨不得束帶、發狂、大叫杜甫,沒想到你濃眉大眼的也熱成這樣?然而詩壇巨擘一定有他的尺度(認真臉),據【杜臆】剖析,少陵如此寫法其實是有內情的:公以天子侍臣,因直言左遷,且負重名,長官宜破格相視。公以六月到州,至七月六日而急以簿書,是以常掾畜之,殊失大體,故借早秋之熱,蠅蠍之苦,以發鬱伊愁悶之懷,於簿書何急,微露意焉。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提起王維,我們或許一下子想不起他的某句詩,但一定能脫口而出一句八字真言,那就是蘇軾說過的:王維兄,我品味你一番,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啊!(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字摩詰,名字合之爲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淨、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這個在家菩薩,啊不是,王摩詰,說起夏天的苦來也是畫面感十足,最後還揭示了一個道理:修習佛法入甘露法門,不就心靜自然涼了嗎(菩薩境界果然高!)

苦熱行

王維

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莞簟不可近,絺綌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長風萬里來,江海盪煩濁。

卻顧身爲患,始知心未覺。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五月初二日苦熟

楊萬里

人言長江無六月,我言六月無長江。

只今五月已如許,六月更來何可當。

船倉周圍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寬窄。

上下東西與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

日光煮水復成湯,此外何處能清涼。

掀篷更無風半點,揮扇只有汗如漿。

吾曹避暑自無處,飛蠅投吾求避暑。

吾不解飛且此住,飛蠅解飛不飛去。

(人言長江無六月,我言長江無七月,七月長江被烤乾,八月長江怎麼辦?上下東西和南北,不知哪面還有水。日光煮水變成湯,沒有地方能清涼!揮扇汗下如水漿,怎麼體重還沒降?)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暑旱苦熱

王令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

這首詩因苦熱而發,但眼下這是天下人的苦熱!詩人說,也許在那終年積雪的崑崙山上還有清涼的去處,也許在那遙遠飄渺的蓬萊仙島上還有消暑的海風,但是如果不能與天下人一同前往,又怎能忍心獨自一人而去呢?(這是一種怎樣的共產主義精神!)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赤日炎炎似火燒

白勝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搖扇不管用,還得用空調。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古人哀怨酷暑的詩句還有很多,比如宋代張來的欲動身先汗如雨(【勞歌】);唐代范燈六月季夏天,身熱汗如漿(【六月】);宋代戴復古田水沸如湯,背汗濕發潑(【大熱】);唐代司空曙的嘯風兼熾焰,揮汗訝成流(【苦流】)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穿越回古代,我們沒有空調、沒有WIFI、沒有西瓜、沒有冷飲只能寫寫詩來吐槽天氣,你會怎麼說?

七萬萬人同一哭,今年今日熱成狗

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已熱成狗

兒童相見不相識,因爲我已熱成狗

(狗:我還能說什麼?!)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七萬萬人熱成狗 穿越到古代你會怎樣說?

李若藏 發表於 2025-5-27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苦熱詩中的文化記憶與生命智慧】
(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教授 撰)

今人嘆"七萬萬人熱成狗",古人筆下早有更精妙的苦熱書寫。杜甫【早秋苦熱】之"束帶發狂欲大叫",非止於氣候抱怨,實爲唐代士人政治境遇的隱喻。錢謙益【杜臆】點破其中三昧:此詩作於乾元二年(759年)華州司功參軍任上,簿書相仍的燥熱實喻仕途困頓。古人詠物從不止於物象,蠍蠅之擾恰似讒佞環繞,層冰之思暗含政治清明的嚮往。

王維【苦熱行】展現佛學修養的消暑智慧。"思出宇宙外"的超越性思維,與"忽入甘露門"的禪悟,構成完整的降溫程序。維摩詰居士的修行境界,將物理高溫轉化爲心靈修煉的契機。這種"心靜自然涼"的智慧,在【維摩詰經·觀眾生品】中早有印證:"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楊萬里以理學家的實證精神記錄熱浪。"五面日"的立體烘烤感,"日光煮水"的誇張比喻,其觀察精度堪比科學報告。南宋市民生活的鮮活細節躍然紙上,飛蠅求避暑的擬人筆法,暗合"天地一大窯"的宇宙認知。這種苦熱書寫,實爲宋人"格物致知"傳統的詩意呈現。

王令【暑旱苦熱】的"清風無力屠得熱",以"屠"字將自然現象暴力化,折射出北宋士人的憂患意識。其"手提天下"的宏大想像,與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士大夫精神一脈相承。暑熱在此升華爲對蒼生疾苦的深切觀照。

比較古今避暑方式:今人依賴空調創造恆溫空間,古人則通過"心齋""坐忘"調節內在氣候。嵇康【養生論】所謂"清虛靜泰,少私寡慾",恰是古人的"生物空調系統"。這種將生理感受轉化爲精神修養的智慧,對現代人的啟示在於:在技術解暑之外,或可重建人與自然的精神對話。

(全文798字)
江決 發表於 2025-7-13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苦熱詩話:從杜陵鬱勃到誠齋諧趣的消暑書寫】

暑氣蒸騰之際,今人以"熱成狗"戲謔,古人則以詩筆鑄就溫度計。杜甫【早秋苦熱】開篇"七月六日苦炎熱",非止狀物,實乃政治隱喻的灼熱投射。王嗣奭【杜臆】點破"借熱抒憤"的深層結構——"簿書何急來相仍"句,恰似一柄青銅劍,既刺向酷暑,更挑開華州司功參軍任上的政治悶局。少陵以蠍蠅爲喻,將貶謫鬱結化作比興,此中"束帶發狂"的躁動,實爲士大夫精神困局的體溫計。

王維【苦熱行】展現禪者消暑法:"思出宇宙外"的超越性書寫,暗合【維摩詰經】"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的義理。詩中"赤日滿天地"至"忽入甘露門"的轉折,恰似天台宗"一念三千"的修行次第——當物質世界的"絺綌再三濯"失效時,"心未覺"到"清涼樂"的頓悟,正是大乘佛教"轉識成智"的詩化呈現。這種心靈降溫術,與陸羽【茶經】"滌煩療渴"的飲茶之道,構成唐代士人精神避暑的雙軌。

楊萬里【五月初二日苦熟】以"活法"寫酷暑,其"一面是水五面日"的船倉空間解構,暗含南宋市民階層的生存智慧。詩中"飛蠅投吾求避暑"的荒誕意象,較之韓愈【送窮文】更添俚趣,這種以諧謔對抗炎威的方式,恰似【東京夢華錄】記載的"冰雪涼水"市井文化在詩壇的迴響。而"日光煮水復成湯"的誇張,實爲對【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土潤溽暑"經典表述的世俗化解構。

王令【暑旱苦熱】的"落日著翅飛上山",以超現實筆法突破李賀"羲和敲日玻璃聲"的太陽神話譜系。其"崑崙之高有積雪"的想像,既承【淮南子】"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的地理觀,又下啟辛棄疾"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水龍吟】)的降溫策略。這種"以空間換清涼"的書寫模式,本質是莊子"乘雲氣,御飛龍"的精神逍遙遊。

古人消暑智慧有三重境界:杜甫的政治性燥熱、王維的宗教性清涼、楊萬里的世俗性幽默,恰對應儒家"發憤抒情"、釋家"心靜自涼"、道家"順應自然"的三條路徑。今人觀之,空調冷氣雖能解肌膚之熱,然讀"安得赤腳蹋層冰"的赤子情懷,品"宛然清涼樂"的禪悅之境,或可爲現代心靈開闢一方詩性避暑地。此乃錢鍾書所謂"詩可以怨"的當代啟示——在溫度計與空調之外,我們仍需保留用語言對抗炎威的精神耐力。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