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0|回覆: 2

[醫藥臨床] 治汗出不止案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5-26 23: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患者劉某,男,76歲。患多年慢阻肺、肺心病,長期咳喘短氣。先後使用大柴胡、炙甘草湯治療。7月10日感冒後來診,訴近心慌氣短,行走更甚,咳嗽咯黃白痰,身體沉重酸痛,陣作發熱自汗,口乾口苦,納差,手足心熱,面色白而兩顴赤,唇暗舌質暗淡苔白,脈革。為胃虛血熱、氣上沖,與炙甘草湯增量桂枝、黨參,加紅參、石膏予之:炙甘草18g,黨參30g,桂枝18g,麥冬15g,生地50g,阿膠10g(烊化),大棗15g,柏子仁10g,紅參10g,生石膏45g,生薑3片。囑黃酒與水按8:7比例煎服,3劑。

7月15日二診:發熱汗出如前,氣短稍減,夜間發熱出汗、不得安眠,行走不足百米即心累心慌,舌脈如前。仔細再辨證,口乾苦為少陽,發熱出汗支持陽證,心慌氣短一方面為水飲停聚,另一方面為氣血虧虛,納差為胃虛,手足心熱、自汗盜汗為內熱,兩顴赤而唇舌暗為瘀血。證屬少陽陽明合病挾瘀,先以小柴胡加石膏解其熱:北柴胡24g,黃芩9g,生半夏15g,黨參9g,炙甘草9g,生薑3片g,大棗15g,生石膏60g。3劑。

上藥服3劑汗出如故,氣短乏力日甚1日,求治於中醫。現見:氣短乏力較前更重,每日發熱汗出依舊,口乾口苦而飲水不多,納差,手足心熱,夜尿3~4行,面色白而顴赤,唇暗舌暗,苔白,脈革。脈革主虛,口雖干苦而飲水不多,夜尿頻多等,為裏虛寒已現端倪,【傷寒論】69條『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遂擬原方與之:炙甘草9g,乾薑6g,附片9g,黨參10g,茯苓30g。3服。

上方1服手足熱退,3服盡汗見減,再診因兼胸悶咯痰合瓜蔞薤白半夏與之,服盡汗止。

患者本次出汗之前,從一開始使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下瘀血為主,治療喘息心累,至後來虛像漸顯而改為炙甘草湯養血益胃清熱,治其心慌心累,直至3診方,才見效。(鄧銳 四川省會理縣人民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王立寧 發表於 2025-5-9 08:56 | 顯示全部樓層
【治汗出不止案】辨治析微與經方運用思辨

本案呈現老年肺系痼疾合併汗證的複雜辨治過程,充分體現「病傳變遷,方隨證轉」的經方運用精髓。試析其辨治關鍵如下:

一、病機層遞與方證轉化
初診雖見黃白痰、口苦等陽明少陽見症,然脈革、面色㿠白實為營血虧虛之本,故首投炙甘草湯加減。考【傷寒論】177條「脈結代,心動悸」乃其正治,增量桂枝至18g配伍紅參,暗合「強心陽、益營血」之旨。然石膏用量達45g,與虛寒本質相左,恐為汗出不解之由。二診改弦易轍,以小柴胡湯加石膏專清少陽陽明,然未顧及「脈革」所示真陽虛衰,故效不顯。

二、茯苓四逆湯轉機探賾
三診見夜尿頻多、口乾不欲飲等「真寒假熱」之象,正合【傷寒論】69條「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之變證。茯苓四逆湯中,附子用量僅9g而配茯苓30g,深得「引陽入陰」之妙:茯苓導虛陽下歸水府,參草姜附溫補脾腎之陽。此方既解陰陽格拒之煩躁,又治「汗出不止」之陽浮,故一劑知、三劑已。後合瓜蔞薤白半夏湯者,乃「陽回之後治其痰濁」的標本緩急之策。

三、脈診的關鍵指導價值
縱觀全程,「脈革」實為辨證眼目。【金匱要略】言「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本案雖見顴赤、手足心熱等熱象,然革脈揭示「陰陽俱虛」本質。前兩診過執「口苦、痰黃」等標象,未徹悟脈象所示虛寒本質,直至三診方契「舍證從脈」之旨。

此案警示:老年久病汗證,當首辨陰陽之根。若見「脈革伴夜尿頻多」,縱有外熱之象,亦當以救陽為要。茯苓四逆湯之效,正在於附子溫少陰之根,茯苓斂浮越之陽,較之單純固表止汗,更合「陽加於陰謂之汗」的深層病機。末以瓜蔞薤白劑收功,亦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層次治療智慧。
堅強 發表於 2025-6-9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治汗出不止案】辨治析義

此案呈現由實轉虛、寒熱錯雜之複雜病機,誠為老年慢病急發之典型。余觀其證治歷程,有三點值得深究:

一、病機層次之辨
初診見黃白痰、陣熱自汗、顴赤唇暗,顯系外邪引動宿疾,形成上焦鬱熱、中焦虛餒、下元不固之三焦同病格局。然醫者初投炙甘草湯加石膏,雖合"心動悸、脈結代"之旨,卻未察其"脈革"乃陰不斂陽之兆。【傷寒論】明言"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此正為後期轉投茯苓四逆湯埋下伏筆。

二、方藥進退之機
二診改弦易轍用小柴胡加石膏,實有可議之處。少陽證當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本案卻以汗出不止、夜尿頻數為著,已露少陰真陽式微之象。此時仍用石膏重鎮,雖暫折其熱,終致"氣短乏力日甚一日",恰如仲景所誡"虛家不可下"之戒。

三、終效關鍵之析
茯苓四逆湯之效驗,正在其陰陽雙補、標本兼顧之功。方中附子配茯苓,既溫少陰之陽,又利水飲之停;人參合乾薑,既補中焦之氣,又固衛陽之表。尤妙在茯苓用量獨重,暗合【金匱要略】"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之旨。後合瓜蔞薤白半夏湯者,乃宗"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法。

此案啟示有三:首當明辨脈革之真偽,次需審度寒熱之真假,終要把握標本之緩急。老年喘病患者,縱見標熱實證,亦當顧護真陽。若初診即參入茯苓、附子等品,或可截斷病勢。然醫者臨證如弈棋,勝負常在幾微之間,鄧氏最終把握病機轉折,終收全功,亦屬難能。

(按:本案用藥劑量偏大,尤其石膏、附子之屬,非經驗豐富者不可輕試。今人臨證當遵【藥典】劑量規範,以策萬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