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99|回覆: 2

[醫藥臨床] 中成藥外治藥物性靜脈炎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藥物性靜脈炎爲靜脈的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炎症,或伴有繼發性血管腔內血栓形成的疾病,臨床特點爲患肢局部不適或肢體輕微疼痛,觸診常可發現患肢有一條索狀硬結,有明顯壓痛。隨著靜脈穿刺技術的普及一次性輸液管的應用,藥物性靜脈炎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應引起人們的注意。

藥物性靜脈炎多因脈絡損傷,局部氣滯血瘀,致使局部產生蚯蚓樣硬結,或局部紅腫硬痛,局部濕熱敷雖有療效,但尚不能盡如人意,採用中成藥外治藥物性靜脈炎效果較好,介紹幾則,供選用。

麝香風濕油 先將藥物均勻地塗搽於患處,隨之用手掌連續摩擦,直至搽藥局部發熱爲止,每日如法使用4~6次或多次,連續2~4天。正紅花油、正骨水、消腫止痛酊也可選用。

如意金黃散 取本品適量,以米醋調爲稀糊狀局部外敷,每日2次,一般應用2~3天即可。

雲南白藥粉劑 取本品適量,酒調爲糊狀勻攤於無菌紗布上,外敷患處,24小時換藥1次,干後滴酒以保持濕度,至局部痛消變軟爲止,一般10餘日可愈。

六神丸 取本品適量,研爲細末,用酒調爲稀糊狀,勻攤於消毒紗布上,外敷患處,膠布固定,24小時換藥1次,干後滴酒以保持濕度,至局部痛消變軟爲止,連續10餘日可愈。中華跌打丸、牛黃解毒片、三黃片也可選用。

京萬紅軟膏 用棉簽蘸本品,從靜脈穿刺點上方沿靜脈走向敷藥,輕者,1~2次炎病即可消失,重者,每日局部塗藥3~4次,1~2天後症狀即可減輕,3~4天痊癒。一般用藥後數分鐘患者即可感局部舒適,痛減,並能解除血管痙攣,使輸液速度加快。美寶、馬應龍痔瘡膏也可選用。

複方丹參注射液 取本品適量,用消毒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5~7次,連續5~7天。當歸注射液、紅花注射液也可選用。

上述中成藥均有活血化瘀、舒經通絡、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配以酒、醋外敷,增強了藥物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功,故用之可效。(胡獻國 湖北遠安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25-4-3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成藥外治法在藥物性靜脈炎治療中的運用要旨】

藥物性靜脈炎乃現代臨床常見之絡脈損傷病症,其病機當屬"血瘀絡傷"範疇。考【內經】有云:"血實宜決之",又【醫林改錯】強調:"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今觀所載諸法,實深合古法而具新用,試析其要:

一、藥選機理
所列諸方皆具"通絡化瘀"之共性。麝香風濕油取麝香"通諸竅之不利"(【本草綱目】);雲南白藥本爲傷科聖藥,其"化瘀不傷正"之性尤爲可貴;六神丸以牛黃、麝香爲君,暗合"熱毒瘀結"之病機。尤妙在輔以酒醋,酒能"行藥勢"(【別錄】),醋可"散瘀解毒"(【本草拾遺】),二者相得益彰。

二、用法精要
外治之法首重"透達"。摩擦法使藥力透皮入絡,符合"推而行之"的經旨;敷貼法則取"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理瀹駢文】)。特別京萬紅軟膏沿靜脈走向用藥,正合"循經取穴"之道,與現代解剖學相印證。

三、辨證要點
臨床當辨寒熱虛實:紅腫熱痛者宜金黃散、三黃片;條索硬結者當選跌打丸、紅花油;久病不消者需用丹參注射液。此即"同病異治"之體現。

四、使用注意
1. 局部潰破者忌用酒調
2. 過敏體質當先試塗
3. 配合抬高患肢以助血行
4. 三日不效當更方

今人治病多重輸液而輕外治,殊不知【黃帝內經】早有"內者內治,外者外治"之訓。上述諸法簡便驗廉,然須謹記:外治雖佳,必以辨證爲先;單方雖效,仍需整體調治。若能配合內服湯藥,內外兼治,則療效更彰。

(按:本文所述諸法,具體運用當遵醫囑,不可拘泥。)
王立寧 發表於 2025-5-26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成藥外治藥物性靜脈炎之藥理機制與臨證要訣】

藥物性靜脈炎乃現代醫學常見之疾,其病機與【黃帝內經】"營衛稽留,經脈空虛,血氣不續"之論頗相契合。余臨證四十載,觀今之治法雖眾,然中成藥外治實具"簡、便、驗、廉"之特色,今就諸方藥理與施用要訣詳析如下:

一、藥對機理探微
1. 麝香風濕油類方劑,取麝香"通諸竅、開經絡"之性,合紅花活血化瘀之功,正合【本草綱目】"血行則瘀散"之旨。其摩擦之法暗合"推拿導引"之術,使藥力直達孫絡。

2. 如意金黃散本爲外科聖藥,其組方暗含"君臣佐使"之道:大黃爲君清熱,黃柏爲臣燥濕,佐以薑黃活血,使以陳皮理氣。米醋調敷,既取酸收斂瘡之效,又助藥性滲透。

3. 雲南白藥酒調之法,深得"酒爲百藥之長"的古訓。其獨特配方能"入血分,散瘀滯",尤宜於血栓性靜脈炎。臨證當注意保持敷藥濕潤,此即【理瀹駢文】"外治貴在持續"之要義。

二、臨證施用要訣
1. 辨證爲先:紅腫熱痛屬陽證,宜金黃散、三黃片;條索硬結屬陰證,當選白藥、跌打丸。此即【外科正宗】"辨陰陽爲第一要務"之訓。

2. 用法之妙:京萬紅軟膏沿靜脈走向敷藥,實暗合"經脈循行"之理。余嘗加用艾條懸灸,效更佳。蓋【針灸大成】云:"艾火能通十二經"。

3. 配伍之精:丹參注射液外搽配合內服四妙勇安湯,每收奇效。此乃"內外合治"之道,正如【醫學源流論】所言:"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

三、施用禁忌
1. 皮膚破損者忌用酊劑
2. 陰虛血熱者慎用辛溫之品
3. 過敏體質當先試塗肘窩

結語:
中成藥外治之法,實承【傷寒雜病論】"隨證治之"之旨。然今人用藥,常失"辨證論治"之本。余觀文中諸法雖善,仍需遵循三因制宜之道。另告同道:凡用外治,當如【醫宗金鑒】所誡:"先議病,後議藥",方不致誤。

(註:本文所述諸法,須在明醫指導下,結合四診合參施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