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9|回覆: 0

苦讀一生的匡衡(圖)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0-7-15 10: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15366132324075.jpg
* b' p  c" V9 T3 x0 |! r/ N
+ f& ~: t& k5 a* g, y; m
    說匡衡『嗜書如命』,應該不過分。
% ]1 I# m+ _; n( W3 _5 W% f
3 p5 x7 Z! @9 v$ J8 @    匡衡是西漢東海郡承縣(今山東棗莊東南)人,他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而且很窮。於是,他不得不當僱工來維持生活。然而,飯可以一天不吃,書卻不能一天不讀。白天在別人家幹活兒,自然不能讀書,晚上回到家中呢,天早已黑了,又買不起蠟燭,想讀書也讀不成。
' q  {. k# L5 B5 n1 M+ Q, S2 G
) l+ s+ J" J. T9 C: M# S2 J2 \    怎麼辦?隔壁鄰居家正點著燈,他就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洞,將鄰家的燈光引過來,『以書映光而讀之』(事見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這就是成語『鑿壁偷光』的由來。
( w9 ~" F  X' l; u3 ~& b  u
5 G+ z" ~; b$ M, I* |    後來,他聽說同邑富翁文不識家藏書極多,就跑到文家去幫工。匡衡吃苦耐勞,勤勤懇懇地幹活。過了一段時間,文不識要付給他工錢,他卻搖頭說不要。文不識奇怪地追問原因,匡衡說道:『如果能將主人家的藏書讀個遍,我就很滿足了。』文不識大受感動,從此對他另眼相看,不但免費讓他讀書,最後還將他的工錢折成書價,讓他隨意挑選最喜愛的書帶回去。
* o$ H8 Y! Y6 d+ V+ \# j
) q8 \& I9 q, ~* [    匡衡大約生活在西漢宣帝、元帝與成帝時期,那時候,寫【史記】的司馬遷早已去世了。與匡衡大致生活在同一個時期的另一位史學家褚少孫,補寫了部分【史記】,寫到【張丞相列傳】時,也替匡衡作了傳。
, j8 q6 W- v. Y: k) w. z! n3 y! {' A3 C& v, V1 E& G
    原來,匡衡的智商並不高,褚少孫說他『才下,數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意思是才能低下,多次參加朝廷的考試都沒有考中,直至考到第九次時才湊合著中了個『丙科』。3 A' h( n! X5 s% z
+ Y, J1 R! {, d5 W
    所謂『丙科』,就是等外的備用名額。然而,皇天不負苦心人,由於一直在刻苦攻讀,痴心不改,他的學業大有長進,終於成了一位大學問家。4 [# @0 v: \. p  \  }: C( s9 j
" U" @* l3 z; }8 c1 B# R
    班固【漢書・匡衡傳】中的記載就更加詳細了,文中說由於匡衡的學問很深,得到不少學者的推薦,並一直被推薦到京城長安,連全國著名的大儒蕭望之(蕭何的六世孫)等人在對他考核之後,也認爲他的學問『精習』、『可觀』。於是,他從地方上的『平原文學』一職,被調到中央政府任郎中。1 w" Y0 H$ V% e
$ u' V$ @8 P. \! D( \+ C
    這樣一來,他淵博的學問更是派上了大用場,朝廷處理政事有所疑問時,匡衡常常引經據典,細加剖析,說出自己的見解,對施政大有裨益。他的職位也由郎中而博士,由博士而光祿大夫、太子少傅,最後經御史大夫而當上了丞相。
2 o; i( _# d: i* o
, d0 }9 J  K$ C0 X/ _8 {    官階的高低固然不應成爲評價人物的唯一標準,甚至不應成爲主要標準。平心而論,匡衡政績平平,別說是政治家,甚至連『西漢名臣』也算不上。然而,他的文章確實寫得不錯,班固在他的本傳中,大段大段地引用了他寫給皇帝的奏章,數量甚至超過了記載其一生『事跡』的文字。. `; @0 `& ?- S6 ~& c+ Z6 h; J
! y" V/ o" [( a2 h
    其實,這也在情理之中,因爲『開卷』尚且『有益』,苦讀一生的匡衡,怎會不成爲文章好手,不成爲一個大學問家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