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20|回覆: 2

[儒家學說] 【論語】卷2爲政第二詩解1爲政以德求己心孝

[複製連結]
+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7 21:0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卷2爲政第二詩解1爲政以德求己心孝題文詩:
孔子有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眾星拱之.詩經三百,一言蔽之,曰思無邪.
情真意深.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聖主真情,
以情牧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五十歲也,而知天命,六十耳順,
七十歲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也.至德真情,
至情至性,天性童真,不失本心,反求諸己,
不求諸人,高山仰止,景行則止.孟懿問孝,
子曰無違.後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也者,
問孝於我,對曰無違.樊遲問曰:何之謂也.
孔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以禮,祭之以禮.
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憂其疾.子游問孝,
子曰今孝,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父母,何以別乎?誠心而孝,至孝養志,
養身爲末.子夏問孝,子曰色難;父母有事,
弟子服勞;有酒食以,先生饌之,是爲孝乎?
【原文】
2·1 子曰:『爲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眾星共(4)之。』

【注釋】
(1)爲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說統治者應以道德進行統治,即『德治』。
(2)北辰:北極星。
(3)所:處所,位置。
(4)共:同拱,環繞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原文】
2·2 子曰:『詩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無邪(3)。』

【注釋】
(1)詩三百:詩,指【詩經】一書,此書實有305篇,三百隻是舉其整數。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無邪:此爲【詩經·魯頌】上的一句,此處的『思』作思想解。無邪,一解爲『純正』,一解爲『直』,後者較妥。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原文】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齊(2)之以刑,民免(3)而無恥(4),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5)。』

【注釋】
(1)道:有兩種解釋:一爲『引導』;二爲『治理』。前者較爲妥貼。
(2)齊:整齊、約束。
(3)免:避免、躲避。
(4)恥:羞恥之心。
(5)格:有兩種解釋:一爲『至』;二爲『正』。

【譯文】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原文】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順(5),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釋】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爲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原文】
2·5 孟懿子(1)問孝,子曰:『無違。(2)』樊遲(3)御(4),子告之曰:『孟孫(5)問孝於我, 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注釋】
(1)孟懿子: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諡號。其父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禮。
(2)無違:不要違背。
(3)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歲。他曾和冉求一起幫助季康子進行革新。
(4)御:駕馭馬車。
(5)孟孫:指孟懿子。

【譯文】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樊遲說:『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原文】
2·6 孟武伯(1)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

【注釋】
(1)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名彘。武是他的諡號。
(2)父母唯其疾之憂:其,代詞,指父母。疾,病。

【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爲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原文】
2·7 子游(1)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2),不敬,何以別乎?』

【注釋】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吳人,比孔子小45歲。
(2)養:音yàng。

【譯文】
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原文】
2·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1)。有事,弟子服其勞(2);有酒食,先生(3)饌(4),曾是以爲孝乎?』

【注釋】
(1)色難:色,臉色。難,不容易的意思。
(2)服勞:服,從事、擔負。服勞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長者或父母;前面說的弟子,指晚輩、兒女等。
(4)饌:音zhuàn,意爲飲食、吃喝。

【譯文】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爲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是飛 發表於 2025-3-27 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爲政】首章"爲政以德"之旨,實爲儒家政治哲學之樞要。朱子【集注】謂:"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於心也。"此德非僅外在規範,乃內化之道德自覺。北辰喻君德,其要義在"居其所"三字——君主當如北極守靜持中,非以權術驅策臣民,而以德性自然感召。程頤言:"爲政以德,然後無爲。"此"無爲"非道家之虛無,實乃德盛化神、不令而行之境。

"眾星共之"之象,與【荀子·君道】"君子者,治之原也"相發明。德政之效,猶天體運行自然有序,不待刑威而民自歸附。錢穆先生【論語新解】特申此章"非言政令設施,乃言爲政者之品性",可謂深得聖意。德政思想實開後世"內聖外王"之端緒,與【大學】"修齊治平"之理一脈相承。

至若"思無邪"之教,鄭玄注"歸於正"三字最切。孔子刪詩之旨,非僅文辭之雅馴,要在性情之純正。此與德政說互爲表里:爲政者當先正己心,而後可正天下之心。【禮記·樂記】云"王道備,詩義明",正謂此也。德禮之治與刑政之辨,尤見儒家政治智慧之精微——刑禁已然之惡,禮防未然之邪,德化人心之本。馬融注"有恥且格",特標"格,正也",可見德治終極在使人自正其心,此即【孟子】"羞惡之心"之發用也。
無端 發表於 2025-7-17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爲政】章句疏義

【爲政】篇開宗明義,以"德"立論,實爲孔門政治哲學之總綱。首章"爲政以德"四字,乃全篇之樞要。朱子【集注】云:"政之爲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爲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北辰之喻,非獨言其位尊,更喻其德化之妙。鄭玄註:"北極謂之北辰,居天之中,而眾星四面旋繞歸向之。"此與【尚書】"皇建其有極"、【老子】"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相發明,皆言統治者當以德性爲根本。

次章論【詩】"思無邪",包咸註:"歸於正也。"此"正"字與首章"爲政以德"之"正"相呼應。錢穆先生謂:"三百篇作者非一人,而皆本於性情之真。"【詩】教溫柔敦厚,正所以養人德性,此即"爲政以德"在教化層面之體現。

第三章德刑之辨,乃儒家政治思想之核心命題。皇侃【義疏】云:"政謂法制,刑謂刑戮。"孔子非謂廢刑政,實言德禮爲本、刑政爲末。程頤解"格"字最爲精當:"格,至也,至於善也。"此與【大學】"格物"之"格"同訓,謂民自臻於善境。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指出:"三代以上,德禮之治;三代以下,政刑之治。"此章實爲古今治道之分野。

第四章孔子自述爲學歷程,當與【學而】篇"學而時習之"並觀。劉寶楠【正義】引【白虎通】:"十五成童志明,始入大學。"此"志於學"非謂記誦辭章,乃"志於道"也。朱熹分"而立"、"不惑"等爲六段工夫,王陽明則謂:"只是一事,從心所欲不逾矩,即志於學究竟處。"要之,此章實爲"爲政以德"提供人格修養之註腳。

論孝數章,皆從人倫日用處指點。孟懿子問孝章,包咸註:"無違者,無違於禮也。"【禮記·祭統】云:"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此即"生事葬祭"三禮之義。子游問孝章,邢昺疏:"犬以守御,馬以代勞,皆養人者。"然"養"字易流於形式,故孔子特提"敬"字。【孝經】云:"孝在心不在貌",正可與此互證。子夏問孝"色難"之說,鄭玄註:"和顏悅色是爲難也。"此即【禮記·祭義】"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之義。

統觀全篇,爲政與修身、孝道一以貫之。張栻【論語解】云:"爲政以德者,本諸身而征諸民。"蓋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孝者德之本也,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此即【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次第。宋儒真德秀【大學衍義】特重【爲政】篇,謂:"人君之學當以此爲法。"今人讀此篇,當思德治非迂闊之談,實爲政治之最高境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