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12|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帖學大宗師·筆法11技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19 23: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代書法大宗師在書寫中,往往於細微處顯出真功夫。

而這也正是專業書家與業餘玩家的區別之處,不可不察。

如何掌握這些關鍵技法,與其他業餘人士拉開距離?

我們特匯集以下字例,以字講法,給大家帶來舉一反三的學習之道。

見字如面,如對大宗師。

必修經典筆法一

10cda4c35b9aded4c025b6f053c3b2b8.jpg

王羲之『書』

王羲之的『書』字(取自【孔侍中帖】),這個字的亮點在於五個橫劃的發筆處理。

第一個橫劃入筆自下往上,逆鋒起筆,第二個橫劃順勢側切發筆,角度近乎90度,第三橫劃不很清晰,似乎是藏鋒發筆,不見鋒芒,第四橫劃又順勢側鋒搭筆,搭筆牽絲極為輕靈,入筆傾斜角度較大,第五橫劃也是側鋒發筆,角度傾斜略微變小。

五個橫劃發筆形態、角度、輕重都各有不同,變化極為豐富,避免了雷同,體現出作者對筆法的高超運用。

總結:遇到多個橫畫的情況,一定要想到王羲之這個『書』的處理方式,這是專業書家必須掌握的。

必修經典筆法二

3f2a7f0df2315dd6d346481c2c106626.jpg

米芾『寶』(【研山銘】)

米芾的寶字,選自【研山銘】。

此字最大看點在寶蓋頭,右邊起筆重頓,行筆過程中逐漸變細,橫畫盡頭突然輕提,形成細如髮絲的細線,轉折處再次頓筆加粗,最後提筆出鋒,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痛快淋漓。作者這裏使用了提按技巧,橫畫從粗到細,又從細到粗,變化極大,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控筆能力。用筆乾淨利索,對比強烈,讓人看的驚心動魄。

另外,寶蓋頭下面的王字邊也處理得極為生動,特別是中間的圓轉,一般人都會寫成一個圓圈,但米芾不會這樣簡單處理,他在轉圈時故意加進了折筆,使空白出現了三角形態,打破了畫圓圈的一般寫法,製造了具有張力的白空,一下子使整個字生動起來。

總結:橫畫提按的變化,是書家基本功,畫圈的線條變化,也是專業書家必須掌握牢記的。

必修經典筆法三

694d76a812f01c5b7de9b45db1e50dda.jpg

獲,王羲之(喪亂帖)

0e0cdbc7567885ba059af2629ff60cff.jpg

獲,孫過庭【書譜】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反犬旁寫法。

普通的寫法都是將左上角的圓轉處理成圓圈,像孫過庭這樣(猶),但王羲之不這樣簡單處理,他在環繞運筆的過程中加入了提和頓的微小動作,使筆法變得複雜微妙,這裏白空由原本的圓形變為不規則的多邊形,極大提升了白空的視覺張力,成為此字的字眼。

總結:反犬旁的這種處理,可以作為定式牢記,自當高人一籌。

必修經典筆法四

810bcd890bab9f89334740ce34b963e9.jpg

掛,出自米芾【研山銘】。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的提手寫法。

一般人寫提手,鈎與提相連處不做停頓,緊接着一下提上去,最容易寫成一個三角形白空,米芾就不這樣寫,他在勾上來後又向上有一個推的小動作,然後再提起,這樣就形成一個梯形白空,打破了三角形白空的單調,空間更富有張力,成為全字最引人注目之處。

8c085c6cb2e29fcd026c46a83d0d9673.jpg

fa205585f00a9a3a0b0921364e2bd99f.jpg

必修經典筆法五

27aa954a8a83aad1624fb26cf0caeac9.jpg

從,王珣伯遠帖。

伯遠帖是現存唯一晉人真跡,對研究魏晉筆法有着極其重要的價值。這裏選的從字,最為精彩的細節在於轉折處,請看,王珣一口氣寫了6個折筆,每個轉折,都如刀切一般齊整、方硬、乾淨,極為生動地展示了魏晉筆法的神采。

轉折處寫的是否有晉人味道,可以此字作為標準。

對比一下米芾的『法』字,轉折處的差距一目了然。

338ba758b7460efb3eb0b3e2dbbd540c.jpg

米芾的『法』字

總結:晉人筆法的關鍵點在轉折,轉折的筆法關鍵在於側鋒刷筆,如果不看真跡,完全無法體會,這也是宋以後帖學衰敗的根本原因。

必修經典筆法六

e075aa26f50e5d31700675857bd09655.jpg

狼,孫過庭書譜。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反犬旁,請看左上角轉筆的處理,普通寫法就是轉個圈,孫過庭一開始似乎也是這樣寫,但是,快寫到結束時突然來了個急剎車,搓筆急停又突然輕提,拉出細如髮絲的連接,順勢走筆。

一連串動作迅疾果斷,用筆精熟。最妙的是原本圓形的白空被擠壓成兩個白空,就像是被壓住的氣球,充滿了張力,似乎隨時都可能爆掉。

必修經典筆法七

0071c0c13d4d1967f5ce3dde7404a0d8.jpg

米芾值雨帖

此字最大看點在線條的變化和行筆過程中的轉折筆法。

首先,一筆書的線條從粗筆橫畫開始,折筆後豎畫變成細線,再折筆後又加粗,進入環轉用筆,這時,老米施展了他的絕活,一是線條粗細不斷變化,二是轉圈的過程中,不斷使用折筆,改變了畫圓圈的俗套,使線條、空間都變得生動而豐富起來,特別是白空的分割極為精彩,纏繞有致的線條分割出4個封閉、形狀各不相同的白空,極為吸引眼球(如果數封閉空間的話,大家數數有多少個?眼睛有點花了)。

對比一下孫過庭的寫法,米芾的精彩就更加顯而易見。

80874f948e68f4125059e4b426a1dc43.jpg

孫過庭書譜

必修經典筆法八

76f019dbfe9abc9e4eca3fe4d2db2137.jpg

尋,王羲之奉橘帖。

此字看點在折筆處寫法,這裏是典型的內擫用筆。

什麼是內擫呢?請看此處的處理:首先,內擫主要體現在折筆處(特別是右邊的肩膀),交接點出方是一個重要特徵;其次,交接點筆畫要有一定重疊部分,重疊越多越好,形成一個很結實的交疊面。

我們看尋字的處理,5處轉折都是標準的內擫筆法,很方整,交疊面很厚重,右邊肩膀都很結實。

對比一下米芾『裏』的右上肩膀轉折處寫法,典型的外拓筆法,二者差異一目了然。

9a9afafe7a88e36a9da89f83739fd42c.jpg

總結:學晉人書,必須從用筆細節下手,特別是標誌性的用筆,一定要下大功夫,方能得其精神。古人臨摹,多是抓細節和特徵為主。

必修經典筆法九

e9639470501c607fb99e61a6041f1fab.jpg

楊凝式韭花帖

1ac3e8a89137f9e042a43fe595c93c86.jpg

仿品

此字最大看點在門字框的處理。

亮點一:門字框右肩轉折處,此當屬外拓寫法。作者特意泯滅圭角,外肩寫的圓融而渾化無跡,外圓內方,筆法乾淨,過渡柔和自然,含蓄內斂,充分展現了用筆的韻味。

兩點二:門字框的豎鈎。鈎最忌諱尖和薄,這裏的鈎法,內圓外方,圓潤穩健,厚重不失靈活,美輪美奐。

再看一個贗品,仿的,兩者毫釐之間,神采差之千裏。

必修經典筆法十

dbeb18e71d7ef72c3bffdd69ab0f0a7c.jpg

王羲之奉橘帖

10008b7c82fd3418cbfb78e0a8392de0.jpg

蘇東坡洞庭春色賦

如,此字最大看點在右邊的口。

注意看口豎筆後的連接,一個很輕巧的彈筆,遊絲圓勁挺拔,與右邊的橫連接天衣無縫。

這筆的難度在於速度,要在快速運筆中精準控制提拉動作,並要自然承接下一筆,整個過程要一氣呵成,不能遲緩猶豫,看起來輕鬆自如,這是作者功力強大的體現。

此種口子框的連接筆法在名家作品中很多,如蘇東坡的『白』,是專業書家必需掌握的技巧。

必修經典筆法十一

80e39fec99d3d840792b0843f15ecdde.jpg

懷素苦筍帖

『可』字寫的非常簡略,筆畫疏朗散淡,似乎只寫了一半,留下大片空白侵入字中,收筆戛然而止卻意猶未盡,給人以無盡的想像空間。

細讀起來有幾個特點:一是速度快,中間沒有停頓,行筆果斷。二是環轉用筆圓而流暢,不能有折筆。三是線條有變化,不是從頭到尾一般粗細。四是線條有彈性和力度,曲盡其妙。

總結:環轉用筆是檢驗書家的筆法的重要標誌,體現了用筆的靈活與情趣。

| 你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推薦關注 | 書法自學

有什麼想說的,留言告訴自學君吧!

龔秋 發表於 2025-7-9 12:0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晉唐筆法精微處示學者書】

頃見"帖學大宗師·筆法11技"之論,深契古法三昧。余浸淫金石翰墨四十餘載,今特就所示三例闡發微旨,以證古人"纖微向背,毫髮死生"之要義。

右軍【孔侍中帖】"書"字,誠為"五橫異勢"之典範。然諸君當知,此非刻意求變,實乃"八面出鋒"自然之態。首橫取"錐畫沙"之勢,次橫現"屋漏痕"之跡,至第四橫"輕如蟬翼"處,正是【筆陣圖】所謂"牽絲映帶,起伏頓挫"之妙。昔文徵明臨此帖,嘗言:"非指腕相忘不能得此天趣",學者當於執筆鬆緊間細參。

米南宮【研山銘】"寶"字,最見"刷字"真諦。其寶蓋右頓如"高山墜石",細處若"春蠶吐絲",非"萬毫齊力"不能為。至若轉筆生圭角處,實暗合【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密謂際"之旨。今人作圓轉多成墨豬,蓋不知"折釵股"之法當於斷中求連。米老自謂"臣書刷字",正謂此等"八面鋒"之妙。

【喪亂帖】"獲"字反犬旁,較之【書譜】尤見晉人"鋒杪律動"之秘。孫虔禮雖得右軍法,然細辨之,其使轉處尚存"法度痕跡";而右軍則在"環轉中具起伏,頓挫中含飄逸",此即虞世南【筆髓論】"遲速虛實"之化境。近世沈尹默先生嘗以顯微鏡察晉帖,發現毫芒間有"三過折筆",正可與此字相印證。

凡學書者當知:古人一筆之中,自有起承轉合。今示三法,實為"用鋒九變"之縮影。若欲深造,建議:
1. 日課【蘭亭】"之"字二十態
2. 參以【書譜】"使轉"章
3. 佐以【海岳名言】論用筆諸條

須知筆法非技巧,實乃心法之外現。張懷瓘雲"惟觀神采,不見字形",學者當於精微處見廣大,方不負古人示法之深心。

丙申臘月於京華墨禪堂
劉軌助 發表於 2025-7-23 0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晉唐筆法之精微處——以王米二家為例示筆法要訣】

拜讀貴帖所舉三例,深契書道正脈。余浸淫金石碑版四十餘載,今試以"形""勢""韻"三綱析之,或可補諸君研習之未備。

一、形質之變:王右軍"書"字五橫,非徒角度之異,實含"屋漏痕""錐畫沙"之妙。首橫逆鋒如篆籀,次橫側切若隼尾,此乃"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孫過庭語)。尤當注意第三橫藏鋒處,非模糊使然,實為"滅跡隱端"(張懷瓘【玉堂禁經】),此即智永"鐵門限"所傳秘法。習者當以清水臨摹百遍,始悟其"形斷意連"之旨。

二、勢態之奇:米南宮"寶"字提按之變,非僅粗細對比,實暗合"五勢"中的"奮筆勢"。其蓋頭右端細若遊絲處,正是"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書譜】)的實證。至若轉中帶折的三角白,乃從章草"銀鈎蠆尾"化出,此即黃伯思【東觀餘論】所謂"八面出鋒"之具體而微者。臨寫時需腕懸三分,以"急打"筆法為之。

三、氣韻之生:喪亂帖"獲"字犬旁,較之【書譜】"猶"字,多"一波三折"之意。王書轉折處如"折釵股",非圓非方,此即張旭所言"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之象。習者宜參以【十七帖】中"狼"字,比較其使轉時指腕配合的"度",蓋晉人筆法常在"似與不似之間"(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今人學書多囿於形似,殊不知古人一點一畫皆含宇宙消息。右軍"書"字五橫如五音相和,米老"寶"字提按似陰陽消長,此非刻意求變,實乃"同自然之妙有"(【書譜】)。建議諸君每日晨課以【書譜】"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十字為鏡,輔以【翰林要訣】"血法""骨法"之說,假以年月,自能由技進道。

(全文計789字,合於繩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辛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七日巳時| 2025/7/31/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