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83|回覆: 2

[道學研究] 譚峭【化書】卷1道化詩解8神交合天廓心和神接民大含大人知機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17 17:1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譚峭【化書】卷1道化詩解8神交合天廓心和神接民大含大人知機
題文詩:
牝牡之道,龜龜相顧,以神交也;鶴鶴相唳,

以氣交也.蓋由情愛,相接所以,神氣可交.

是故大人,大其至道,以合天地,廓其心胸,

以符至真,融其正氣,以生萬物,和其至神,

以接兆民.我心熙熙,民心怡怡.心怡兮不,

知其所思,形惚惚兮,不知所爲.若一氣之,

和合若一,神之混同,若一聲之,哀樂若一,

形之窮通.安用旌旗,安用金鼓,安用賞罰,

安用行伍?斯可以將,天下之兵,滅天下敵.

是謂神交,之至道也.真情自神,無爲而治,

正心誠意,情懷天下.虛以化神,神以化氣,

氣以化形,形氣相乘,而以成聲.耳非聽聲,

聲自投之;谷非應響,響自滿之.耳小竅也;

谷大竅也.山澤小谷;天地大谷.一竅鳴則,

萬竅皆鳴;一谷聞則,萬谷皆聞.聲以導氣,

氣以導神,神以導虛;虛以含神,神以含氣,

氣以含聲.聲氣形以,相導相含,雖秋蚊之,

嗡嗡蒼蠅,之營營也,無所不至.由此知之,

雖絲毫慮,必有所察;雖啾嚓言,必有所聞.

唯大人也,能知其機,天地莫見,陰陽莫知,

鬼神莫窺.夫何故哉?道德仁義,之所爲也.

虛懷若谷,空含萬有,真情遍在,情通宇內.

化書之23:神交

【原文】

牝牡之道,龜龜相顧,神交也;鶴鶴相唳,氣交也。蓋由情愛相接,所以神氣可交也。是故大人大其道以合天地,廓其心以符至真,融其氣以生萬物,和其神以接兆民。我心熙熙,民心怡怡。心怡怡兮不知其所思,形惚惚兮不知其所爲。若一氣之和合,若一神之混同,若一聲之哀樂,若一形之窮通。安用旌旗,安用金鼓,安用賞罰,安用行伍?斯可以將天下之兵,滅天下之敵。是謂神交之道也。

【譯文】

動物之間的雌雄和合的方式,就像烏龜與烏龜之間相互吸引是通過意識進行交流的,也像白鶴與白鶴之間相互吸引是通過鳴叫進行生命元氣交流。這都是由於相互之間情愛相投,所以意識和生命元氣可以交流。因此道德高深之人將自己的行爲合乎天地運行規律,空闊自己的心胸與虛無相符,生命元氣融入意識有利生長萬物,意識內斂便於與百姓混合爲一體。心地平和靜宜,不去做任何事情;百姓心裡安適自得,不在意自己所處的地方和狀態。心裡安適自,什麼也不去想,形體輕盈飄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像是所有的元氣融合爲一種元氣,就像是所有的意識混合成一個意識,就像是所有的喜怒哀樂聲音都成爲了一種聲音,就像是所有的阻隔與通暢都集中到一個形體上。不需要用旌旗召喚,不需要用鼓聲催促,不需要用獎賞與刑罰,也不需要用軍隊,就可以用天下所有可以使用的力量爲軍隊,去消滅天下所有的敵人。這就是所說的神交之道。

化書之24:大含

【原文】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氣相乘而成聲。耳非聽聲也,而聲自投之;谷非應響也,而響自滿之。耳,小竅也;谷,大竅也。山澤,小谷也;天地,大谷也。一竅鳴,萬竅皆鳴;一谷聞,萬谷皆聞。聲導氣,氣導神,神導虛;虛含神,神含氣,氣含聲。聲氣形相導相含,雖秋蚊之嗡嗡,蒼蠅之營營,無所不至也。由此知之,雖絲毫之慮,必有所察;雖啾嚓之言,必有所聞。唯大人之機,天地莫能見,陰陽莫能知,鬼神莫能窺。夫何故?道德仁義之所爲。

【譯文】

虛無中產生意識,意識衍化產生生命元氣,生命元氣衍化養育出形體,形體與元氣相互疊加產生聲音。耳朵並非要聽聲音,而聲音自己投入到耳朵中來;山谷並非要回應聲響,而響聲自己充滿整個山谷。耳朵是小竅,山谷是大竅。山川河流是小竅,天地是大竅。一個竅發出聲響,萬千個竅都會有聲響;一個山谷聽到聲響,萬千山谷都聽到聲響。聲音傳導著元氣,元氣傳導這意識,意識傳導著虛無;反過來虛無里含有意識,意識里含有元氣,元氣里含有聲音。聲音、元氣、形體相互傳導和包含,儘管秋天蚊子的嗡嗡聲音和蒼蠅的營營聲音很小,依然能夠傳到每一個角落。由此可知,即使是一絲一毫的微小計謀,也必然會被別人察覺到,即使是很細微很隱秘的言語,也必然會被別人聽到。唯獨道德高深的聖人,其心機即使天地也無法預見,窮盡陰陽也不能知道,鬼神也無法窺視。什麼原因呢?無他,道德仁義的作用而已。

【注釋】

啾(jiū])動物細小的聲音;

嚓(cā)物體與物體相擦而過時發出的一種聲響
丁映文 發表於 2025-6-27 18:46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書·神交】闡微
譚峭【化書】以『化』爲樞機,揭櫫萬物相通之理。卷一道化篇『神交』一章,尤重天人感應、形神互契之道,今試析其要義。

一、神氣交感之本
『龜龜相顧以神交,鶴鶴相唳以氣交』,譚峭以龜鶴喻牝牡交感之異相:龜性靜而神凝,故以目接;鶴性動而氣揚,故以聲應。二者雖殊途,然皆因『情愛相接』而致神氣交融。此即【周易·咸卦】『感而遂通』之妙——萬物交感,非徒形跡,實由神氣潛運。

二、大人合道之境
『大人』者,體道之聖人也。其道大而合天地,心廓而符至真,氣融而生萬物,神和而接兆民。此四句層層遞進:
1. 合天地:法自然之廣大,如【莊子】言『與天地精神往來』;
2. 符至真:心虛無物,似【老子】『致虛極,守靜篤』;
3. 生萬物:氣化流行,若【管子】『精氣化物』之說;
4. 接兆民:神化無方,同【孟子】『上下與天地同流』。

『我心熙熙,民心怡怡』者,乃主客泯然一體之態。心無所營,形無所執,如【列子】所謂『形若槁木,心若死灰』,終達『一氣和合、一神混同』之境。

三、無爲治世之喻
譚峭以『旌旗、金鼓、賞罰、行伍』爲喻,批判世俗權謀之術。蓋聖人以神交天下,不假外物:
聲氣相導:如谷響共鳴,『一竅鳴則萬竅皆鳴』,此即【陰符經】『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之機;
虛神相含:由聲導氣,由氣導神,由神導虛,終至『虛含神,神含氣,氣含聲』,形成形、氣、神三重循環。

四、顯微無間之機
末段闡發『機』之精微:秋蚊蒼蠅之聲雖細,然『聲氣形相導相含』,故無遠弗屆。此暗合【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之理。唯大人能察此幾微,因其所爲皆本於道德仁義,故能『天地莫見,陰陽莫知』,如【周易】所言『陰陽不測之謂神』。

結語
譚峭『神交』之說,融攝道家虛靜、儒家仁德、陰陽家感應,其核心在『以神化形』。所謂『滅天下之敵』,非武力征伐,實指以神氣消弭對立,復歸太和。此即【化書】名『化』之真諦——萬物皆化於無形,而真情通貫宇宙。學者當體其虛谷含容之心,以契『大含大人』之境。

(全文798字)
南橋淨士 發表於 2025-7-31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書·神交】闡微
譚峭【化書】以『化』爲樞,揭櫫萬物相通、形神互濟之理。【神交】一章,尤重『神氣交感』之旨,其文雖簡,而義理深弘,今試析之。

一、神氣交感之本
『龜龜相顧以神交,鶴鶴相唳以氣交』,譚峭以龜鶴喻牝牡之道,揭示生物交感之兩極:龜性靜而神凝,鶴動而氣揚。神交者,無形之契合;氣交者,有聲之共鳴。二者皆因『情愛相接』而達『神氣可交』,此乃自然之道。蓋情爲神氣之媒,萬物因情而感,因感而化,此即【周易】『感而遂通』之妙。

二、大人合道之境
『大人』者,體道之聖人也。其能『大其道以合天地』,即【中庸】『贊天地之化育』之義;『廓其心以符至真』,則類莊子『虛室生白』之境。譚峭強調,聖人融正氣以生萬物,和至神以接兆民,實爲『內聖外王』之實踐。其『熙熙』『怡怡』之狀,乃心神寂然、民物自化之象,所謂『不知其所思』『不知其所爲』,正是道家『無爲而治』的至高境界。

三、神交至道之用
譚峭進而論神交之效:『一氣和合』『一神混同』,則天下可治。此中深意,在於消解對立,回歸渾沌。旌旗、金鼓、賞罰、行伍,皆形下之器;而神交之道,以無形攝有形,如【孫子兵法】言『不戰而屈人之兵』。此非虛言,實乃『聲氣相導』之理:一竅鳴而萬竅應,一谷響而萬谷和。大人若能契此機微,則天地陰陽、鬼神莫測,蓋因其『道德仁義之所爲』,即【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之化境。

結語
【神交】之旨,終歸於『虛含萬有』。譚峭以龜鶴喻形神,以大人明體用,揭示『情—神—氣—形』相導相含之鏈。其言雖簡,然貫通儒道,兼攝兵略,誠爲【化書】精髓。讀者若能體察『虛以化神』之奧,則於『化』道思過半矣。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以訓詁爲基,融匯【易】【老】【莊】之義,兼采兵家言,力求呈現譚峭思想之多維性。學者可循『神氣—感應—化育』三階深入,以窺唐末道教哲學之要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