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75|回覆: 2

[醫藥臨床] 麻黃爲主治療六月寒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1998年夏天,筆者診治一名40多歲農村婦女,患者因『畏寒,手腳冰涼,一年四季身裹厚衣,食納不佳2年余』就診。

初診正值暑熱農曆六月,初見患者,一身厚厚棉衣裝備,時有惡寒感。2年前一個寒冷冬季,患者與丈夫激烈吵鬧後,暈厥過去,醒來便出現寒戰,並未引起足夠重視。從那以後,患者惡寒症狀逐漸加重,次年夏天來臨,依舊不能減衣。家人意識到病情嚴重性,隨即四處求醫,療效均不顯。從此,時輕時重,反反覆覆,諸醫診治,顯效不明。刻診見:時有惡寒、身裹厚衣、四肢冰涼、食納不佳、時有嘆氣、少氣懶言、舌淡、苔白、左手脈弦細、右手脈濡弱等。

辨證:肝鬱脾虛。

處方:麻黃絨6g,桂枝9g,人參12g,白朮10g,乾薑6g,柴胡6g,白芍9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劑,溫服。3劑。囑其調暢情志,樹立戰勝疾病信心。

二診:服用上方後,全身微微汗出,余證如前。適當將麻黃絨減量至5g,其餘藥量如前。5劑。

三診:惡寒有所減輕,偶爾有輕微熱感覺,飲食量稍微增加。繼續用前方加減治療。

四診:隨症加減治療20餘天后,患者明顯感覺『衣服穿厚了』,欲減厚衣,藥已中病,繼續用前方加減治療。

五診:2周後,患者前來複診,高興地講述自己病情『好了』,不再惡寒,身穿薄衣不覺冷,飲食量明顯增加,精神與常人一樣,診其舌脈,狀如常人,病告痊癒。囑其調暢情志,以防復發。

本例患者因平素情緒不良,肝氣鬱結,日久傷及脾胃,脾陽不足,『內寒』而生,正遇『外寒』季節,情緒波動激發『內寒』加劇,『內寒』與『外寒』對抗,故出現機體『不分春夏秋冬』,『六月寒』症狀隨即而來。

方用麻黃爲主藥,取其性溫散寒之功,與桂枝配伍,加強散寒功效,同時借桂枝溫陽化氣,以防溫補過度;與人參、白朮配伍,防參、術補益脾胃而滯留邪氣;與乾薑配伍,增強溫中散寒功效。柴胡、白芍、甘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立方遵循『治標在前,治本在後』思路,麻黃、桂枝、乾薑治寒;人參、白朮健脾、補氣『標本兼治』;柴胡、白芍疏肝解郁『治其本』;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溫陽健脾、溫胃散寒等功效,中病機而奏良效。

曾有同行認爲,麻黃過於溫熱,『暑熱六月,應當禁用』。臨床觀察發現,有的病例並非絕對『六月禁用』。生麻黃髮汗之力較強,麻黃絨發汗之力稍弱,故宜用麻黃絨較爲合適。(梅松政 四川省古藺縣觀文鎮梅松政中醫診所)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6-25 14:1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麻黃治"六月寒"之辨證精要與臨證思辨】

梅松政醫師所載"麻黃爲主治療六月寒"一案,實爲肝鬱脾虛證候之典範,其辨證思路與用藥法度深合【內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今就本案之證治要義,試析如下:

一、病因病機辨微
患者病起情志怫鬱,肝失疏泄而乘脾土,此即【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明證。肝鬱日久,脾陽受損,致中焦虛寒,衛陽不布,故見畏寒肢冷、厚衣不解之候。其特殊處在於"六月寒"之反常表現,實爲"陽虛生外寒"與"鬱火伏陰"交互爲患。【景岳全書】所謂"寒熱真假"之辨,於此案尤當細審。

二、用藥法度探賾
1. 麻黃運用之妙:雖值暑月而敢用麻黃,正合【傷寒論】"有是證用是藥"之訓。選用麻黃絨既存辛溫散寒之性,又減峻烈發汗之弊,與桂枝相伍,暗合麻黃湯"發表解肌"之意而力趨平和。此非"夏月忌溫"之常法,實爲"舍時從證"之變通。

2. 組方配伍之精:方中參、術、姜溫補太陰,建中復陽;柴、芍疏達厥陰,解郁調氣;更以甘草調和諸藥。此乃融小柴胡湯之疏解、理中湯之溫補、桂枝湯之和營衛於一爐,深得"肝脾同調"之三昧。

三、治療次第析義
本案施治次第井然:
首以麻、桂開表散寒爲先鋒,繼以參、術、姜溫中培本爲中軍,終以柴、芍疏肝解郁爲後應。此正合【醫學心悟】"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策,更暗合張介賓"攻補有序"之說。

四、臨證啟悟
1. 時令用藥之辨:暑月用麻桂非屬禁忌,關鍵在於辨證精確。【醫門法律】明言:"治病必求其本,本於陰陽",季節時令僅爲辨證參考,不可拘泥。

2. 情志調攝之要:本案特囑"調暢情志",實點明"七情致病"之樞機。【丹溪心法】云:"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醫者當重視心理疏導。

此案啟示吾輩:臨證貴在審證求因,用藥重在配伍得宜。麻黃之用,不在時節而在證候;溫散之法,不在常例而在變通。若能深明此理,則"六月寒"之治,自可得其要領矣。
孟吵兩 發表於 2025-7-21 0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麻黃治"六月寒"之臨證思辨】

梅松政醫師所載"麻黃爲主治療六月寒"一案,實爲肝鬱脾虛證之典型治驗,其辨證用藥頗具章法,值得深入探討。本案關鍵在"審因論治"與"因時制宜"的精準把握,茲從三方面析之:

一、病機辨析之要
患者"畏寒裹厚衣"雖現於盛夏,然其病根實肇始於兩年前情志所傷。【素問·舉痛論】云:"百病生於氣也",此案正合"怒則氣上"致厥,久則肝鬱克脾之機。左手脈弦細示肝鬱,右手濡弱顯脾虛,舌淡苔白更證陽虛內寒。所謂"六月寒"實非外感,乃情志觸發的"陽氣鬱遏"之候,與【傷寒論】"陽氣怫鬱不得越"機理相通。

二、用藥法度之妙
1. 麻黃運用之辨:雖值暑月,然患者真陽不足,寒邪內伏,此時用麻黃絨6克正合"有是證用是藥"之旨。較之生麻黃,絨體性緩而專於溫通,配伍桂枝形成"麻黃得桂則汗而不猛"(【本草綱目】)的經典組合。後續減量至5克,體現"衰其大半而止"的用藥智慧。

2. 標本兼顧之方:方中參、術、姜溫補太陰,柴胡、芍藥疏泄厥陰,暗合"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的治未病思想。尤妙在麻黃與白朮同用,既防過汗傷正,又寓"火土相生"之意,深得張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與理中湯合方之髓。

三、時令用藥之辨
質疑"六月禁用麻黃"者,未明"舍時從證"之奧義。【醫學心悟】明言:"用藥之妙,如將用兵,病實者雖盛夏可用熱藥"。本案精準把握三點:一辨真寒假熱,二用絨體緩劑,三佐健脾固本,故能盛夏用麻而不致僨事。

此案啟示:治怪病當溯本求源,暑月用熱藥貴在配伍得宜。梅醫師以麻黃爲君治"六月寒",非標新立異,實乃深諳"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問·至真要大論】)之旨。臨證若能如此圓機活法,則經方運用自可觸類旁通。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