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3|回覆: 1

[其他] 【逸周書】卷40大聚解詩解2關夷市平商不乏資工不失時和德仁德正德歸德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2-31 20:0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書】卷40大聚解詩解2關夷市平商不乏資工不失時和德仁德正德歸德
題文詩
若其國,凶土陋民,賤食貴貨,是不知政.
山林藪澤,以因其宜,工匠役工,以攻其材;
商賈趣市,以合其用.外商如果,資貴而來,
貴物益賤,五出貴物,以通其器.如是然則,
關夷市平,財無郁廢,商不乏資,百工者也,
不失其時,無愚不教,則無窮乏,此謂和德.
若有不言,乃政其凶,陂溝道路,藂苴叢生,
丘墳,可樹谷者,樹以材木.春發枯槁,
夏發葉榮,秋發實蔬,冬發薪蒸.以匡窮困.
揖其民力,相更爲師.因其土宜,以爲民資,
生無乏用,死無傳屍.此謂仁德.旦聞禹禁,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成草木長;三月遄,
不入網罟,成魚鱉長.且以並農,力執,
男女之功.然則有生,不失其宜,萬物不失,
其性,不失七事,天不失時,以成萬財.
既成之後,放此爲人.此謂正德.泉深而,
魚鱉歸之;草木茂而,鳥獸歸之;稱賢使能,
官有材人,而士歸之;關市,商賈歸之;
分地薄斂,農民歸之.水性歸下,農民歸利.
王若欲,求天下民,社設其利,而民自至,
譬若冬日,之陽夏日,之陰不召,而民自來.
此謂歸德.五德既明,民乃知常.武王拜曰:
允哉天民,側側余知,其極有宜.乃召昆吾,
冶而銘之,藏府朔之.治國有常,富民教之.
【原文】
『若其凶土陋民,賤食貴貨,是不知政。山林藪澤,以因其□工匠,役工以攻其材;商賈趣市,以合其用。外商資貴而來,貴物益賤,五出貴物,以通其器。夫然則關夷市平,財無郁廢,商不乏資,百工不失其時,無愚不教,則無窮乏,此謂和德。『若有不言,乃政其凶,陂溝道路,藂苴…,丘墳不可樹谷者,樹以材木。春發枯槁,夏發葉榮,秋發實蔬,冬發薪蒸。以匡窮困。揖其民力,相更爲師。因其土宜,以爲民資,則生無乏用,死無傳屍。此謂仁德。『旦聞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三月遄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且以並農力執,成男女之功。夫然則有生而不失其宜,萬物不失其性,人不失七事 ,天不失其時,以成萬財。既成,放此爲人。此謂正德。『泉深而魚鱉歸之,草木茂而鳥獸歸之;稱賢使能,官有材而士歸之;關市平,商賈歸之;分地薄斂,農民歸之。水性歸下,農民歸利。王若欲求天下民,社設其利,而民自至,譬之若冬日之陽,夏日之陰,不召而民自來。此謂歸德。『五德既明,民乃知常。』武王再拜曰:『嗚呼,允哉!天民側側,余知其極有宜。』乃召昆吾冶而銘之,藏府而朔之。
【譯文】
如果土地荒蕪,民眾不教化,輕糧食重財貨,就是不懂爲政。山林與湖泊,要加以利用。使工匠做工,以加工那些材料;使商賈往市場,以流通用物。外商攜帶本地價高貨物而來,高價貨就會便宜。要使外商帶來高價貨,帶走便宜物,藉以流通器用。這樣,關市平穩,財物就不積壓、不閒置。商賈不缺乏資本,各種工匠不荒廢時日,愚昧得到教育,就會沒有貧窮。這叫做和德。


如果不加教導,其國政就會兇險。池塘邊,道路旁,雜草叢生地以及土丘土堆一凡不能種糧食的地方都栽上樹木;春季利用枯槁的樹幹,夏季利用樹葉與花朵,秋季利用可食的果實,冬季利用柴薪,以救助窮困的人家。聚合民力,使他們相互爲師。順應土地性質耕種,作爲百姓的資財,百姓就不會缺少財用,死了也不會棄屍荒野。這叫做仁德。  
我聽說禹的禁令;春季三個月,山林中不准用斧子砍伐,以成就草木的生長;夏季三個月,江湖中不准下網罟,以成就魚類的生長。並且聚合農民努力操作,以成就男耕女織之事。這樣,土地不會失去它的地力,萬物不會失去它的功用,人們不會失去他的職事,加之上天不誤了季節,就能成就各樣財富。種種財富成就以後,發放以供人享用。這叫做正德。

潭水深,魚鱉就聚到裡面;草木茂,鳥獸就聚到裡面;舉用賢德任用有才之人爲官,士人就聚到那裡;關市平穩,商賈就聚到那裡;分土地、輕賦稅,農民就聚到那裡。水的本性是向低處流,人的本性是往有利方向去。君王若想招來天下百姓,就先備好給他們的利益,百姓就會自己到來。如同冬天的向陽地、夏天的陰涼處,不召而人自來。這叫做歸德。

五德既已修明,百姓就知道過正常生活。』

武王兩拜行禮,說道:『啊呀,好啊,百姓真多,我知道治民的辦法了。』就召來冶官,把周公之言冶鑄在銅版上,放入府中供每月朔日省視。
孔岡占 發表於 2025-6-29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聚解】治國要義闡微

【逸周書·大聚解】此章所言,實爲上古王政之精要。其文雖簡,然治國安邦之道悉備,今試析其義理,以明先聖政教之深意。

首言"凶土陋民,賤食貴貨"之弊,此乃警示爲政者當察民生根本。土地貧瘠則民不聊生,輕糧食而重貨利則本末倒置。【管子】云"倉廩實而知禮節",正與此呼應。所謂"不知政"者,蓋指執政者不明天道、不通人事,致使國本動搖。

次論山林藪澤"因其宜"之道,乃【周易】"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的具體實踐。工匠"攻其材"、商賈"合其用",實爲【周禮】"百工飭化八材"與"商賈阜通貨賄"之先聲。此二者相輔相成:工匠依時序而作,則器物精良;商賈循市道而行,則貨殖流通。

"外商資貴而來"一節,尤見先王通商惠工之智。外商攜珍貨至,而當局以"貴物益賤"之策調控,使"五方之貨"各得其宜。此即【禮記·王制】"市廛而不稅,關譏而不征"的早期形態,暗合"平準均輸"之經濟思想。所謂"通其器"者,非僅指器物流通,更含"通功易事"(【孟子】)的社會協作深意。

末段"關夷市平"四字,實爲全篇綱領。"關夷"者,通關去險,如【尚書】"關石和鈞"之政;"市平"者,物價衡定,即【漢書】"平糶齊物"之效。商不乏資則貨殖循環,工不失時則器用完備,此二者實爲"和德"之具體表現。

至若"仁德、正德、歸德"三層次,乃由個人修養推及治國平天下。【大學】"明德新民"之說,於此可得印證:仁德爲本體之善,正德爲教化之功,歸德爲天下向化之效。三代之治所以爲後世稱頌者,正在此道德與經濟之完美統一。

要之,此篇雖短,然"正德利用厚生"(【尚書】)之大經大法已蘊其中。讀【逸周書】者,當於此等處見得先王經緯天地的深謀遠慮,方不負古人垂訓之苦心。

(全文共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四日寅時|(關公誕) 2025/7/18/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