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54|回覆: 2

[中醫養生] 你有這樣的症狀?(附調理方法)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4-1 13: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在中醫看來,頭痛不能光醫頭,腿疼也不能只看腿。因為當肝、腎俱虛時,會在腿上有所體現。過了中年,男性女性都要多注意腿的感覺變化。

1雙腿冒涼氣:腎陽虛

如果您生活中經常感到腰酸背痛,沒幹什麼活就覺得累,雙腿浮腫、冒涼氣,四肢發冷,尿少而清;女性月經總是後推,量少,經常小腹脹痛或經血塊多色暗等,都要引起注意,這是典型的陽虛症狀。

尤其是腰以下,按了凹陷不起,甚至覺得腹部脹痛更要小心。治陽虛,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是治本:

1)切勿過度勞累,要勞逸結合

勞力過度會積勞成疾,體內的精氣大量消耗而無法及時補充;過度的用腦,耗傷心血,肝與脾不能正常運行。

2)切勿過度安逸,適量運動

過度安逸也會導致腎虛,不勞動、不運動,會使脾胃呆滯,臟腑功能減弱,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腎功能失調。

3)飲食規律,多吃蔬菜水果

暴飲暴食、常食生冷、辛辣、性寒涼或滋膩味厚、難以消化的食物會損傷脾胃並導致脾胃失常,進而氣血生化不足,使腎氣失充,導致脾腎虧虛。

平常注意保暖,不要熬夜,每天下午4點—6點多揉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適時艾灸腎俞穴;晚上睡前用熱水洗腳後,搓兩腳心,每次5—10分鐘,能益精補腎。

如果您在雙腿怕冷的同時,還手腳發熱,就是腎陰虛了。應多吃滋陰食品,如銀耳、蓮子等,也可做散步、慢跑、瑜伽、站樁、打太極等運動。

2雙腿水腫:脾虛

中醫認為,肺虛、脾虛、腎虛都可導致水腫,脾虛導致的水腫尤其體現在腿。按下凹陷不易恢復、不愛吃東西、臉色灰暗,就應健脾利濕。

飲食上,建議把山藥、薏米、芡實放一起熬粥,每天早上喝一碗,同時可多吃紅棗、胡蘿蔔、馬鈴薯等補脾食物,忌食苦瓜、黃瓜、冬瓜、芹菜、香蕉等易傷脾氣的食物。

冶脾虛的食療參考方法:常食芡實山藥粥。

食材:芡實、薏米、山藥。

具體做法:

1、芡實用清水泡一天;薏米和大米泡一個小時。

2、山藥洗淨,去皮,切成小粒,泡在清水裏。

3、以上所有原料混合,淘洗淨,加適量清水再倒入電飯煲;電飯煲摁下粥鍵即可。

4、電飯煲煮完,燜15分鐘左右出鍋效果更佳。

功效:補脾益氣,調和脾胃,固腎止瀉。

芝麻,易阻礙脾氣運化,也不要多吃。

另外,現代醫學認為,雙腿浮腫原因很多,建議先到醫院看醫生,千萬不要盲目用藥。

3膝蓋涼,手腳涼:冷寒症

如果經常感到手腳冰涼、膝蓋涼,多是冷寒症的表現。中醫認為這是氣虛、氣滯、陽氣不足的反應。其實冷寒症是可以預防和自我調節的。

女性在經期、孕期和產期等特殊生理時期更易如此。建議平時多用熱水泡腳,既能暖身,又能舒緩疲勞。

通過適當的按摩、艾灸,能達到暖膝蓋的目的。

1)按摩湧泉穴,右手揉左腳,左手揉右腳,每天早晚100下,接着揉腳趾100餘下。

2)揉氣沖穴(大腿根內側,此穴下有一條動脈,先按揉氣沖穴,後按揉動脈,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腿腳有熱氣下流感。

3)腎俞穴(兩邊腰眼),稍用力各拍打100餘下。

4)常做活動腰部的前屈後伸操

加強體育鍛煉尤其是久坐或久立的人,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動,以加強血液循環。

操作步驟:

1、兩腿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

2、然後穩健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後伸各5~10次。

3、運動時要儘量使腰部肌肉放鬆。

湯紂 發表於 2025-8-1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黃帝內經】辨症施治芻議——兼論下肢諸症調養之道】

拜讀休竹客君所論下肢諸症與臟腑關聯之理,深契【內經】"形諸外必本諸內"之旨。今不揣譾陋,試以五運六氣之說補益其論,並就調理之法稍作申說。

一、腎陽式微證候辨析
【素問·逆調論】云:"腎者水髒,主津液。"雙腿涼氣上沖者,實乃命門火衰之象。此證除所述症狀外,舌診多見淡胖有齒痕,脈象沉遲無力。張介賓【景岳全書】強調"陽非有餘",建議卯時(5-7時)溫灸關元穴,因此時大腸經當令,借陽明燥金之氣助腎陽升發。食療可佐以韭菜籽粥,取"同氣相求"之義。

二、脾虛濕困證治發微
脾土失運之水腫,當參合【金匱要略】"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之論。李東垣【脾胃論】創"昇陽除濕"法,建議在巳時(9-11時)脾經旺時,按揉公孫、三陰交二穴。所述芡實山藥粥甚善,若兼氣短者可加黃芪15克,此即"培土生金"之法。然需注意,【本草備要】載薏苡仁"微寒",中焦虛寒甚者當炒用為妥。

三、厥陰寒厥證機探賾
手腳厥冷一症,【傷寒論】辨為"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朱肱【類證活人書】主張當歸四逆湯主之。日常可習"鳴天鼓"功法:以掌心貼耳,十指叩玉枕穴36次,引少陽相火下濟厥陰。飲食宜遵孫思邈"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之訓,此正應肝木克脾土之機。

四、調攝總則
1. 子午流註:申時(15-17時)膀胱經旺,宜按揉腎俞;酉時(17-19時)腎經當令,可習"六字訣"之"吹"字訣
2. 導引要旨:【諸病源候論】載"踞坐伸腰,以兩手引兩踵",此法專治腎虛足冷
3. 禁忌:戌時(19-21時)心包經值班,切忌劇烈運動擾動相火

按【難經】"損其腎者益其精"之教,調理腎虛當分陰陽。陰虛者宜亥時(21-23時)就寢,因此時三焦經主令,可助水火既濟。另,【遵生八箋】載"冬至日閉關"之說,腎虛者尤當重視冬令潛藏。

今人但知頭痛醫頭,豈知【內經】早有"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之訓?上述諸法,皆本"治病必求於本"之旨。然病症複雜,建議臨證仍需四診合參,勿執一而論。

時甲辰年仲夏 識於京華研易齋
盧岐 發表於 2025-8-2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黃帝內經】辨症養生要旨闡微】
觀帖中所論腿足諸症,實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清陽實四肢"之旨相契。今試以五運六氣之理,參合臟腑辨證,為諸君剖陳其要。

一、腎陽虛之腿涼症
【靈樞·經脈】謂:"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腎陽式微,則足脛不溫如帖中所言。然需明辨三候:
1. 輕候:僅覺足冷,可遵"少火生氣"之法,以艾灸湧泉、太溪二穴,每灸九壯,合洛書陽數。
2. 中候:兼見腰膝酸軟,當取【金匱】腎氣丸法,以桂附為君,佐地黃、山萸,暗合坎卦"一陽陷二陰"之象。
3. 重候:下肢浮腫按之沒指,此【素問·水熱穴論】所謂"腎者胃之關也",需以真武湯溫陽利水,尤當配伍生薑辛散之力。

二、脾虛水腫之辨治
脾主四肢,其華在唇。帖中所述山藥薏米粥,實暗合【本草經】"上藥養命"之旨。然需知:
晨食粥糜乃應"胃朝百脈"之時
芡實需用南塘產者為佳,其得離火之氣
佐以茯苓三錢更妙,取其"利竅而益智"之功

另據【脾胃論】"昇陽除濕"之法,可輔以導引術:每日辰時(7-9點)正坐,以兩手掌摩挲足三裏至發熱,左右各三十六轉,此即東垣先生"導氣同精"之術。

三、寒厥證之深層機要
手足厥冷非獨腎陽衰微,更涉【傷寒論】厥陰病機。今補三法:
1. 藥熨法:以吳茱萸、小茴香等分裝囊,微波加熱後熨敷膝眼穴
2. 導引法:仿華佗五禽戲之鳥伸勢,每日寅時(3-5點)練習七遍
3. 食療方:當歸生薑羊肉湯中加黃酒一盞,合"辛甘化陽"之理

四、養生大要
【遵生八箋】云:"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帖中所述作息之法雖善,猶未盡天地人三才相應之妙:
春三月宜夜臥早起,逆之則傷肝
夏三月當使氣得泄,逆之則傷心
秋三月須與雞俱興,逆之則傷肺
冬三月必待日光,逆之則傷腎

結語:
【類經】有言:"治病必求於本。"腿足之症實為臟腑之鏡,調理之道貴在"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諸君若能參詳帖中所述,復參拙補之法,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然切記"上工治未病",養生之要,首在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