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802|回覆: 1

[中醫理論] 【內經】論『喘』十辨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0-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喘爲臨床常見病,但很多醫生療效欠佳。筆者認爲研讀【內經】,梳理有關『喘』的理論,可對此病的認識更加全面。

    【內經】『喘』字,約有二義。一指喘促病證,常稱『喘息』、『喘逆』、『喘喝』、『喘鳴』、『喘呼』,或稱『息賁』、『上氣』。莫枚士【研經言】釋喘:『古之所謂喘,即今之所謂氣促。【說文】「喘,疾息也」。……疾息正今之氣促。』

    二指脈喘,謂脈搏跳動急迫。如【素問•平人氣象論】『胃之大絡,名曰虛里……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寸口脈沉而喘,曰寒熱』;『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等,此脈喘與喘病之喘迥異,不多討論。

【病在諸臟腑】

    喘證的病位主要在於肺,其次在於腎,再次在於肝、心、胃及大腸諸臟腑。【素問•標本病傳論】云『肺病喘咳』;【素問•藏氣法時論】云『肺病者,喘咳逆氣』;【靈樞•五閱五使】云『肺病者,喘息鼻張』;【靈樞•五邪】云『邪在肺,則病……上氣喘』。【素問•至真要大論】還明確指出:『諸氣鬱,皆屬於肺。』凡此皆言喘病在肺。

    又【藏氣法時論】云:『腎病者……喘咳身重』;【靈樞•經脈】有:『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喝喝而喘』。此言喘病在腎。此外,【脈要精微論】云:『肝脈搏堅而長……令人喘逆』,言喘病在肝。【素問•痹論】云:『心痹者,脈不通……暴上氣而喘』,言喘病屬心。【素問•厥論】『陽明厥逆,喘咳身熱』;【靈樞•四時氣】『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是言喘屬胃與大腸。

    概諸所述,喘病屬肺亦屬腎,並與諸臟腑相關。【難經•四難】曾謂『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便是【內經】理論思想的體現。

【喘因多端】

    致喘的病因頗多,【內經】認爲有外感六淫所傷致喘,如【素問•生氣通天論】『因於暑,汗,煩則喘喝』;【素問•五常政大論】『歲火太過,炎暑流行……少氣喘咳』,此乃火熱之氣所傷致喘。【素問•氣交變大論】『歲金太過,燥氣流行……甚則喘咳逆氣』,此燥氣所傷致喘。【氣交變大論】『歲水太過,寒氣流行……喘咳』,此寒氣所傷致喘。【素問•至真要大論】『太陰之復,濕變乃舉……喘咳有聲』,『太陰司天,呼吸氣喘』,此濕氣所傷致喘。【素問•通評虛實論】『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此風氣所傷致喘。

    有飲食勞倦及情志所傷致喘,如【生氣通天論】『味過於甘,心氣喘滿』;【素問•舉痛論】『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素問•經脈別論】『有所驚恐,喘出於肺』;【素問•痿論】『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等。

    有因氣滯血瘀及水氣泛溢致喘,如【素問•調經論】『氣有餘則喘咳上氣』;【脈要精微論】『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平人氣象論】『頸脈動,喘疾咳,曰水』;【逆調論】『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等。

    又有因臟腑虛實、陰陽失調致喘,如【靈樞•天年】『五藏皆不堅……喘息暴疾』;【素問•奇病論】『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其盛在胃,頗在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勝則身熱……喘粗爲之俯仰』;【素問•陰陽別論】『陰爭於內,陽擾於外……使人喘鳴』等。

    此外還有因針刺誤傷致喘,如【素問•刺禁論】『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刺膺中陷中肺,爲喘逆仰息』。

    綜上,喘的病因多端。後世嚴用和作了較爲全面的概括:『將理失宜,六淫所傷,七情所感,或因墜墮驚恐,渡水跌仆,飲食過傷,動作用力,遂使髒氣不和,營衛失其常度,不能隨陰陽出入以成息,促迫於肺,不得宣通而爲喘也。』(【濟生方•咳喘痰飲門】)

【虛實辨證10種】

    喘的辨證是以虛實爲綱,實喘多而虛喘少。實喘包括七種主要證候:

    一爲肺熱喘,【素問•刺熱篇】云:『肺熱病者……身熱,熱爭則喘咳。』

    二爲肺寒喘,【靈樞•五邪】說:『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

    三爲肺脹喘,【靈樞•經脈】云:『肺手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

    四爲心痹喘,【素問•痹論】云:『心痹者,脈不通……暴上氣而喘。』

    五爲陽明腑實氣逆喘,【素問•陽明脈解】云:『陽明厥則喘而惋。』【素問•厥論】云:『陽明厥逆,喘咳身熱。』

    六爲水氣喘,【素問•水熱穴論】云:『水病下爲腫大腹,上爲喘呼……故肺爲喘呼,腎爲水腫……水氣之所留也。』【素問•示從容論】又云:『喘咳者,有水氣並於陽明也。』

    七爲血瘀喘,【素問•脈要精微論】云:『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

    凡諸實喘,皆具有喘呼氣粗,胸滿氣脹,甚則喘息鼻張等特點,諸如『喘粗爲之俯仰』『實則喘喝,胸盈仰息』『腹大滿膨而喘咳』等等。

    虛喘則包括三種主要證候:

    一曰肺虛喘,【素問•玉機真藏論】云:『秋脈者肺也……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素問•藏氣法時論】又云:『肺病者,虛則少氣不能報息。』

    二曰腎虛喘,【素問•藏氣法時論】云:『腎病者……喘咳身重,寢汗出。』

    三曰五臟氣敗喘,【素問•玉機真藏論】云:『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真藏脈見,乃預之期日。』凡此虛喘,皆以『少氣』、『短氣』爲特點。

黃果冶 發表於 2025-5-4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內經】論喘發微——兼論喘證辨治綱要

(按:本文依【內經】經旨,分三端論喘,以應原帖之疑)

一、喘證名義考
【說文】訓"喘"爲"疾息",莫枚士謂即今之氣促,此說固是,然未盡古義。考【內經】"喘"字實含三義:一爲症候之喘(喘息、喘喝),二爲脈象之喘(喘喘連屬),三爲病機之喘(氣逆賁郁)。【太素】注"喘喝"云:"喝者,鳴也",可知古之喘證必兼聲響,與今之單純呼吸急促有別。王冰注【至真要大論】"諸氣鬱"句,特揭"郁"字爲喘病機要,誠爲卓見。

二、臟腑病機辨
原帖引經詳備,然未明臟腑相關之次第。按【內經】論喘,實以肺腎爲樞機,他髒爲變局:
1. 肺爲主司:【靈樞·九針論】"肺主咳喘"爲總綱,然當分虛實。【病能論】"肺氣虛則喘",與【調經論】"氣有餘則喘咳上氣"對勘,可知肺喘有虛氣上奔與實邪壅遏之別。
2. 腎爲根基:【經脈】篇腎經病喘,當與【逆調論】"腎者水髒,主津液"合參。丹溪所謂"腎虛氣不歸元"實本於此。
3. 他髒傳變:肝喘見"搏堅而長"之脈,乃木火刑金;心痹之喘屬"脈不通",乃營衛壅滯;胃腸之喘皆因"厥逆",乃濁氣上干。此即【咳論】"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之理。

三、病因治法鉤玄
外感致喘,當遵【至真要大論】六氣勝復之理:
暑喘宜白虎(參"煩則喘喝")
燥喘宜麥門冬湯(參"燥氣流行")
寒喘宜小青龍(參"寒氣流行")
濕喘宜三仁湯(參"太陰之復")
內傷致喘,則當本【陰陽應象大論】"味歸形"之訓:
食喘用保和丸(本【痹論】"飲食自倍")
勞喘用生脈散(本【舉痛論】"勞則氣耗")
情志致喘用五磨飲子(本【疏五過論】"暴樂暴苦")

結語:【內經】論喘,非獨症狀描述,實含"病-證-治"完整體系。今人臨證,當以經旨爲綱,參合後世諸家:治肺喘宗仲景"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腎喘法景岳貞元飲,方得古人真諦。至若脈喘之辨,則當另撰專文討論。

(全文798字,依錢超塵教授【內經語言研究】體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