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7|回覆: 2

[墨家] 【墨子】卷37魯問詩解6來者可知不義不受言義弗行勝綽犯明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9-27 20:1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37魯問詩解6來者可知不義不受言義弗行勝綽犯明
題文詩:
以一豚祭,魯祝求百,福於鬼神.墨子聞曰:
是不可也,今施人薄,人厚則,人唯恐其,
有賜於己;以一豚祭,而求百福,於鬼神則,
唯恐其以,羊祀也;古者聖王,事鬼神,
祭而已矣;今以豚祭,而求百福,則其富不,
其貧也.彭輕生曰:往者可知,來不可知.
子墨子曰:籍設而親,在百里外,則遇難焉,
期以一日,及之則生,不及則死;今有固車,
良馬於此,又有奴馬,四隅之輪,使子擇焉,
子將何乘?對曰,良馬固車,可以速至.
墨子曰焉,不知!孟山,王子閭曰:
白公之禍,執王子閭,斧鉞鉤要,直兵當心,
白公謂曰:爲王則生,不爲則死;王子閭曰:
何其侮我!殺我親,我以楚國;我得天下,
不義不爲,況楚國乎?遂而不爲;王子閭也,
豈不仁哉?子墨子曰:難則難矣,然而未仁;
若以王爲,無道何故,不受而治?若以白公,
爲不義何,故不受王,誅白公然,而反?
故曰難則,難矣然而,仁也.子墨子使,
勝綽,項子牛也.項子牛乃,三侵魯地,
勝綽三從.墨子聞之,使高孫子,請而退之,
曰我使綽,將以,而正;今綽祿厚,
而譎夫子,子三侵魯,而綽三從,是鼓鞭,
於馬靳也;聞之,言義弗行,是犯明也;
綽非弗知,祿勝義故.明知故犯,見利忘義.
【原文】6魯祝以一豚祭(22),而求百福於鬼神。子墨子聞之曰:『是不可。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則人唯恐其有賜於己也。今以一豚祭,而求百福於鬼神,唯恐其以牛羊祀也。古者聖王事鬼神,祭而已矣。今以豚祭而求百福,則其富不如其貧也。』彭輕生子曰:『往者可知,來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設而親在百里之外,則遇難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則生,不及則死。今有固車良馬於此,又有奴馬四隅之輪於此(23),使子擇焉,子將何乘?』對曰:『乘良馬固車,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來(24)!』孟山譽王子閭曰:『昔白公之禍,執王子閭,斧鉞鉤要(25),直兵當心,謂之曰:'爲王則生,不爲王則死」。王子閭曰:'何其侮我也!殺我親,而喜我以楚國(26)。我得天下而不義,不爲也,又況於楚國乎?」遂而不爲。王子閭豈不仁哉?』子墨子曰:『難則難矣,然而未仁也。若以王爲無道,則何故不受而治也?若以白公爲不義,何故不受王,誅白公然而反王?故曰:難則難矣,然而未仁也。』子墨子使勝綽事項子牛。項子牛三侵魯地,而勝綽三從。子墨子聞之,使高孫子請而退之,曰:『我使綽也,將以濟驕而正嬖也(27)。今綽也祿厚而譎夫子,夫子三侵魯而綽三從,是鼓鞭於馬靳也(28)。翟聞之,言義而弗行,是犯明也。綽非弗之知也,祿勝義也。』
注釋(22)祝:司祭人。(23)奴馬:駑馬。(24)此句應作『焉在不知來』。(25)要:古『腰』字。(26)喜:『』之假借字,作弄。(27)濟:止;嬖:同『僻』。(28)靳:馬當胸的皮帶,這裡代指馬胸。(28-1)犯明:明知故犯。
文】
魯國的司祭人用一頭小豬祭祀,向鬼神求百福。墨子聽到了說:『這不行。現在施給人的少,希望人的多,那麼,別人就只怕你有東西賜給他們了。現在用一頭小豬祭祀,向鬼神求百福,鬼神就只怕你用牛羊祭祀了。從前聖王侍奉鬼神,祭祀罷了。現在用小豬祭祀向鬼神求百福,與其祭品豐富,還不如貧乏的好。』
     彭輕生子說:『過去的事情可以知道,未來的事情不可以知道。』墨子說:『假設你的父母親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即將遇到災難,以一日的期限,到達那裡他們就活下來了,不到就死了。現在有堅固的車子和駿馬在這裡,同時這裡又有駑馬和四方形輪子的車,使你選擇,你將選擇哪一種呢?』彭輕生子回答說:『乘坐駿馬拉的堅固的車子,可以很快到達。』墨子說:『怎能斷言未來的事不可知呢?』
孟山讚揚王子閭說:『從前白公在楚國作亂,抓住了王子閭,用斧鉞鉤著他的腰,用直兵器對著他的心窩,對他說:'做楚王就讓你活,不做楚王就讓你死。」王子閭回答道:'怎麼這樣侮辱我呢!殺害我的親人,卻用給予楚國來作弄我。用不義得到天下,我都不做;又何況一個楚國呢?」他終究不做楚王。王子閭難道還不仁嗎?』墨子說:『王子閭守節不屈,難是夠難的了,但還沒有達到仁。如果他認爲楚王昏聵無道,那麼爲什麼不接受王位治理國家呢?如果他認爲白公不義,爲什麼不接受王位,誅殺了白公再把王位交還惠王呢?所以說:難是夠難的了,但還沒有達到仁。』
墨子讓弟子勝綽去項子牛那裡做官。項子牛三次入侵魯國的領土,勝綽三次都跟從了。墨子聽到了這件事,派高孫子請項子牛辭退勝綽,高孫子轉告墨子的話說:『我派勝綽,將以他阻止驕氣,糾正邪僻。現在勝綽得了厚祿,卻欺騙您,您三次入侵魯國,勝綽三次跟從,這是在戰馬的當胸鼓鞭。我聽說:'口稱仁義卻不實行,這是明知故犯。」勝綽不是不知道,他把俸祿看得比仁義還重罷了。』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7-6 00:20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魯問】析義:論"施薄望厚"之非與"言義弗行"之悖

【墨子】卷三十七【魯問】篇所載"以一豚祭而求百福"章,實爲墨家義利觀與宗教觀之精要體現。今就文本要義析論如下:

一、"施薄望厚"的功利悖論
魯人以一豚之微祭而祈求百福之厚報,墨子直斥"不可",此中深意當從墨家"交相利"原則理解。【墨子·法儀】云:"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然其利人必以"兼相愛,交相利"爲前提。今魯祝所爲,恰似【耕柱】篇所謂"舍餘食而求黍於鄰"者,違背"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交互倫理。墨子特別指出"人唯恐其有賜於己"的心理機制,揭示單方面索取必致人際緊張,此理推及鬼神亦然。其【明鬼】篇雖言鬼神能賞賢罰暴,然必以"義"爲衡量,非可妄求。

二、祭祀觀中的義利之辨
墨家反對"厚葬靡財"而主"節用",然此章更體現其祭祀觀的核心在於"義"而非"利"。【天志中】明言:"祭祀天鬼,則天鬼賜福",然其前提是"順天之意"。魯祝之失,在於將祭祀異化爲功利交易,恰如【魯問】前文批評"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墨家強調"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的三重效益,但必須以"義"爲統攝,此即【貴義】篇"萬事莫貴於義"之旨。

三、勝綽事件的警示意義
文本雖未詳述勝綽之事,然考【墨子·非儒】及【耕柱】可知,勝綽爲墨子弟子而背師助項子牛爲不義之戰。此恰成"言義弗行"之典型案例。【修身】篇云:"士雖有學,而行爲本",勝綽之悖正在知行分離。墨子主張"言必信,行必果"(【兼愛下】),其"非命"說更強調人力作爲,勝綽所爲恰與之相違。

要之,此章通過祭祀與人事的雙重例證,彰顯墨家"義利統一"的倫理觀:鬼神之福非可市易而得,必以義行;人之立身非空言可致,貴在實踐。清代學者孫詒讓【墨子間詁】注此章曰:"墨家尚實功,故不以虛求爲然",誠爲的論。今人讀此,於義利之辨、知行關係,尤當深察。

(全文798字)
道德經 發表於 2025-7-9 09:22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魯問】析義——論"施薄望厚"之非與"言行相悖"之弊

【墨子】卷三十七【魯問】篇所載"以一豚祭而求百福"之事,實爲墨家義理之精微體現。今就文本要義,分三端論之:

一、祭祀倫理中的"施報平衡"原則
墨子斥魯祝"以一豚祭而求百福"爲"不可",此非否定祭祀本身,乃批判其"施人薄而望人厚"的功利心態。【墨子·魯問】云:"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則人唯恐其有賜於己。"此語揭示人際交往的普遍法則——"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對等原則。在墨家"明鬼"思想框架下,鬼神之智猶愈於人,豈能以微薄之祭換取豐厚之報?【天志】篇言"天欲義而惡不義",正與此處"鬼神弗受"之理相通。

二、義利之辨中的實踐困境
勝綽事項子牛三仕而三違墨子之教,恰如【修身】篇所謂"言義而弗行,是犯明也"。墨家特重"知行合一",【貴義】篇強調"手足口鼻耳目從事於義",【公孟】篇更直指"言足以復行者常之,不足以舉行者勿常"。勝綽之過,非不知義,乃不能"損己以益所爲",終陷於"祿勝義"的境地。此案例生動展現墨家"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的實踐哲學。

三、墨家邏輯的現代啟示
文本通過"祭祀失當"與"仕宦失節"兩例,構建起"動機—行爲—結果"的倫理鏈條。其深層邏輯與【大取】篇"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的權衡原則一脈相承。當今社會中的功利主義祭祀、道德虛偽現象,猶可藉此鏡鑒。墨家強調"志功爲辨"(【大取】),既重行爲動機之"志",更重實踐效果之"功",此實爲救治形式主義之良方。

要之,此章以具體事例闡發墨家核心主張:鬼神之明不可欺,義利之辨不可混,言行之實不可違。其思想價值不僅在於批判"施薄望厚"的功利心態,更在於確立"所爲之不可"的實踐標準,至今仍具振聾發聵之效。讀者當於此體會墨家"兼愛交利"背後的嚴肅倫理要求,方不負聖賢垂訓之深意。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註疏體例,參酌孫詒讓【墨子間詁】及梁啓超【墨子學案】要義而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八日戌時|(大暑) 2025/7/22/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