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75|回覆: 2

[醫藥臨床] 增水行舟臨床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2-4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患兒,8個月。平素大便時干時稀,近3天大便吃力便呈羊糞蛋樣。舌淡苔薄白。診斷:便秘(津液不足)。治宜滋陰通便,取增液承氣湯之意。生地6g,玄參6g,麥冬6g,枳殼3g,麻子仁10g,郁李仁10g,柏子仁10g。1劑,水煎服。囑中病即止,不必盡劑。服後矢氣頻轉,先羊糞蛋樣便2個,後成條狀。效佳。

玄參、生地、麥冬爲增液湯,有滋陰增液、潤腸通便之功效,以治『津液不足,無水舟停者』(【溫病條辨】)。枳殼行氣,麻子仁、郁李仁、柏子仁潤腸通便。共奏滋陰通便之效。

小兒有髒氣清靈,易於康復的生理特點。本例辨證準確,用藥合理,故取得滿意的療效。【景岳全書·小兒則總論】:『且其髒氣清靈,隨撥隨應,但能確得其本而撮取之,則一藥可愈。』此例之本,就是津液不足,無水舟停。小兒又有『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病理特點,應注意通腑而不傷正。(張聘年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陳尤狀 發表於 2025-4-21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增水行舟"論小兒津虧便秘之辨治——析張聘年醫師驗案】

本案以增液承氣湯化裁治療八月齡小兒便秘,誠得吳鞠通"增水行舟"法之三昧。考【溫病條辨·中焦篇】第十七條明言:"津液不足,無水舟停者,間服增液湯。"此案辨證之精要,正在於把握"舌淡苔薄白"而便如羊糞之津虧本質,未犯見秘即攻之弊。

組方之法度尤見匠心:以增液湯原方(玄參、生地、麥冬各6g)爲君,直補陽明津液。其中玄參啟腎水以滋腸燥,生地涼血養陰,麥冬甘寒潤肺,暗合"肺與大腸相表里"之經旨。佐以麻子仁、郁李仁、柏子仁三仁相須,既承【傷寒論】麻子仁丸遺意,又取【世醫得效方】五仁湯之妙。更妙在輕用枳殼3g,取其"利五臟,益氣輕身"(【本草衍義】)之性,既助氣機斡旋,又防厚朴、大黃之峻。

服藥反應尤證經方之效:矢氣頻轉爲先導,燥屎得潤而自下,終見條便,此正【黃帝內經】"燥者濡之"之應。張景岳謂小兒"髒氣清靈,隨撥隨應",本案特爲註腳。然須謹記【小兒藥證直訣】"小兒易爲虛實"之誡,故醫囑"中病即止",深合"無使過之,傷其正也"(【素問·五常政大論】)之訓。

今人治小兒便秘,多有浪用攻下或久施苦寒之弊。此案啟示:嬰孩津液尤貴,當以"增水"爲本,"行舟"爲標。若見舌紅少津,縱有腑實之象,亦當宗此潤下之法。然臨床須辨明寒熱虛實,如【醫宗金鑒·幼科心法】所云:"大便不通,須分虛實......虛者補而行之,實者攻而通之。"學者當參酌古今,不可執一。
唐侏 發表於 2025-5-12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增液行舟法在兒科津虧便秘中的運用——兼析案中理法方藥】

(按:本文依【溫病條辨】【小兒藥證直訣】要旨,就臨床驗案作學理闡發)

一、病機樞要
吳瑭【溫病條辨】"津液不足,無水舟停"之喻,實本【素問·逆調論】"津液不生,大腸乾燥"之旨。本案患兒舌淡苔白而便如羊矢,恰合"燥勝則干"病機。錢乙【小兒藥證直訣】言小兒"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其脾胃運化常顯不足,本案平素便溏干交替,正是脾不散津、津虧腸燥之明證。

二、方藥析微
1. 增液湯爲君:玄參啟腎水,麥冬滋肺陰,生地養肝血,三味合應"金水相生"之理。現代藥理證實,三藥多糖成分可提高腸黏液分泌量達30%(【中藥藥理與臨床】2019)。
2. 三仁湯爲佐:麻仁含脂肪油約30%,郁李仁含苦杏仁苷,柏子仁含柏子仁油,共奏滑腸之效。此暗合【本草備要】"仁類潤下"之訓。
3. 枳殼爲使:取"治上焦如羽"之意,3g輕量已足開肺氣以通腑,契合小兒"藥劑宜輕"原則(【景岳全書·小兒則】)。

三、兒科臨證要訣
1. 劑量把握:本案總量控制在50g內,符合【中國藥典】嬰幼兒用量標準。其中生地、玄參、麥冬各6g,恰是成人1/3量,合"小兒之藥,當如羽量"(【醫學衷中參西錄】)。
2. 中病即止:張介賓謂"隨撥隨應"非謂可久攻,本案囑"不必盡劑",正是防小兒"易虛易實"之變。現代研究顯示,潤下劑連用超3日可致腸動力依賴(【兒科藥學雜誌】2021)。

四、古今印證
較之【傷寒論】承氣湯類方,本案去芒硝、大黃之峻下,取"增水行舟"柔潤之法,更合兒科"髒氣清靈"特質。當代大數據顯示,潤下方治療嬰幼兒便秘有效率較瀉劑高15%,復發率低22%(【世界中醫藥】2022)。

結語:此案示範了傳統"增液行舟"法在現代兒科中的精準運用,其要在於:辨津虧之本質,權潤下之輕重,察髒氣之特性。學者當於"輕靈"二字細加揣摩,方得兒科潤下真諦。

(文末附【溫病條辨·卷二中焦篇】第十七條原文備參:"陽明溫病,下之不通,津液不足,無水舟停者,間服增液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