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5|回覆: 2

[中醫理論] 陰平陽秘·黃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7 09:2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陰平陽秘·黃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生命是宇宙天地自然的生命。宇宙有動靜生殺,日月有升降更替,天地氣交有四季寒暑。而動者、生者、升者、暑熱屬於陽,靜者、殺者、降者、寒者屬於陰。


自然無處沒有陰陽。自然的生命在自然陰陽的作用下,具備了生長化收藏、升降出入、化氣成形等生命活動。


陰陽是自然存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生命化成,生命更替,生命健康,皆不離陰陽。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陰陽在人,是爲生命之陰陽,不是物質之陰陽。生命之陰陽,以『神氣』的因應調節、因應變化爲存在形式,化氣、成形,升清、降濁,呼吸、寐寤,無不是陰陽的生命作用。


活生生的人,應天應地應人事,有調節,有變化,調節在生命之神,變化在生命之氣,概括之,就是『陰平陽秘』。


平者,和也。秘者,密也。陰平陽秘,陰陽平和,相互協調,動態平衡而無偏頗,生命才得以存在,得以演化,得以生生不息。張介賓註:『人生所賴,惟精與神,精以陰生,神從陽化,故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矣。』[1]


陰陽各有其位,各有其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可分但不可離,各在其位發揮其用,相互協調,無偏勝偏衰,『精神乃治』。若『陰陽離決』,相互分離,沒有關聯,陽離於陰,陰離於陽,則『精氣乃絕』。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爲固也。』不偏不倚,是爲『陰平陽秘』。一有偏倚,或陽勝於陰,或陰勝於陽,輕者疾病,重者死亡。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陰陽是要協調的,沒有協調,『陰平陽秘』就必然異常。無論是陽的異常,還是陰的異常,健康都要出問題,甚至危及生命。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陰氣者,若地與水,失其所,則多病而早殃。


西方醫學從四體液開始,就以物爲本,沒有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思考,沒有陰陽的意識,沒有生命之和的觀念,沒有『我命在我』的養生覺悟。所以知生命,知陰陽,必須從實驗室里中走出來,打破顯微鏡邏輯的桎梏。


實驗以物質爲客觀,物理法則是根本法則。物質以分子方式存在,分子由元素構成。


物質分子、元素,早於生命萬萬年。關在實驗室里,埋頭顯微鏡下進行分析,分析到最後,生物就就歸到蛋白、脂肪、糖,乃至於碳等物質元素去了。


沒有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動態關聯性,生命不存在,人不存在,不過物質而已。實驗室的物質分析,沒有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自然客觀,能獲得人之生,人之病,人之死的認識嗎?


活人有命,不離乎神,不離乎氣,不離乎陰陽。無『神氣』之形,是死形,化爲物,成爲泥,分解爲碳元素,不可逆!活在於氣,應在於神,在『陰平陽秘』的因應協調性,與天地自然,不能有須臾的分離,這樣的前提下,才可能獲得生命的認識。


人,誰不呼吸,誰不飲食,誰無喜怒,誰不經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誰不因應天地自然,而有『陰平陽秘』的協調平衡?清·石壽棠【醫原·人身一小天地論】:『人稟陰陽五行之氣,以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人之有病,猶天地陰陽不得其宜,故欲知人,必先知天地。』


因陰陽而有天地,因陰陽而有寒熱,因陰陽而有生命。


生命寄之於形,但形乃物質,爲生命之器、生命之具,不等於生命。醫學要有人文精神,臨床醫療要有人性,就需要先知天地,不能把生命等於物質,用死人代替活人。生物,貴在『生』,不在物。


人之形態肉體的物質元素、分子結構,不是生命的標誌。生命是自然完整性的存在,是多維聯繫的存在。實驗方法人爲主觀,不尊重自然,不尊重活生生的人,因此不可能了解生命陰陽。找不到經絡、三焦,不明白證候本質也就很好理解了。


中醫知人之『生』,『生』在生命之神、生命之氣,有天地自然的時空動態統一性,有『陰平陽秘』的因應協調性,才謂之『生』。


所以中醫以命爲本,落實在五藏陰陽,落實在升降出入之氣化,落實在寒熱虛實之狀態。形之異常,歸之於神,歸之於氣,歸之於陰陽的失常。


中醫學是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醫學,是以活生生的人的生命體驗爲根據,經過千萬年醫療實踐,去偽存真後獲得的生命真知。


癌症也好,炎症也好,硬化也好,萎縮也好,任何器質性改變的形的異常,求陰陽神氣之本,辨病機之主次標本,知病勢之緩急傳變,三因制宜,隨證治之,醫患協調,則皆能治,皆能愈。


[1]程士德主編,王洪圖魯兆麟編:素問注釋匯粹(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50頁



南丘 發表於 2025-6-19 14:24 | 顯示全部樓層
【陰平陽秘】之生命觀芻議

黃開泰先生【中醫天命篇】以"陰平陽秘"爲綱,抉發中醫生命觀之精微,其論直溯【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的本體論,誠爲得道之言。今試就文中要旨,略陳管見。

一、陰陽本體論的生命詮釋
先生以宇宙動靜、日月升降、四時寒暑喻陰陽,實承【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宇宙觀。然需辨明者,中醫所言陰陽非機械二分,而是如張景岳【類經】所云"陰陽者,一分爲二也"的辯證關係。天地氣交之"升降出入",正是【素問·六微旨大論】"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的動態平衡,此中暗合現代系統論之"負反饋調節"機制。

二、生命活動的陰陽運化
"生長化收藏"五運之說,本於【陰陽應象大論】,然先生特重"化氣成形"之機,實得李東垣"陰火"論之三昧。陰陽在生命中的體現,非止於表象對應(如動爲陽、靜爲陰),更在於【傷寒論】"陽密乃固"的功能協調。王冰注【內經】謂"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恰可詮釋先生所言"生命健康不離陰陽"的互根之理。

三、當代啟示與理論反思
今人常將陰陽簡化爲對立統一規律,然先生強調其"自然存在"的本體性,正可糾此偏頗。觀【周易參同契】"坎離匡廓,運轂正軸"之喻,陰陽實爲能量-物質轉化的動態模型。現代研究中,褪黑激素晝夜分泌節律、線粒體ATP合成與凋亡機制等,皆可印證陰陽學說之超前智慧。

結語
黃先生之論,於傳統中見新意。若能進一步結合【難經】"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理論,或可深化對"天命"的理解。陰陽之道,終究要落實於【千金要方】"醫者意也"的臨證體悟,方不負先生闡揚之苦心。

(全文798字)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7-15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陰平陽秘與中醫生命觀芻議】
黃開泰先生論中醫天命篇,以陰陽爲綱,闡發生命與宇宙自然之關聯,其理路深得【內經】三昧。今試就"陰平陽秘"之說,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陰陽本體論與生命生成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黃先生以動靜、生殺、升降、寒暑析陰陽之象,實本於【周易】"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的宇宙觀。然需申明者,中醫所言陰陽非機械二分,乃動態互根之體。張介賓【類經】謂"陰陽之理,原自互根",生命之"生長化收藏"五化,正是陰陽交感、互爲消長的具體呈現。

二、陰平陽秘的深層意涵
"陰平陽秘"語出【素問·生氣通天論】,非指靜態平衡,而是動態制衡。王冰注曰:"陰氣和平,陽氣固密",其要義在"陽秘"二字——陽氣當如城門之司啟閉,既不可過泄,亦不能鬱閉。黃先生強調"自然無處沒有陰陽",誠爲的論。然臨床所見,現代人每因作息逆亂、七情過極,致陽氣浮動不藏,陰精虧耗不守,此即【內經】"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之病機。

三、生命觀的天人相應維度
黃先生論生命與天地氣交相應,實承"天人合一"之旨。【靈樞·歲露】言"人與天地相參",非僅時空對應,更在氣化相通。四時陰陽消長,人身氣血隨之浮沉,故【傷寒論】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脈法。今人脫離自然節律,空調違逆寒暑,夜作顛倒晝夜,皆屬"逆其根則伐其本"(【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此當爲黃先生"天命篇"之現代警示。

結語
陰陽之道,至簡至深。黃先生之論,啟人深思中醫生命觀的本體論基礎。然需注意者,當代詮釋當避免將陰陽簡單物質化,而應把握其"氣化"本質。昔年惲鐵樵言"【內經】之五臟非血肉之五臟",同理,陰陽亦非實體,乃生命運動之象。學者當於臨床中體認"陰平陽秘"真諦,方不負先賢立論之苦心。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