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49|回覆: 2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8尊賢詩解3任賢國安失賢國損見賢不用悔之晚矣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6-14 17: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8尊賢詩解3任賢國安失賢國損見賢不用悔之晚矣
題文詩:
國家惛亂,而良臣見,魯國大亂,季友賢見,
僖公即位,而任季子,魯國安寧,外內無憂,
行政廿,季子卒後,邾擊其南,齊伐其北,
魯不勝患,將乞師楚,以取全故,公羊傳曰:
患之起必,自此始也.公子買不,可使戍衛,
公子遂亦,不聽君命,而擅之晉,內侵於臣,
外困兵亂,弱之患也.僖公之性,非前二十,
年常賢而,後乃漸變,爲不肖也,此季子也,
存之所益,亡之所損.得賢失賢,其損,
之驗如此,而人主也,忽於所用,甚可疾痛.
智不足以,見賢無可,奈何矣哉,若智能見,
強不能決,猶豫不用,大者死亡,小者亂傾,
此甚可悲.以宋殤公,不知孔父,之賢安知,
孔父,己必死也,趨而救之,趨救之者,
是知其賢.以魯莊公,不知季子,之賢安知,
疾將死也,召季子而,授之國政,授國政者,
是知其賢.此二君知,能見賢而,皆不能用,
故宋殤公,殺死,魯莊公也,亦以賊嗣,
使宋殤公,蚤任孔父,魯莊素用,季子,
將靖鄰國,而況自存!知賢不用,悔之晚矣.
【原文】
國家惛亂而良臣見,魯國大亂,季友之賢見,僖公即位而任季子,魯國安寧,外內無憂,行政二十一年,季子之卒後,邾擊其南,齊伐其北,魯不勝其患,將乞師於楚以取全耳(或作身),故傳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也。公子買不可使戍衛,公子遂不聽君命而擅之晉,內侵於臣下,外困於兵亂,弱之患也。僖公之性,非前二十一年常賢,而後乃漸變爲不肖也,此季子存之所益,亡之所損也。夫得賢失賢,其損益之驗如此,而人主忽於所用,甚可疾痛也。
夫智不足以見賢,無可奈何矣,若智能見之,而強不能決,猶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亂傾,此甚可悲哀也。以宋殤公不知孔父之賢乎,安知孔父死,己必死,趨而救之,趨而救之者,是知其賢也。以魯莊公不知季子之賢乎,安知疾將死,召季子而授之國政,授之國政者,是知其賢也。此二君知能見賢而皆不能用,故宋殤公以殺死,魯莊公以賊嗣,使宋殤蚤任孔父,魯莊素用季子,乃將靖鄰國,而況自存乎!
【注釋】
患之起必自此始也
【公羊傳】僖公 二十六年:公以楚師伐齊,取谷。公至自伐齊。此已取谷矣,何以致伐?未得乎取谷也。曷爲未得乎取谷?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也。』

張曼玉哦 發表於 2025-7-10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尊賢任能乃治國安邦之要道——釋劉向〖說苑·尊賢〗季友典故微義】

西漢宗室大儒劉向【說苑·尊賢】所載魯季友典故,雖僅百二十餘言,然深蘊"得賢者昌,失賢者亡"之治道精髓。今就文本析其三重微旨:

一、賢才乃撥亂反正之樞機
魯國大亂之際,季友之賢能方得彰顯,此正合【周易】"亂世見忠臣"之象。僖公即位即委以國政,遂使"外內無憂"者二十載,印證【管子】"論材量能,謀德而舉之"之道。季友其人,蓋兼具【周禮】六德(知仁聖義忠和)之賢士,故能於"國家惛亂"時整飭綱紀。劉向特標"良臣見"三字,實暗合【孟子】"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之史鑑。

二、失賢乃邦國危殆之肇端
季子既歿,魯國頓陷"邾擊其南,齊伐其北"之境,此非偶然。【荀子·君道】云"人主無便嬖左右足信者謂之暗,無卿相輔佐足任者謂之獨",魯之困局恰成其註腳。尤可注意者,魯竟需"乞師於楚"以存社稷,此【春秋】所譏"失道寡助"之典型。劉向引【公羊傳】爲證,正揭示"得士者強,失士者亡"乃春秋筆法之要義。

三、用賢貴在未雨綢繆
文本未明言而可推知者,乃僖公"任季子"之智。【韓非子·顯學】謂"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季友之見用,必經歷長期考察。觀"行政廿年"之語,可知賢才需時勢磨礪,更需君主持久信任。後世諸葛亮【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之誡,實與此章遙相呼應。

要之,此章以魯國興衰爲鏡,闡明"見賢不舉,亡國之漸"的深刻道理。劉向編撰【說苑】時正值漢室衰微,其於【尊賢】篇特立此例,殆有"借古諷今"之深意。明人丘濬【大學衍義補】云"賢才之在天下,猶元氣之在人身",誠爲的解。今人讀此,當思【墨子·尚賢】"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之訓,於選賢任能之道三致意焉。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註疏體例,不作空泛議論,務求言必有據)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7-14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尊賢】鑒微:論季友存亡與魯國興衰之樞機

劉向【說苑】卷八【尊賢】篇以史爲鑒,揭櫫「任賢則國安,失賢則國損」之要義。觀魯國季友一事,尤足發人深省。魯國大亂之際,季友之賢能彰顯;及僖公即位,委以國政,遂使魯「外內無憂」者二十載。然季子既歿,邾攻其南,齊伐其北,魯竟至乞師於楚以苟全。此一治一亂之變,實爲賢臣系乎國運之明證。

一、亂世顯賢才,治道在得人
【說苑】謂「國家惛亂而良臣見」,此非謂賢才獨生於亂世,乃危局尤能凸顯賢者之價值。季友於魯國內亂時,以平慶父之難、定僖公之位顯其忠智,恰如管仲之於齊、子產之於鄭。僖公之明,在於識季友於眾庶之中,授之以政,終成「魯國安寧」之局。此正合【尚書】「任官惟賢材」之訓,亦印證【荀子·君道】「尚賢使能則民知方」之理。

二、賢臣既歿,邦國傾危
季友執政廿年而卒,魯國頓失砥柱,外患迭至。邾、齊交攻而「魯不勝患」,其反差之劇,恰如【孟子·告子】所言「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公羊傳特書此事,非僅錄史實,更寓「存賢臣者存,失賢臣者亡」之深意。魯之衰象,非兵甲不足,實因未能繼季友之政、續養賢之道,終致「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之嘆(【論語·顏淵】)。

三、見賢不用,噬臍何及
【說苑】此章結穴於「悔之晚矣」四字,實爲警世之鐘。昔齊桓公失管仲而豎刁易牙用,燕惠王疑樂毅而騎劫代將,皆足爲戒。劉向編撰此書時,漢室衰微,外戚擅權,其以季友事爲喻,殆有「曲終奏雅」之旨。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論才德之辨時,特引「季友之賢」爲例,可見此理之亙古常新。

結語
【尊賢】篇以魯國興衰爲鏡,照見「賢者,國之器用」的永恆命題。今人讀之,當悟「爲政之要,莫先於用人」(【貞觀政要】)。昔孔子刪【春秋】,特書「季子來歸」;劉向輯【說苑】,詳載季友功業,皆欲使後世知:國無賢不立,政非才不昌。治亂之機,其在斯乎!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三日寅時| 2025/7/17/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