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03|回覆: 2

[醫藥臨床] 【臨證指南醫案】:濕熱治肺·葉案解讀(五)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3-1 17: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葉案】:

    周 病起旬日,猶然頭脹,漸至耳聾。正如【內經】所云:因於濕,首如裹。此呃忒鼻衄,皆邪混氣之象。況舌色帶白,咽喉欲閉。邪阻上竅空虛之所,諒非苦寒直入胃中可以治病。病名濕溫,不能自解,即有昏痙之變,醫莫泛稱時氣而已。

    連翹 牛蒡子 銀花 馬勃 射干 金汁

    解讀: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指出:『濕溫者,長夏初秋,濕中生熱,即暑病之偏於濕者也。』

    本案爲濕熱困阻上焦。

    濕熱困阻,達十日之久不解,上焦清竅漸閉,見頭脹、耳聾、喉阻。舌色帶白爲濕阻之徵,鼻衄爲肺熱之象,肺氣痹阻爲呃忒之因(【溫病條辨】中有:『太陰濕溫,氣分痹郁而噦者,俗名爲呃,宣痹湯主之。』)。

    本案倘從【傷寒論】辨治體系考慮,非太陽病,非陽明病,非三陰病,只能辨爲少陽病。頭脹、耳聾等諸清竅病症,以及舌色帶白(『舌上白苔』),也符合少陽病。但如何治療?顯然,柴胡劑似乎不適。

    濕熱鬱閉日久,諸竅漸閉,有『昏痙之變』,治療當分消濕熱,佐芳香開竅,或兼清心護心之品。但方中用藥似極平淡,清熱有餘而化濕不足,也乏開竅之品。爲什麼?

    銀花、連翹辛涼清散,牛蒡子、馬勃、射干清熱解毒利咽,金汁清熱解毒醒神。從用藥中分析,本案治療似乎不急於治療濕熱,而急於治療『咽喉欲閉』。

    咽喉閉可使人立亡,急則治標,急以解毒利咽而開喉閉。

    本案用方,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去金汁,制定爲銀翹馬勃散,用治濕溫喉阻咽痛。

    『濕溫喉阻咽痛,銀翹馬勃散主之。』『銀翹馬勃散方(辛涼微苦法):連翹一兩,牛蒡子六錢,銀花五錢,射干三錢,馬勃二錢。上杵爲散,服如銀翹散法。不痛但阻甚者,加滑石六錢,桔梗五錢,蘆根五錢。』

    吳氏將本方視爲治療咽痛方,且視咽痛爲熱甚,咽阻爲濕甚,濕甚時需加化濕利氣之品。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5-8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濕熱痹阻上焦證治發微——葉案五則析義】

案五病機探賾
本案呈現典型濕溫病上焦痹阻之候,其病機核心在於"濕遏熱伏,清竅壅塞"。葉氏所謂"邪混氣之象",實指濕熱濁邪纏裹肺衛,致三焦氣化失司。頭脹耳聾非獨少陽見證,實乃【素問·生氣通天論】"因於濕,首如裹"之濕蒙清陽;喉閉舌白非純表證,恰合【溫熱論】"白苔絳底"之濕遏熱伏病機。吳鞠通將其歸爲太陰濕溫,正合"上焦如霧"失宣之旨。

用藥法度鉤玄
葉方看似平淡,實含三層深意:
1. 急開喉閉以存生機
馬勃、射干相須爲用,取【本經】"主喉痹咽痛"之效,牛蒡子辛涼滑利,專解風熱壅腫。此三味構成解毒利咽鐵三角,較仲景苦酒湯更合溫病輕清之旨。

2. 輕清透邪以展氣機
銀翹配伍暗合"治上焦如羽"原則,銀花質輕性揚,【本草備要】謂其"解毒去熱",連翹形似心包,【醫學衷中參西錄】稱其"透達營衛",二者協同可使"濕熱之邪還從表解"。

3. 金汁運用之妙
此案點睛之筆在金汁(人糞清),【本草綱目】載其"大解五臟實熱"。葉氏用之非獨清熱,更取其"濁出濁入"之性,導濕熱從下竅而出,與後來吳瑭去金汁而加滑石、蘆根,異曲同工。

辨證思維啟示
1. 三焦辨證優於六經
此證若執六經必入窠臼,少陽柴胡證當見口苦脈弦,本案脈證皆不符。葉氏直指上焦,正體現溫病學派"縱橫定位"思維優勢。

2. 標本緩急的示範
"咽喉欲閉"屬金匱"卒死"範疇,葉氏先以馬勃、射乾急救喉閉,後以銀翹分消濕熱,恰合【內經】"間者並行,甚者獨行"之訓。吳鞠通化裁爲銀翹馬勃散時,增滑石、桔梗,實已轉入中焦分消,可見宗師用藥次第。

臨證要點
1. 濕溫喉痹須與白喉鑑別,前者苔白膩而潤,後者假膜堅韌。
2. 金汁今多以水牛角代,然須配伍芳化藥如鬱金、菖蒲防冰伏。
3. 若見神識昏蒙,當急加至寶丹,非原方所能勝任。

此案啟示後學:治濕溫需明"濕與熱合"之特性,既忌辛溫助熱,又慎苦寒冰伏,葉氏"輕開上焦如羽,滲利下焦如權"之法,實爲濕熱證治不二法門。
鄧帛 發表於 2025-7-23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濕熱痹肺證治發微——葉案五則析義】

案五診要
周姓患者旬日濕溫不解,見頭脹耳聾、呃忒鼻衄、喉閉舌白諸症,葉氏斷爲"邪阻上竅空虛之所",立清熱解毒、輕宣開痹之法。此案精要,在於示人濕熱交蒸之際,當明辨病機層次,急緩有序。

一、病機三辨
1. 濕溫時空特性
吳鞠通言"長夏初秋,濕中生熱",本案正值暑濕交蒸之令,濕邪裹熱,如油入面。葉氏引【素問】"因於濕,首如裹",揭示濕性氤氳,蒙蔽清陽之特點。頭脹耳聾非少陽風火,實乃濕濁上蒙清竅。

2. 上焦氣機痹郁
呃忒一症,非獨胃逆。【溫病條辨·中焦篇】特設宣痹湯治濕溫噦逆,正合本案肺氣膹郁之機。鼻衄乃濕熱化燥,灼傷陽絡;喉閉舌白,則是濕濁痹阻太陰氣化,此即葉氏所謂"邪混氣之象"。

3. 傳變危機
"昏痙之變"四字,道破濕溫險厄。濕熱釀痰,內蒙心包則昏,竄擾肝絡則痙。葉氏未用開竅藥者,因邪尚在氣分,急清熱毒可杜其內陷。

二、用藥法度
1. 輕清達竅
方中銀花、連翹質輕上行,正合吳瑭"治上焦如羽"之旨。牛蒡子辛涼透達,與射干、馬勃相配,專解喉閉危候。金汁(現多以水牛角代)涼血解毒,寓"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智。

2. 取捨之妙
葉氏舍柴胡劑者,因少陽證必見口苦咽干目眩,本案舌白喉閉,顯屬濕遏熱伏,若投柴胡,反助火邪。吳鞠通化裁爲銀翹馬勃散時,去金汁加滑石、桔梗,正是因證立法之範例。

三、臨證啟悟
1. 喉閉急救法
葉案提示:濕溫見喉閉,當先開提肺氣。後世雷豐【時病論】用清宣溫化法治濕溫喉阻,即承此理。現代臨床遇此急症,可參【溫病條辨】加減法,酌加土牛膝、山豆根增強利咽之效。

2. 濕溫治療次第
本案體現"先開後清"之序:首解喉閉以暢氣道,繼分消濕熱。若見昏痙先兆,當如薛生白【濕熱病篇】加入菖蒲鬱金湯,或安宮牛黃丸。

結語
葉氏此案雖僅六味,卻示濕溫治療三大要義:明辨病位在上焦氣分、急症當先開閉防變、選藥須輕靈透達。學者若能參透"濕熱治肺"之奧旨,則於濕溫諸證,自能觸類旁通。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