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02|回覆: 0

[中醫入門] 腳上的秘密!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6-25 15: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人之有腳,猶如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人之有腳,猶如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人之有腳,猶如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自古以來,中外歷史上名醫和聖人有很多運用全息醫學從腳底治病的記述。

春秋戰國時期醫聖扁鵲,精通足底治療術,刺激足底救活了『死去』三天的虢國太子;東漢神醫華佗編著了【華佗秘笈足心道】,從足底治療全身疾病,救人於分秒之中,治病在點撥之間。古印度釋迦牟尼在圓寂前留下了足底治病的生命密碼圖譜,流傳後世。

人體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區。

人體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區。

人體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區。在反射區出現的生理變化和病理變化的陽性反應物,就是治癒疾病的特效治療點,也叫作足底的生命密碼。

1

一病一絕招,太難得了!

1、高血壓絕招

高血壓絕招

高血壓絕招

降壓點位置:右腳底拇指骨關節骨縫處

施術方法:用工具或食指關節點以有痛力度逆時針方向旋轉刺激

2、低血壓絕招

低血壓絕招

低血壓絕招

升壓點位置:雙腳前腳掌人字紋的中間

施術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關節向前上方點壓

3、頭疼絕招

頭疼絕招

頭疼絕招

頭疼點位置:雙腳足底足跟坡面的內側

施術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關節向前上方點壓

4、眩暈症絕招

眩暈症絕招

眩暈症絕招

眩暈點位置:雙腳背面,四五腳趾指縫腳背上1厘米處的肌肉凹陷處

施術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關節垂直點按

5、心慌絕招

心慌絕招

心慌絕招

心慌點位置:雙腳前腳掌人字紋的中間

施術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關節向前上方點壓

6、便秘絕招

便秘絕招

便秘絕招

便秘點位置:雙腳內踝骨後上方肌肉凹陷處,內踝骨中心向上四橫指寬

施術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刮按,先從下向上推三分鐘再從上向下推兩分鐘

7、腰疼絕招

腰疼絕招

腰疼絕招

腰疼點位置:雙腳內踝骨下舟骨與距骨下緣痛點

施術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關節對有痛點按壓

8、膝蓋骨刺疼絕招

膝蓋骨刺疼絕招

膝蓋骨刺疼絕招

膝蓋疼點位置:雙腳外踝骨下面的弧形肌肉帶

施術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關節對有痛點刺激

9、扁桃體炎絕招

扁桃體炎絕招

扁桃體炎絕招

扁桃體炎疼點位置:雙腳背大拇指根部

施術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關節有痛按摩

10、坐骨神經疼絕招

坐骨神經疼絕招

坐骨神經疼絕招

坐骨神經疼點位置:雙腳跟內側中間痛點

施術方法:用工具刮板或者食指關節有痛推刮

2

刺激人體反射區,激活人體自愈力

腳雖然位於人體最低處,但它是人體的根本。一個人的步調如果輕盈則反應這個人精神很好,如果步調沉重,則反應身體疲憊不堪。一些生活中的小毛病,的確可以從足部來調節,足部反射區是『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理論依據。

眼乾——揉大腳趾

肝主目,肝開竅於目』,通俗的說就是:如果肝不好,那麼眼睛得不到滋養,所以眼睛有問題,要從肝經治。

眼乾——揉大腳趾

眼乾——揉大腳趾

揉腳趾頭緩解眼乾

肝經起於大腳趾。所以,如果我們覺得眼睛乾澀,應該刺激大腳趾來加強肝經的氣血。長此以往,比點眼藥水更加能夠從本處理,肝血活了,眼睛自然濕潤,緩解不適症狀。

止咳——按小腳背

這一招來源於小兒推拿,很多小孩子的普通感冒都能通過專業的推拿來治療,我們也可以借鑑這個手法,對自己的咳嗽做輔助治療。

如抱着小腳丫給揉揉,尤其是腳背,這對那些風熱咳嗽並伴有扁桃體炎的很有好處。

止咳——按小腳背

止咳——按小腳背

腳背揉一揉

只要扁桃體發炎時,這個部位一按就會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左、右大腳趾都要按摩,一隻腳趾按摩5分鐘。然後,喝一杯大鹽水,休息一下。平常喉嚨有不舒服也可以按摩這個。

老人轉腳腕:幫助降壓

有高血壓的人,一般有踝部發硬的症狀,轉動踝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老人轉腳腕:幫助降壓

老人轉腳腕:幫助降壓

轉動腳脖子,早晚都可以

特別是對老人來說,經常轉動腳腕子,有助於抗衰老、降血壓。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轉100下。腳部發熱,對身體好。

消化不良——扳扳腳趾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腹瀉、胃痛的患者應該經常扳扳腳趾。從足部反射區來看:按摩二、三腳趾之間有一個內庭穴,經常按揉可以達到健胃的目的。

消化不良——扳扳腳趾

消化不良——扳扳腳趾

內庭穴(順着、逆着有不同效果)

順泄逆補

順着腳趾的方向按摩此穴,如果您有口臭、消化不良、便秘的,可以順着角質方向按摩,這是瀉胃火。脾胃虛弱(不能食生冷、胃痛、腹瀉)患者,可逆着腳趾方向按摩這裏了,補足胃氣。

靜脈曲張——踮腳走

有研究顯示:踮腳運動會讓小腿後側收縮,肌肉的收縮產生的擠壓會促進血液的循環。

靜脈曲張——踮腳走

靜脈曲張——踮腳走

靜脈曲張

每天堅持2~3次,每次5~10分鐘。長期進行這項運動,能夠有效緩解靜脈曲張,特別針對久坐、久站所導致的這種情況很有用。

睡覺流口水——按腳拇趾

脾主運化水濕,睡覺流口水、設變有齒痕,這是脾虛的症狀,就是常說的水濕重。如何處理呢?

睡覺流口水——按腳拇趾

睡覺流口水——按腳拇趾

強脾

我們應該從脾經入手。足部的太白穴就是脾經經氣的經行之處。脾臟經氣足了,這運化水濕的功能就會變強,時間久了就能消除睡覺流口水症狀。

抗衰老——常抬雙腳

都說老年人不能躺,一躺下這人氣就沒了。確實是這樣。腿部肌肉如果能夠得到鍛煉,能夠加速血液回流、促進心肺、大腦的功能。

抗衰老——常抬雙腳

抗衰老——常抬雙腳

每天堅持高架雙腳2~3次,每次5~10分鐘

雖然動作簡單,但是長期堅持的確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已經近百歲,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精氣神十足,據她本人透露:堅持每天脫掉鞋子,把雙腳高高舉起幾分鐘是她每天都要做的。

腎氣不足——抬腳跟

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這些基本都是人到中年後的常見情況,這既是大腦衰老的一種表現,也是腎氣衰微所導致的。搓擦足心就能很好的補腎氣

腎氣不足——搓擦腳心

腎氣不足——搓擦腳心

搓擦腳心

抬腳跟

抬腳跟

抬腳跟

上圖為付濟華醫師

腎氣提起來了,上述這些毛病都會解決。下午五點左右腎經氣最旺,這會抬腳跟會事半功倍。

寒從腳下起,病從腳底除!腳底的反射區映射全身!每天睡前10分鐘,根據您的需要按摩腳部,相當於給全身吃補藥!堅持一個月,會覺得神清氣爽。

史向 發表於 2025-7-11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足底診療法之國學醫道芻議】

拜讀休竹客君所輯足底療法秘要,深感此道實為中華醫脈之瑰寶。今不揣譾陋,試從國學與醫道相融之角度,略陳管見。

按【黃帝內經】"上病下取"之旨,足部確為人體全息之要樞。扁鵲治虢太子事載於【史記】,然細考【韓詩外傳】與【說苑】,實為"礪針砥石"刺三陽五會,非專事足底。華佗【足心道】雖見引於後世,然【後漢書】本傳未載,當為宋元間託名之作。至若釋迦足底圖譜之說,考諸【大藏經】未見明文,蓋糅合印度阿育吠陀足療與中土文化之附會。

然足療確具深理。【靈樞·本輸】明言足三陰三陽之脈皆起止於足,其"井滎輸經合"五輸穴多在足部。宋代【聖濟總錄】載"足心三十六病所主",金元四大家更發展出足部引火歸元之法。明代【普濟方】收錄足療方劑百餘,清代【醫宗金鑒】詳述足部推拿之術,皆可證此法淵源有自。

今就所述諸症略作補苴:
1. 高血壓點位合於太沖穴,【針灸大成】謂其"主頭痛目眩",然現代研究提示刺激此穴須避動脈,宜用吳師機【理瀹駢文】"輕摩緩熨"之法。
2. 頭疼點位近於足少陰腎經照海穴,【針灸甲乙經】載其主"目痛引眥",與頭疼機理相通,可佐以張景岳"引火湯"理論。
3. 便秘點位實為三陰交上四寸,當參酌【針灸資生經】"虛補實瀉"之則,配合李東垣昇陽舉陷之法。

尤須申明者:
足療當遵【周禮·天官】"十全為上"之訓,必先明辨證
操作宜本【醫門法律】"手法五要",輕重有度
急症重症仍當從【傷寒論】"觀其脈證"之規

昔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云:"留神醫藥,精究方術。"足底療法雖效,終為醫道一隅。學者當參以【內經】整體觀念,兼修四診八綱,方不負"上醫治國"之訓。今值國學復興之際,願與諸君共勉,使傳統醫道薪火相傳,濟世利人。
劉劉劉 發表於 2025-7-24 0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足底診療法之國學醫道闡微】

拜讀休竹客先生【腳上的秘密】一文,深感足底療法實為中華醫道之瑰寶。今不揣淺陋,試從國學與醫學雙重角度,對此道作進一步闡釋。

一、足療之源流考
【黃帝內經】有云:"陽氣起於足五趾之表,陰脈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此論實開足部診療之先河。扁鵲治虢太子一案,載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所謂"屍厥"之症,正是通過足部"三陽五會"之穴施治。華佗【足心道】雖已散佚,然其"治未病"思想與【周易】"履卦"所示"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之理相通,皆強調根基之要。

二、反射區之醫理
足部反射區理論,暗合【易經】全息對應之道。清代醫家張振鋆在【釐正按摩要術】中指出:"足底應天地,踵為地,趾為天,其間分野如周天度數。"現代所謂"陽性反應物",實即【內經】所言"形諸外者必本於內"之體現。以高血壓治療點為例,其位於太陰脾經與厥陰肝經交匯處,逆時針旋刺激恰合"左升右降"之氣機運行規律。

三、操作之要訣
諸法雖簡,然有三大要義不可不知:
1. 察位須准:當參酌【靈樞·骨度】所述分寸法,如便秘點取踝上四橫指,正合"同身寸"之制。
2. 用力有度:【醫宗金鑒】云:"推拿之道,重而不滯,輕而不浮。"所謂"有痛力度",當如【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之境。
3. 時序應天:如便秘治療先上後下之法,暗合【傷寒論】"欲得南風,先開北牖"之妙。

四、養生之延伸
【禮記·玉藻】有"足容重"之訓,實含深意。平日可習"踵息法"(見【莊子·大宗師】),即吸氣時提踵,呼氣時落踵,配合上述穴位按摩,可達"上工治未病"之效。

結語:
足底療法非獨醫技,實融貫三才之道。昔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見宥坐之器而悟"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之理。今觀雙足,豈非人身之"宥坐器"乎?守其中和,養其根本,方為養生大道。願諸君勿以術小而不為,勿以道遠而不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申時| 2025/7/28/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