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44|回覆: 2

[其他] 賈誼【新書】卷12權重詩解諸侯之勢足以專制力足行逆雖令冠處勿謂無敢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3-28 19:3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賈誼【新書】卷12權重詩解諸侯之勢足以專制力足行逆雖令冠處勿謂無敢
題文詩:
諸侯,足以專制,力足行逆,雖令冠處,
勿謂無敢.勢不足以,專制力不,足以行逆,
雖生夏育,有仇讎怨,猶之無傷.然天下當,
今恬然者,遇諸侯之,俱少也後,不至數歲,
諸侯偕冠,陛下且已,然見之矣.豈不苦哉!
力當能爲,而不爲者,亂宿禍,高拱不憂,
其紛也宜,甚可謂不,且不仁.秦日夜,
苦心竭力,以除六國,憂今陛下,力制天下,
頤指如意,高拱故成,六國之禍,難以言.
苟身無事,但爲禍未,在所制也.亂媒日長,
,定萬年,之後傳之,老母弱子,
使不寧制,可謂仁乎?臣聞聖主,言問其臣,
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畢愚忠.唯陛下幸.
文帝於是,從誼計乃,徙淮陽王,武爲梁王,
北界泰山,西至高陽,而得大縣,四十餘城;
徒城陽王,喜淮南王,以撫其民.眾建諸侯,
上少其力,尾大不掉,藩大必削,不得不削.
【原文】
諸侯勢足以專制,力足以行逆,雖令冠處女,勿謂無敢。勢不足以專制,力不足以行逆,雖生夏育,有仇讎之怨,猶之無傷也。然天下當今恬然者,遇諸侯之俱少也。後不至數歲,諸侯偕冠,陛下且見之矣。豈不苦哉!力當能爲而不爲,畜亂宿禍,高拱而不憂,其紛也宜也,甚可謂不知且不仁。夫秦日夜深惟,苦心竭力,以除六國之憂。今陛下力制天下,頤指如意而,故成六國之禍,難以言知矣。苟身常無意,但爲禍未,在所制也。亂媒日長,孰視而不定,萬年之後,傳之老母弱子,使曹勃不寧制,可謂仁乎?
注釋
夏育:周時著名勇士, 衛人,傳說能力舉千鈞。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烏獲 、 任鄙 之力焉而死, 成荊 、孟賁 、王慶忌 、夏育之勇焉而死。』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或雲夏育 , 衛人,力舉千鈞。』 晉葛洪抱朴子·辨問:『 夏育 、杜囬,筋力之聖也。』後作爲勇士的代稱。
【漢書·賈誼傳第十八】
【原文】
   今淮南地遠者或數千里,越兩諸侯(1),而縣(懸)屬於漢。其吏民繇(徭)役往來長安者,自悉而補(2),中道衣敝,錢用諸費稱此,其苦屬漢而欲得王至甚,逋逃而歸諸侯者已不少矣。其勢不可久。臣之愚計,願舉淮南地以益淮陽,而爲梁王立後,割淮陽北邊二三列城與東郡以益梁(3);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陽(4)。梁起於新郪以北著之河(5),淮陽包陳以南健之江(6),則大諸侯之有異心者,破膽而不敢謀。梁足以捍(捍)齊、趙,淮陽足以禁吳、楚,陛下高枕,終亡(無)山東之憂矣,此二世之利也(7)。當今恬然,適遇諸侯之皆少,數歲之後,陛下且見之矣。夫秦日夜苦心勞力以除六國之禍,今陛下力制天下,頤指如意(8),高拱以成六國之禍(9),難以言智。苟身亡(無)事,畜(蓄)亂宿禍,孰(熟)視而不定,萬年之後,傳之老母弱子,將使不寧,不可謂仁。臣聞聖主言問其臣而不自造事(10),故使人臣得畢其愚忠。唯陛下財(裁)幸。
  (1)兩諸侯:指梁王、淮陽王。(2)自悉而補:【新書·屬遠篇】作『自悉以補行』。謂自盡其家財,以貼補行旅費用。(3)列城:謂縣。東郡:郡治濮陽(在今河南濮陽縣西南)。(4)睢陽:縣名。在今河南商丘縣南。(5)新郪((qī):縣名。在今安徽太和縣北。河:黃河。(6)民:縣名。今河南淮陽。揵(jiàn):接也。江:長江。(7)此二世之利:【新書】作此世世之利。吳恂以爲『二世』乃『世:』之誤倒。(8)頤指如意:以面頰表情示意指使他人,則所欲皆如意。(9)高拱:兩手高拱,意謂無所作爲。(10)言問:問也。言,猶問。不自造事:謂不自作主張。 (11)裁幸:裁擇其言爲幸。

  文帝於是從誼計,乃徙淮陽王武爲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陽(1),得大縣四十餘城;徒城陽王喜爲淮南王,撫其民。  (1)高陽:小邑名。在今河南杞縣西南。
呂服 發表於 2025-6-27 22:36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書·權重】諸侯之勢辨微
賈生【新書·權重】章所言"諸侯之勢足以專制,力足行逆,雖令冠處,勿謂無敢",實爲西漢政治哲學之精髓。此論非徒警示封建之弊,更暗合【周易】"履霜堅冰至"之微言大義。今試析其三層深意:

一、勢位與悖逆之辯證
賈誼以"勢足專制"與"力足行逆"爲因果鏈,揭示【韓非子·難勢】"勢位之足恃"理論之反面。諸侯當其勢成,縱有"冠處"之禮制約束(【禮記·冠義】"敬冠事所以重禮"),亦難阻其僭越之心。此與【春秋】載晉文公請隧、楚莊王問鼎事相印證,足見權力失衡必生禍端。

二、實力與威懾之閾值
"勢不足專制,力不足行逆"二句,實爲臨界點之界定。賈生暗用【孟子·公孫丑】"以力假仁者霸"之說,指出當諸侯實力未達閾值,雖有夏育之勇(【史記·范雎傳】載秦力士)、仇讎之怨,亦如蚍蜉撼樹。此即【老子】"柔弱勝剛強"之政治演繹,強調中央須始終保持實力代差。

三"恬然"假象之警醒
末句"天下恬然者,遇諸侯之俱少也",直指漢初同姓諸侯暫未坐大之表象。賈生此論實承【荀子·王制】"權謀傾覆之人退"之憂,預言若放任"推恩令"前之諸侯格局,必重蹈周室衰微覆轍。其洞察之深,較晁錯【削藩策】更早觸及封建制根本矛盾。

要之,賈誼此章非僅就事論事,實構建"勢-力-亂"三維政治模型。其以"冠處"喻禮制之脆弱,以"夏育"喻個體之渺小,皆凸顯制度設計必須符合"強幹弱枝"(【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之法則。今日讀之,猶見其"鑒秦之失,矯枉過正"(【漢書·賈誼傳贊】)之良苦用心。學者當結合【新書】之【藩強】【益壤】諸篇並觀,方得西漢治國智慧之全貌。

(全文798字)
江步 發表於 2025-6-30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書·權重】諸侯之勢辨微
賈生【新書·權重】章,實爲漢初政治格局之深刻警策。其言"諸侯之勢足以專制,力足行逆,雖令冠處,勿謂無敢",非徒論封建之弊,實乃權力制衡之要義。今試析其理,以明先賢之智。

一、勢位與權力之辯證
賈誼所言之"勢",乃政治資本之總和,包含地緣、兵力、財賦三要素。當諸侯擁千里之疆、帶甲十萬、府庫充盈時,其"勢"自然形成對中央的離心力。所謂"冠處"(指表面遵禮),恰如吳楚七國之亂前"稱疾不朝"之態,非不敢反,實待時而動。此與【韓非子·難勢】"桀爲天子能制天下"之說暗合,皆言客觀權勢凌駕於名義尊卑之上。

二、力不足者之政治生態
"勢不足以專制,力不足以行逆"者,縱有夏育之勇(古之猛士)、睚眥之怨,亦難撼秩序。賈誼此論揭示權力博弈的臨界點:當地方勢力未達閾值時,個體仇恨不足爲患。然需警惕者,乃"諸侯之俱少"的暫時平衡。文帝時諸侯多幼弱,故天下"恬然",此非常態。

三、歷史語境與制度設計
賈生之論直指漢初郡國並行制隱患。高祖分封同姓,本欲"磐石之宗",然血緣漸疏則勢位生變。其【治安策】主張"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正是對"勢足專制"的破解。後武帝推恩削藩,實爲賈誼理論之實踐。

四、當代啟示
此章對組織管理頗具鏡鑒意義:任何次級權力中心若資源過盛,必生僭越之念。現代管理中"事業部制"與"集權控制"之平衡,亦當參酌"勢""力"之辨。

賈生之智,在於洞悉權力本質非在名分而在實勢。其警示超越時代,直指所有層級制體系的核心矛盾。讀【權重】篇,當思"防微杜漸"四字,此乃國學政治智慧之精髓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未時| 2025/7/28/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