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71|回覆: 1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3權謀詩解5智伯從韓魏兵攻趙不聽忠言韓魏果反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15 16: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3權謀詩解5智伯從韓魏兵攻趙不聽忠韓魏果反
題文詩:
齊侯問曰:當今之時,諸侯孰危?晏子對曰:
莒其亡乎?公曰奚故?晏子對曰:地侵於齊,
貨竭於晉,是以亡也.智伯,韓魏之兵,
以攻趙國,圍晉陽之,城而溉之,城不沒者,
三板絺疵,謂智伯曰:韓魏之君,必反.
智伯:何以知之?對曰以其,人事知之;
從韓魏,之兵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
今約勝趙,分地今城,未沒三板,臼灶生蛙,
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韓魏之,君無喜志,
而有憂色,是非反何?明日智伯,謂韓魏君,
疵言君反.韓魏君曰:必勝趙而,三分其地,
今城將勝;二家雖愚,不棄美利,於前而偝,
信盟之,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
是疵必爲,趙說君且,而使君疑,二主之心,
解於攻趙;今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交,
爲君惜之.乃趨而,郗疵謂曰:君又何以,
言告,韓魏君?知伯:子安知之?
對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郗疵知其,
言之不聽,請使於齊,知伯遣之.韓魏果反.
絺疵忠諫,察言觀色,忠言逆耳,智伯不聽.
【原文】  智伯從韓、魏之兵以攻趙,圍晉陽之城而溉之,城不沒者三板。絺疵謂智伯曰:『韓、魏之君必反矣。』智伯曰:『何以知之?』對曰:『以其人事知之。從韓、魏之兵而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未沒者三板,臼,人馬相食,城降有日矣。而韓、魏之君無喜志而有憂色,是非反何也?』明日,智伯謂韓、魏之君曰:『疵言君之反也。』韓、魏之君曰:『必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將勝矣。夫二家雖愚,不棄美利而偝約爲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也。是疵必爲趙說君,且使君 疑二主之心,而解於攻趙也。今君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交,爲君惜之。』智伯出,郗疵謂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韓、魏之君爲?』知伯曰:『子安知之?』對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郗疵知其言之不聽,請使於齊,知伯遣之。欲殺絺疵,絺疵逃。韓、魏之君果反。【注釋】
1灶:用磚石砌成的生火做飯的設備。2蛙:蛙。
3智伯:
即荀瑤。一作知,又稱知子。荀躒之孫。晉六卿之一。前472年,晉軍伐齊,齊師敗績。趙鞅與范氏、中氏相攻,他支持趙鞅,逐范氏、中行氏並瓜分其地。不久又逐晉,立驕爲晉君。在四卿中勢力最強。晉政盡決其手。前472年,率韓、共攻趙,圍趙襄子於晉陽來趙鞅暗與韓、魏聯合 * 智氏,他兵敗被殺,趙、魏、韓三家滅智氏,共分其地
出自戰國策.趙策原文1:
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下不沉者三板。郗疵謂知伯曰;『韓、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郗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而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韓魏之君無熹志而有憂色,是非反如何也?』
【譯文】
知伯脅從韓、魏的軍隊一道進攻趙國。軍隊把晉陽城包圍起來,引河水淹城池,離淹城只有三丈。郄疵對知伯說:『韓、魏兩國的國君肯定會背叛我們。』知伯問:『何以見得?』郄疵說:『從他們的臉上和軍事形勢上判斷就可以知道。我們跟隨韓、魏兩國軍隊進攻趙國,可以想見如果趙國滅亡,那災難必然會降到韓、魏頭上。雖然賢君跟韓、魏相約滅趙以後就和韓、魏三分趙國領土,可是現在晉陽只差三丈就被淹沒,連石臼和爐灶都生了青蛙,餓到了人馬相食的地步,晉陽被攻陷指日可待,然而韓、魏君主不但不喜,反倒憂愁,這不是表明他們將要背叛還是什麼呀?』

   原文2:明日,知伯以告韓、魏之君曰:『郗疵言君之且反也。』韓、魏之君曰:『夫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將拔矣。夫三家雖愚,不棄美利於前,背信盟之約,而爲危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也。是疵爲趙計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於攻趙也。今君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交,爲君之。』趨而出。郗疵謂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韓、魏之君爲?』知伯曰:『子安知之?』對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郗疵知其言之不聽,請使於齊,知伯遣之。韓、魏之君果反矣。
【譯文】
第二天,知伯就把這話告訴韓、魏兩國君主,說:『郄疵說兩位君主就要背棄盟約。』韓、魏兩君說:『滅掉趙國以後我們三國可以三分趙地,而且晉陽馬上就要陷落。韓、魏兩君雖然愚笨,也不至於放棄眼前的利益,甚至背棄盟約去做那種不可能做到的事,這是很明顯的。這種形勢發展的結局是可以預見的。可是郄疵在爲趙國謀劃,以便使賢君懷疑韓、魏兩國,進而瓦解三國攻趙的盟約。如今賢君竟聽信奸臣的讒言,而離間韓、魏兩國的邦交,我們真爲賢君感到惋惜。』說完就快步出去了。郄疵又來對知伯說:『賢君爲什麼要把臣的話告訴韓、魏王呢?』知伯說:『你怎麼知道我告訴了他們了呢?』郄疵說:『因爲韓、魏兩王臨走時,使勁用眼睛瞪了我一眼才快步走開。』

郄疵見知伯不採納自己的建議,就主動請求知伯派他到齊國去,於是知伯就派他去齊國。不久韓、魏君主果然叛變了。

薛炊攻 發表於 2025-7-5 23:20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權謀】智伯之敗蠡測
——剛愎自用者的歷史鏡鑒

【說苑】卷十三所載智伯脅韓、魏攻趙事,實爲戰國初期權力博弈之經典案例。智伯瑤恃強凌弱,終致韓、魏倒戈而身死國滅,其事雖簡,然其中蘊藏之權謀得失,足爲後世戒。

一、剛愎之禍:智伯敗亡的內因
智伯之敗,首在剛愎。【資治通鑑】載其"美鬢長大,射御足力,伎藝畢給",然"貪而愎",此四字實爲致命之疾。其脅韓、魏共圍晉陽時,韓康子、魏桓子表面順從,實則"陰約反智伯"(【戰國策·趙策】)。智伯家臣郄疵屢諫"韓、魏必反",反遭斥退。此與【荀子·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之論若合符契,恰證"矜功伐能,好以陵人"者必敗之理。

二、權謀之失:聯盟策略的致命漏洞
智伯之謀,徒具強勢而乏遠略。其以"唇亡齒寒"之勢脅迫韓、魏,卻未察"趙亡則韓、魏爲之次"的潛在共識。當晉陽城"沉灶產蛙"(【國語·晉語】)猶不降時,韓、魏已暗懼"今日趙亡,明日將及己"。此正應【鬼谷子·謀篇】"同欲相趨"之誡——智伯未能洞悉盟友真實訴求,反促其與趙襄子形成"三卿共分智氏之田"的利益同盟。

三、歷史鏡像:晏子預言的深層呼應
篇首晏子論莒國將亡,言"地侵於齊,貨竭於晉",與智伯之敗形成微妙互文。莒亡於外患內虛,智伯敗於外強中乾,二者皆示"恃力者崩"之理。劉向將此二事並置,實暗合【老子】"強梁者不得其死"之旨。智伯以水灌晉陽而自掘墳墓,終遭"韓、魏翼而擊之",恰成【周易·乾卦】"亢龍有悔"之象。

結語
智伯之鑑,非僅戰國卿大夫之得失,實爲權力場永恆訓誡。蘇軾【晁錯論】言"天下之患,最不可爲者,名爲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智伯之敗,正在於將表面聯盟誤作真實力量。讀【說苑】此篇,當思【尚書】"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之誡,方不負劉向纂輯之深意。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一日亥時| 2025/7/15/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