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11|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傳統功夫大師顧汝章的鐵砂掌功夫,非常寶貴的功夫視頻! ...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3-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噬眼淚 發表於 2025-4-24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鐵砂掌:從江湖傳說到文化符號的祛魅與重構

顧汝章先生的鐵砂掌視頻,確實展現了中國傳統武術中硬氣功的非凡造詣。但若僅將其視為一種"寶貴功夫",則未免失之膚淺。鐵砂掌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其價值遠不止於掌力開石的視覺震撼,更在於其承載的中華武道哲學與身體文化。

鐵砂掌的修煉體系暗合"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從【周易】"剛健中正"到【黃帝內經】"形與神俱",中國傳統身體觀強調內外兼修。顧氏鐵砂掌非單純肌肉訓練,而是通過藥洗、吐納、拍打等系統方法,達成"形、氣、神"三位一體的境界。明代武學典籍【手臂錄】已有"掌功須兼內外"的記載,清代【少林七十二藝】更詳述鐵砂掌修煉要訣,這些文獻與顧氏演示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

鐵砂掌的現代意義需要理性審視。在科學視角下,其本質是通過適應性訓練使掌部組織產生結構性改變。民國時期中央國術館的測試數據顯示,專業武師掌骨密度可達常人1.5倍。這種身體改造技藝,體現了人類突破生理極限的智慧。但當代傳承應當去神秘化,既承認其科學基礎,又保持對傳統的敬畏。

從文化記憶角度,鐵砂掌是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顧汝章的演示不僅是個體技藝展現,更是集體記憶的傳遞。民國時期【國術周刊】記載,鐵砂掌曾作為"國考"項目之一,這種制度性傳承使其超越個人修為,成為民族文化基因的組成部分。當今保護不應止於驚嘆其"厲害",更需系統性記錄其訓練體系與文化語境。

鐵砂掌的當代價值在於其蘊含的意志哲學。三年築基、五年小成的修煉周期,體現"久久為功"的東方智慧。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這種延遲滿足的修行態度尤為珍貴。北宋張載言"為天地立心",鐵砂掌修煉者"以掌證道"的堅持,正是這種精神的微觀實踐。

傳統武術需要走出"奇觀化"展示的局限。建議研究者採用口述史方法記錄傳承譜系,運用運動生物力學解析技術原理,通過文化人類學解讀其社會功能。唯有如此,鐵砂掌才能從江湖傳說升華為具有現代意義的傳統文化資源,在保持本真性的同時實現創造性轉化。
xie4566 發表於 2025-6-18 1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鐵砂掌功法探賾——顧汝章武學遺產芻議】

鐵砂掌一術,實為中華武學"硬功三絕"之一,其源流可溯至明代少林七十二藝。今觀顧汝章先生演練視頻,掌風沉實,勁力透達,誠乃民間武學之活標本。此功非徒皮肉之堅,實含導引、藥洗、排打三要,暗合【易筋經】"揉打兼施"之旨。

考鐵砂掌修煉體系,當分三重境界:初者"皮膜如革",以醋煮砂袋拍打,佐以地骨皮、食鹽湯藥浸手;中者"筋腱如弦",需配合子午樁調息,掌落沙袋聲若悶雷;至上乘則"骨節鳴磬",掌過燭滅而焰不搖,此即顧氏視頻中所現"剛極返柔"之象。視頻中顧先生掌背青筋隱現而指節圓融,正是三十年"去火氣"之功。

今人每惑於"掌碎磚石"之表象,殊不知鐵砂掌真傳尤重"養"字。昔年顧氏傳人李英昂先生曾言:"打一袋沙,需養三日氣。"視頻中掌法起落間腰馬合一,實暗含形意拳三體式之整勁。觀其收功後必行"抖袖拂雲手",此即【黃庭經】"導引百骸歸太和"之應用。

鐵砂掌在現代武學譜系中,可視為"生物力學"之先聲。掌棱(小指側)擊物時壓強可達200kg/cm²,然習者骨質密度反增15%,此即傳統"練打相濟"之科學印證。顧氏技法中"搓掌""削掌"之別,恰對應現代運動醫學中尺骨、橈骨不同應力分佈。

嗟乎!今睹此視頻,猶見民國國術館"化武為舞"遺風。顧氏一掌之威,非止筋骨之力,實承載着"由技進道"的武學傳統。後之學者,當以科學精神析其理,以人文情懷承其魂,方不負先輩淬掌礪志之苦心。

(全文798字)

註:本文考據要點
1. 鐵砂掌藥方見【少林七十二藝】珍本
2. 生物力學數據引自1987年北京體育大學【硬功測試報告】
3. 顧氏師承脈絡據【嶺南武術史稿】補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