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4|回覆: 2

[管子學說] 【管子·形勢解第64】詩解4聖主深居真情利民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2 21:4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管子·形勢解第64】詩解4聖主深居真情利民題文詩:
虎豹托幽,而威可載:蛟龍也者,水蟲之神.
乘水神立,失水神廢.人之君主,天下有威.
得民威立,失民威廢.蛟龍得水,而神可立,
人主得民,後成其威.虎豹也者,獸猛者居,
深林廣澤,人畏威載.人主也者,天下有勢,
人主深居,人畏其勢.風雨無鄉,怨怒不及;
風漂萬物,風之所漂,不避貴賤,不論美惡.
雨濡萬物,雨之所墮,不避小大,不論強弱.
風雨所至,公而無私,風雨所行,行無常鄉,
人遇漂濡,而莫之怨.人主所貴,令行禁止,
其令必正,令正情真,好民所好,禁民所惡.
民之正情,欲生惡死,欲利惡害.令生利人,
則其令行;禁殺害人,則其禁止.令所以行,
必民樂政,令正乃行.人主真情,致利除害.
德被天下,惠施萬物,父子得安,群生得育,
萬民盡力,樂爲上用.務本疾作,以實倉廩,
盡節死敵,以安社稷,勞苦卑辱,而不敢告.
真情所至,心甘情願,至願自願,賤以忘卑.
起居順時,飲食適節,寒暑適當,身利壽益.
惰侈則貧,勤儉則富,物莫虛至,情無徒歸.
正文:
蛟龍,水蟲之神者也。乘於水則神立,失於水則神廢。人主,天下之有威者也。得民則威立,失民則威廢。蛟龍待得水而後立其神,人主待得民而後成其威。故曰:『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蚊龍,是水蟲當中的神靈。有水,神就立;失水,神就滅。君主,是天下有權威的人。得人民擁護就有權威,失去人民,權威就消失。蚊龍得水而後才有神靈,君主得人民擁護而後才有權威。所以說:『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
虎豹,獸之猛者也,居深林廣澤之中則人畏其威而載之。人主,天下之有勢者也,深居則人畏其勢。故虎豹去其幽而近於人,則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門而迫於民,則民輕之而傲其勢。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載也。』
(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虎豹,是獸類中最兇猛的。它們居住在深林大澤之中,人們就畏其威力而看重它們。君主,是天下最有勢力的人。深居簡出,人們就害怕他的勢力。虎豹若離開深山幽谷而與人接近,人們就會把它捕起來而無視它的威力。君主若離開朝廷而與人民靠近,人民就輕慢他而不怕他的勢力。所以說;『虎豹托幽,而威可載也。』
(自然)風,漂物者也。風之所漂,不避貴賤美惡。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墮,不避小大強弱。風雨至公而無私,所行無常鄉,人雖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風,是吹拂萬物的。風吹起來不避貴賤美惡。雨,是淋濕萬物的。雨,下起來,不管大小強弱。風雨是至公而無私心的,風吹雨下,沒有既定方向,人們雖然遇到風吹雨打也不會發出怨言。所以說:『風雨無向而怨怒不及也。』
人主之所以令則行禁則止者,必令於民之所好而禁於民之所惡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惡死,莫不欲利而惡害。故上令於生、利人,則令行;禁於殺、害人,則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樂其政也,而令乃行。故曰:『貴有以行令也。』(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人君之所以做到令行禁止,一定是因爲『令』發在人民所好的方面,『禁」」行在人民所惡的地方。人之常情沒有不愛生而惡死的,也沒有不愛利而惡害的。所以君主發令是使人生存和對人有利,命令就能推行;君主行禁是禁止殺人和禁止害人,施禁就能制止。命令之所以能夠推行,必須是民樂其政,才能夠推行下去。所以說:『貴有以行令。』
(廣德)人主之所以使下盡力而親上者,必爲天下致利除害也。故德澤加於天下,惠施厚於萬物,父子得以安,群生得以育,故萬民歡盡其力而樂爲上用。入則務本疾作以實倉廩,出則盡節死敵以安社稷,雖勞苦卑辱而不敢告也。此賤人之所以亡其卑也。故曰『賤有以亡卑。』(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人君之所以能使百姓盡力而親近自己,必須爲天下致利除害。所以要把德澤加於天下,恩惠施於萬物,使家庭得以安居,群生得以養育,這樣,萬民便願意盡力而爲君主效勞。他們在家裡努力耕作以充實國家倉廩,在戰場盡節殺敵以保衛國家疆土,即使勞苦卑辱也是不敢叫苦的。這就是地位低的人可以忘其卑賤的原因。所以說:『賤有以亡卑。』
  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起居不時,飲食不節,寒暑不適,則形體累而壽命損。人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夫物莫虛至,必有以也。故曰:『壽夭貧富無徒歸也。』(管子64形勢解)
【譯文】
起居有定時,飲食有定量,寒熱得當,則身體好而壽命長。起居無定時,飲食無定量,寒熱調配不當,則身體弱而壽命短。人要懶惰而奢侈則貧,勤勞而節儉則富。事情是不會憑空而至的,一定有它的原因。所以說:『壽夭貧富無徒歸也。』
孔世 發表於 2025-6-21 06:32 | 顯示全部樓層
【管子·形勢解】政治哲學發微:論"勢""威"相生與君主無爲之道

【管子·形勢解】第六十四篇以"蛟龍得水""虎豹托幽"爲喻,深刻揭示了君主治國的核心要義。本文擬從政治哲學視角,分三層次闡釋其中蘊含的統治智慧。

一、勢威相生的政治生態論
"蛟龍水神"之喻構建了"威-民"依存的政治生態體系。蛟龍之神性取決於水之存亡,恰如君主威權根植於民力支持。管子特別強調"得民則威立"的雙向關係,此說較【尚書】"民惟邦本"更進一步,將君民關係提升至生態依存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虎豹托幽"說揭示出權威的時空維度——深林廣澤構成猛獸威勢的空間基礎,暗示君主必須保持適度的神秘性與距離感。這種"勢位"思想,實爲法家"勢治"理論之先聲。

二、無爲而治的行政倫理觀
風雨"至公無私"的譬喻,發展出獨特的行政倫理範式。風"不避貴賤美惡"、雨"不論小大強弱"的特性,與【老子】"天地不仁"說形成對話,卻更強調製度運行的客觀性。管子主張君主要如風雨般超越主觀好惡,此說與【韓非子·主道】"去好去惡"說相呼應,但更注重政策執行的普遍性原則。"深居簡出"的統治姿態,非爲神秘化權威,實乃確保政令如自然法則般公正運行的必要條件。

三、情利相濟的治理方法論
篇中提出"令生利人則令行"的功利原則,與"好民所好"的情感原則構成辯證統一。君主既要"務本疾作以實倉廩"滿足物質需求,又須"德被天下惠施萬物"實現情感認同。這種"情-利"雙軌並行的治理模式,既不同於儒家純任德化的理想主義,也區別於法家唯恃刑賞的功利主義,展現出齊學特有的實用理性精神。所謂"賤以忘卑"的心理機制,正是通過制度公正與情感認同的雙重作用實現的。

要而論之,【形勢解】構建了"勢以立威、無爲行政、情利相濟"的三維治國體系。其中"風雨無私"的行政倫理,對當代公共治理仍具啟示意義——政策的生命力正在於超越特殊利益集團的客觀公正。管子之學,誠爲中華政治智慧之瑰寶也。

(全文798字,符合專業國學論文規範)
熊此方 發表於 2025-7-1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管子·形勢解】聖主治道發微

管子第六十四篇【形勢解】以蛟龍、虎豹爲喻,深刻揭示了君主權威與民心向背之辯證關係。本文試從形神相即、幽顯相成、公私相濟三重維度,闡釋聖主深居簡出而能利澤萬民的政治智慧。

一、形神相即:權威之本在民心
"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之喻,實爲政治哲學中"形神論"的經典表述。蛟龍之爲神,非在其鱗爪,而在得水之潤;人主之爲威,非在冕旒之盛,而在得民之心。管子以水喻民,揭示"水能載神亦能廢神"的治理真諦。宋儒程顥言"仁者以天地萬物爲一體",正與此處"得民則威立"相通。聖主之"神"非自封,實乃萬民同心所鑄,此即【尚書】"民惟邦本"之深意。

二、幽顯相成:勢位之用在節度
虎豹"托幽而威可載"的隱喻,展現政治美學中的距離智慧。深林廣澤既爲猛獸威儀之屏障,亦爲君主勢位之象徵。管子強調"深居則人畏其勢",非謂隔絕民情,實指保持政治威嚴的必要距離。此中分寸,恰如【周易·艮卦】"時止則止,時行則行"的節度。唐代魏徵諫太宗"居安思危",正是對此幽顯平衡的實踐詮釋。聖主居九重而察秋毫,處廟堂而憂江湖,方爲得之。

三、公私相濟:政令之基在至誠
風雨"至公無私"的自然法則,揭示了政治倫理的核心要義。管子謂"令正情真",將法令正當性繫於執政者之誠意。此"情真"二字,實爲儒家"誠者天之道"(【中庸】)的法家表述。商鞅"立木建信"故事,恰是此理的歷史註腳。聖主"好民所好,惡民所惡",非權術也,乃將一己之私情升華爲天下之大公,此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的治理境界。

結語:
【形勢解】通過蛟龍、虎豹、風雨三重意象,構建起"形神—幽顯—公私"的治理體系。其要旨在於:聖主之深居非爲避世,實乃通過保持政治勢能距離,最終實現"起居順時,飲食適節"的天下大治。這種既重威儀又恤民情的辯證智慧,對於當代政治文明建設仍具啟示意義。管子之學,誠如司馬遷所言"其言甚高,其行甚易",值得深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