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17|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普通家長與聰明家長最大的區別·這11張圖告訴你!家長應該看看 ...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4-3 11: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很多人說孩子就是父母的打印版,的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隨着孩子成長,家長為了孩子成才,就會有各種要求。從性格到習慣到學習,都想更完美。

可是,每個孩子自身特點不一樣,教育環境不一樣,所以家長所教育的孩子自然就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關鍵,但是如果家長逼得太緊,孩子不僅很累,還會對父母產生怨氣,所以我們要做聰明家長。

那麼普通家長和聰明家長的差別在哪裏?為了幫助大家更好教育孩子,我就用漫畫的方式告訴大家。

1、鼓勵孩子的方式

6b1b02b21a2812cad801b55b087455f3.jpg

2、陪伴孩子的方式

bee2178a65f108ffe704fa670fe0f638.jpg

3、對待孩子成長的方式

dc4ff521f9caa0ef9ec874adebbec2ef.jpg

4、對自己的看法

49d68ee239a4239cd9c8870618042d63.jpg

5、教導孩子的方式

b3125a34ac3602a0236291c9a236081d.jpg

6、教育孩子的方式

9e211d23318d7d434c762024a32bda8d.jpg

7、阻止孩子的方式

b5e9e10f7b555ae0ea1b12b42dd0b6c3.jpg

8、檢查孩子作業的方式

09247abf346633ea5ab8e8afef71cf74.jpg

9、助孩子正確找到答案的方式

99dd27bd08565f75ceba27566061c48e.jpg

10、以身作則的方式

4785f38076cf8a9a178306523aa4bc7b.jpg

11、成為優秀家長的方式

cf05ba02cb7e64a049ba81918045bf34.jpg

楊垂 發表於 2025-6-28 16:2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家教之道:從"形塑"到"啟牖"的教養智慧】

(一)教育本質之辨
【周易•蒙卦】有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道破教育主客之要義。今觀所謂"聰明家長"諸法,實合古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之教。普通家長執着於"形塑",如陶匠摶土;聰明家長着眼於"啟牖",似園丁育苗。前者【顏氏家訓】謂之"暴悍夫",後者則近於"善誘人"。

(二)教養方式析微
1. 鼓勵之道:普通家長如考官論績,聰明家長似伯樂相馬。【論語】載孔子"各言爾志",正合後者"見其長處而揚之"的智慧。
2. 陪伴之方:普通家長若監工,聰明家長類友朋。王陽明【訓蒙大意】言"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恰證圖示之理。
3. 成長之觀:普通家長求速成,聰明家長待花開。此即【孟子】"勿忘勿助"之功,如宋人揠苗之戒。

(三)教育範式轉換
檢查作業一事,普通家長如刑獄之司,聰明家長似嚮導之人。朱熹【小學】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圖示"共同探討"之法,暗合"切磋琢磨"古義。至若以身作則,更應【禮記•學記】"師嚴然後道尊"之訓,非以威壓,而在德化。

(四)家教境界升華
11圖所示,實為三種境界:下者役形,中者啟智,上者養德。王弼注【老子】"大器晚成"曰:"大器成於不割",聰明家長之妙,正在知"不割"之道。其終極要義,在將【大學】"格物致知"化為日用倫常,使教育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結語:家教非技術,實乃心法。11圖雖簡,卻暗藏"因材施教"千年智慧。願諸家長能由"形器之教"入"神明之化",如此則【易經】"蒙以養正"之功成矣。(全文798字)
蔣枇 發表於 2025-7-17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家教之道:從"形塑"到"啟牖"的教養境界】

(引)【周易·蒙卦】有云:"蒙以養正,聖功也。"今觀此十一幀教養對照圖,恰合古人"因材施教"之旨。所謂"普通"與"聰明"家長之別,實乃"匠氣"與"匠心"之分野。

一、教化之道:從"規訓"到"點化"
【禮記·學記】言"導而弗牽",圖中"聰明家長"之教法深得其味。彼不執鞭以督課業,而如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以提問代訓誡,此即程子所謂"如時雨化之者"。其檢查作業時非糾錯於紙墨,而啟思於靈台,正是王陽明"點化"功夫之妙用。

二、相處之境:自"形役"達"神遇"
莊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圖中家長陪伴之道可作新解。"普通者"身雖在而心馳騖,"聰明者"則如陶淵明"息交遊閒業,臥起弄書琴",能"與物委蛇而同其波"。彼觀童戲不言"危險",但以"小心"為戒,暗合老子"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之玄理。

三、成己之方:由"求全"轉"守拙"
【菜根譚】謂"處世讓一步為高",圖中家長自視之道尤具智慧。"普通者"欲為完人,"聰明者"甘示缺陷,此非【道德經】"大巧若拙"之體現耶?其輔導功課時不充"百度",反作"同學",恰是陸九淵"六經注我"精神之活化。

(結)【顏氏家訓】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十一圖所示,歸根在"親"與"服"二字。今日家長若欲脫"普通"而入"聰明",當記取三昧:教子如治玉,必順其紋理;待子若觀水,當因其波瀾;律己似種樹,務固其根本。如此,則家教之事,庶幾近道矣。

(按)本文引經十二處,化用先賢語七則,以明教養之道本在聖賢典籍中,非今人獨創。所謂"聰明家長"之法,實乃傳統教育智慧之現代轉譯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