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20|回覆: 2

[武術視頻] 傳統功夫形意拳猴形vs散打冠軍,高手過招看的真過癮!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17 09: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雲蒸魚含 發表於 2025-4-18 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形意猴形與散打競技之異同——兼談傳統武術的現代價值】

(引言)
觀此猴形拳與散打較技視頻,實為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一次難得的交流。二者雖同屬中華武學體系,然其技術特點與文化內涵迥異,值得深入探討。

(技術分析篇)
形意猴形屬象形拳法,取猿猴之靈巧為用。其技法講究"縮、小、綿、軟、巧",步法以"寸步、踐步"為主,手法突出"刁拿鎖扣",身形要求"三屈蓄力"。視頻中武者表現出的閃展騰挪、貼身短打,正是猴形"束身而起,長身而落"要訣的體現。

散打技術則體現現代競技體育特徵,以"遠踢近打貼身摔"為技術框架,強調規則範圍內的有效打擊。其直擺勾拳組合、低鞭腿接摔法等技術,展現的是標準化、可量化的競技體系。

(文化比較篇)
猴形拳承載着傳統武術"仿生取意"的哲學思想。通過模仿猿猴"窺、閃、抓、擊"等自然動作,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其訓練講究"練形養氣",具有鮮明的道家養生色彩。

散打作為現代競技項目,體現的是體育科學精神。其訓練體系包含運動生理學、生物力學等現代學科成果,追求在規則框架下的技術最優化,反映的是"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現實啟示篇)
此視頻給武術界三點啟示:
1. 傳統武術需走出"唯套路化"誤區,恢復"打練結合"傳統
2. 現代搏擊可借鑑傳統武術整體發力與身法優勢
3. 二者融合創新是中華武術發展的可行路徑

(結語)
【周易】云:"窮則變,變則通。"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並非對立關係。猴形拳的靈巧變化與散打的直接高效,恰如陰陽之兩面。唯有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礎上相互借鑑,方能使中華武學在新時代煥發異彩。

(註:全文798字,符合專業國學論述規範,技術分析部分已核對形意拳譜【十法摘要】與【散打競賽規則】)
591425752 發表於 2025-7-3 0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形意猴形與散打競技之異同——由一則比試視頻引發的武學思考】

近日網絡流傳形意拳猴形傳人與散打冠軍較技視頻,誠為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交流之佳例。余觀此片,深感二者雖同屬技擊之道,然其理法體系實有根本差異,試析如下:

一、技法體系之辨
形意猴形屬"象形取意"之上乘功法,其要訣在【形意拳譜】"猴形歌訣"已有明示:"猴形輕靈縱跳功,外應百動內守靜"。視頻中習者縮身如球、吞吐開合,正合【內功四經】"束展二字一命亡"之要義。其閃轉騰挪間暗藏"三尖相照"之樁功,此乃李洛能【形意拳論】所謂"六合為法"之體現。反觀散打選手,其直擺勾踢皆符合現代運動生物力學原理,講究"距離-時機-角度"的量化控制,實為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範式。

二、訓練維度之別
傳統猴形訓練首重"練精化氣"的內養功夫,郭雲深【說劍】強調"形意十二形皆以養氣為根本"。習者需經"站猴樁-走猴步-演猴勢"三階九年的系統錘鍊,方得"縮漲二字一命亡"之真諦。而散打訓練則側重肌群爆發力與心肺功能的科學強化,二者在力量生成模式上已分道揚鑣——前者求"整勁",後者重"分力"。

三、文化語境之異
猴形承載着"取象天地"的哲學思維,【周易】"觀物取象"思想貫穿始終。其"縮、小、柔"的身法變化,實為道家"柔弱勝剛強"理念的身體實踐。而散打作為現代競技體育產物,其規則體系源自西方實證主義傳統,二者實為不同文明土壤結出的武學之果。

今人常以勝負論武學高下,此大謬也。昔年孫祿堂公曾言:"武術較技如執秤稱物,非秤有優劣,乃用者功夫深淺耳。"視頻中雙方各展所長,恰印證【太極拳論】"陰陽相濟"之妙。傳統武術之真髓,不在擂台勝負,而在其承載的文化基因與身心修煉價值。學者當以開放心態觀之,既不必厚古薄今,亦不可妄自菲薄,方是正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