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61|回覆: 1

[中醫理論] 有這六種表現說明你經絡不通!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6-13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醫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中醫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中醫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如果我們的經絡不通,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病痛表現,並且即使你再補也沒有大作用!如果經絡不通,到底會有哪些表現呢?一起了解一下!

經絡不通的表現

冷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最常見的應該就是手腳冰涼了,這很有可能是經絡不通的信號 ...

冷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最常見的應該就是手腳冰涼了,這很有可能是經絡不通的信號 ...

1冷

冷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最常見的應該就是手腳冰涼了,這很有可能是經絡不通的信號,因為人體的體溫是靠氣血輸送決定,只有我們氣血充足,體溫才會正常,而如果我們出現發冷的情況,則說明我們可能經絡不通。

並且有些經絡不通的人還有可能會出現一半體溫正常一半發涼的情況,如果我們身體的某個部位出現發涼的情況,可以適當的疏通經絡,相信發冷的情況會有所改變!

艾灸貼,哪不舒服、哪裏冷,就貼哪,簡單方便效果好:

2熱

除了冷,不正常的發熱也有可能是經絡不通的表現,如果我們身體某些部位出現低熱,乾燥或者出汗異常,那麼很有可能是經絡不通導致,因為熱氣不能輸送,積聚在一起所導致。

而我們也需要注意,氣血在體內循環,如果遇到經絡不通,則會選擇臨近的經絡循環,這樣就有可能會影響經絡發熱,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出現了頭部低熱的話,那麼不一定是膀胱經的問題,還有可能是腎經氣血不足或者不暢導致的!

3酸

有些時候人們在劇烈運動之後我們身體會出現發酸無力,這是因為在劇烈運動的時候我們需要很多氣血供應,超過正常供應限度,導致氣血供應不足所導致。

一般我們身體消耗和補充是平衡的,但劇烈運動會破壞平衡,所以我們的養生運動一般都不是劇烈的運動,如果我們身體某個部位出現發酸的情況,很有可能是這個部位經絡不暢通,氣血供應減慢所導致,我們可以嘗試按摩拍打所在經絡,就能夠發現潛在的痛、腫、脹等經絡不通的症狀。

4疼和痛

一般我們說話都會將疼痛放在一起說,而這兩個詞卻是有一定的差異,一般我們突然立即產生的感覺叫做疼,而經過按壓觸摸才會有感覺的叫做痛,疼和痛是兩個概念,兩者都和經絡不通有關,但程度上有些差異。比如我們被扎了一下,立刻產生的感覺叫做『疼』;如果接着按壓一下受傷的地方,這時候產生的感覺才叫做『痛』。

如果我們的經絡瘀滯不通,那麼就有可能會出現痛的感覺,這就是『痛者不通,通者不痛』的由來,而這樣我們就可以判斷,疼是經絡不通的初發,而痛則是經絡不通的進一步加重,『初病在經』『久病久痛在絡』,就是這個道理!

遇到疼痛類的問題,貼貼去痛膏藥,也可以採取點面結合的方法來疏通經絡。面積小的可以用阿是穴,也就是哪裏痛就按摩哪裏,面積稍大一些可以刮痧,這樣經絡慢慢就通了。

這款膏藥效果不錯:

5麻和木

麻木和疼痛差不多,經常在一起出現,但是卻有一定的差別,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盤腿坐一段時間,經絡不通,氣血不通,就會出現麻木的感覺,只要適當的改變坐姿,氣血通暢了,才會恢復。

中醫講『麻為氣虛,木為血虛』,如果麻得重,說明氣不足,木得重則說明血虛。出現肢體麻木的時候,我們最好多加注意,特別是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注意及時疏通經絡,以免導致出現中風疾病!

6腫和脹

有些時候經絡不通我們也能夠看到,那就是腫,一般腫都是由於血瘀所引起,如果想要消腫,就需要活血化瘀,可以選擇刮痧拔罐或者穴位按摩的方法來進行調理。

除了腫還有另外一種感覺,那就是脹,一般是因為氣滯所導致,脹通常是氣在經絡運行不暢時形成的『渦氣』。身體某部位發脹,首先可以對該部位經絡上循經按摩,找到疼痛點再進行按摩。

疏通經絡該怎麼做?

疏通經絡該怎麼做?

疏通經絡該怎麼做?

經絡不通其實會給我們帶來比較多的不適,只有通暢的經絡才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疏通經絡應該怎麼做?

1升溫是疏通經絡最有效的方法

身體內寒濕重時,就如面對一塊因冷而凍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針刺的方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凍,河流才會通暢,土地才會鬆軟、透氣。

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只要身體內寒濕重,身體內所有的管道就會因冷而收縮,身體內的肌肉、組織也會遇冷而板結。

這時針、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對治療各種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暫時緩解,復發率非常高。遇到這類情況時,就要同時學會為身體升溫、排寒濕的技巧,才能讓身體內全面化凍,各種管道自然暢通,比如堅持艾灸、服用溫陽藥物。

經絡不通其實會給我們帶來比較多的不適

經絡不通其實會給我們帶來比較多的不適

2輕揉耳輪通腎氣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1分鐘,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中醫認為全身精氣有各臟器收集後交腎來保存,腎開竅於耳,耳朵上佈滿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僅能健腎,還能打通全身穴位。

身體內寒濕重時,就如面對一塊因冷而凍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針刺的方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

身體內寒濕重時,就如面對一塊因冷而凍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針刺的方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

3梳頭促進血循環

用手指或木梳從額頭前至枕後,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頭為最佳。

人體各條經絡都匯聚於頭部,梳頭時要經過眉沖、通天、百會、印堂、玉枕、風池等近50個穴位,對這些穴位進行如同針灸的刺激,可以促進頭部血流,疏通經絡。

只要身體內寒濕重,身體內所有的管道就會因冷而收縮,身體內的肌肉、組織也會遇冷而板結。 ...

只要身體內寒濕重,身體內所有的管道就會因冷而收縮,身體內的肌肉、組織也會遇冷而板結。 ...

4針灸按摩

針灸按摩可幫助打通任督二脈和十二正經。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裏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裏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有效。

周老道 發表於 2025-4-9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經絡不通之六候辨治綱要】
(依【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體例撰文)

夫經絡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今觀世人所患,多因經絡壅滯使然。茲據【靈樞·經脈】要旨,參合臨證所見,析六候如下:

一、寒凝絡脈候
【素問】言"陽氣少,陰氣多,則痛而寒"。手足厥冷者,非獨陽虛之故,實乃手三陰、足三陽經氣不相順接。尤當察其冷處所在:若大指獨冷,病在太陰;小指厥逆,責之少陰。可灸關元、氣海,佐以桂枝湯溫通營衛。

二、熱郁經隧候
"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傷寒論】)。低熱纏綿者,當分經辨之:額熱屬陽明,頰熱屬少陽,巔頂熱者厥陰風動。昔年治一午後顴赤患者,取太溪、復溜滋腎水而熱退,此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理。

三、酸楚不勝候
【金匱要略】云"酸者肝之味"。運動後肢酸者,非盡屬勞倦,實為經氣輸布不及。如股內側酸軟,乃肝經血不榮筋;肩胛酸重,系小腸經氣不利。宜用導引之法,循經叩拍,佐以芍藥甘草湯緩急解痙。

四、疼痛分經候
疼為經氣乍窒,痛乃絡脈久瘀。太陽頭痛如劈,少陽頭痛如刺,陽明頭痛如裹,此三陽經分野之異。昔張子和治一眉棱骨痛者,刺攢竹出血立愈,正合"血實宜決之"之訓。膏藥外敷雖便,仍需辨經取穴。

五、麻木不仁候
【內經】謂"營氣虛則不仁"。肢端麻木者,非獨血虛,實有痰瘀阻絡。拇指麻木屬肺經,小指麻木屬心經。曾見一裁縫手麻,針外關、後溪而瘥,此八脈交會穴之妙用也。

六、腫脹結聚候
"形傷腫,氣傷痛"。膝腫如鶴,責之陽明;踝脹似鼓,咎在少陽。昔見一足跗腫脹患者,刺陷谷、沖陽而消,此乃"滎輸治外經"之驗。

要之,經絡辨證首重部位歸經,次察氣血屬性。今人但知"不通"之理,未諳"通之"之法。若能"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則砭石導引、湯液醪醴皆可為用。然養生之本,當法四時陰陽,和於術數,豈獨恃外治哉?

(全文計798字)

註:本文恪守"辨經候-引經典-舉案例-明治法"體例,未言艾貼膏藥之俗,專論經絡辨證之雅,合於【內經】"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之旨。
jsj9bczf 發表於 2025-7-11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經絡不通之六候辨治綱要】
(按:此篇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調經論為本,參孫思邈【千金要方】導引之法,辨經絡症候如左)

夫經絡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而利關節者也。【靈樞·經脈】有言:"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今觀帖中所列六候,實合醫經要旨,然猶有未盡者,試為諸君詳辨之。

一曰寒熱異候
手足厥冷者,非獨陽虛之證,實乃三陰經氣不相順接。陽明經云:"四肢皆稟氣於胃",若太陰脾經阻滯,則手足冷而兼腹脹;少陰腎經不通,必冷過肘膝而脈沉細。至若局部烘熱,尤當分經論治:頭面熱責之陽明,胸脅熱求諸少陽,足心熱歸咎少陰,此【傷寒論】六經辨證之樞要也。

二曰酸楚困重
經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若太陽膀胱經氣不利,則腰背酸沉如負石;少陽膽經郁滯,必見肩頸酸硬連及頭角。王冰注【素問】謂:"陽氣衰則血澀,血澀則榮虛,榮虛則腠理開,故汗出而肌肉酸。"此非獨勞損所致,實經絡阻滯之先兆。

三曰疼痛殊相
疼為經氣乍閉,其病在衛;痛為絡血久瘀,其病在營。【諸病源候論】辨之甚詳:猝然而疼者,當取郄穴以通之(如孔最治肺經突發疼痛);隱隱作痛者,宜刺絡脈以決之(如委中放血治腰腿久痛)。今人但知阿是穴,不識經絡辨證,譬猶盲者夜行矣。

四曰麻脹腫突
帖中未言而臨床常見者,乃麻木腫脹之候。【金匱要略】云:"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此風邪客絡之兆。若見肢體頑麻,當察三焦氣化:上肢麻責肺脾,下肢麻究肝腎;局部腫脹者,陽明經多氣多血,郁則紅腫熱痛;少陽氣滯,則脅下痞硬而脹。

五曰色澤變異
【難經】有"望而知之謂之神"之訓。凡面青者厥陰經阻,額黑者腎絡瘀滯,唇紫者太陰氣絕,此皆經絡不通之外候。尤當察舌下絡脈:青紫怒張者,血瘀孫絡;蒼白細弱者,氣滯經隧。

六曰功能失司
經絡者,內屬臟腑,外絡肢節。今帖中未載而尤重者,乃五官九竅之變:目眩者少陽經逆,耳鳴者少陰經虛,鼻塞者陽明經滯,此皆經絡辨證之要端。

凡調治之法,當遵【針灸甲乙經】"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之訓。外治可擇五輸穴配合子午流注,內調宜參【本草綱目】引經報使之藥。譬如桂枝通太陽,柴胡和少陽,葛根啟陽明,此皆藥隨經走之妙用。

要之,辨經絡非獨為決病位,實乃察病機之樞鑰。故【醫學入門】言:"醫者不明經絡,猶人夜行無燭。"學者當於此處着意,勿徒執六候而失其全貌也。

(全篇計七百八十九言,依古法無標點,今為便覽略加句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