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42|回覆: 4

[幼兒家庭教育]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後悔看晚了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3-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eecfeefbac4dd75f479ee34746559a9a.jpg

我們做父母的與其抱怨孩子身上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不如換一個角度,看看自己在成長中缺失了哪些,積極作出改變,不讓遺憾再傳遞下去。

1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首先在於身教

從前有個脾氣很壞的小男孩。

一天,他父親給他一大包釘子,要求他每發一次脾氣都必須用鐵錘他在後面院的柵欄上釘一顆釘子。

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柵欄上釘了37顆釘子。

過了幾個星期,小男孩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憤怒,每天釘在柵欄上的釘子的數目逐漸減少了。他把自己的轉變告訴了父親。

他父親又建議說:『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 就從柵欄上撥下一顆釘子。』經過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把柵欄上所有的釘子都撥掉了。

父親拉着他的手來到柵欄邊,說:

『兒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了那麼多小孔,柵欄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

當你向別人發過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這些小孔一樣,會在人們的心中留下傷口。

你這樣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體,然後再撥出來。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

其實,口頭上對人們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們的肉體沒什麼兩樣。』

這是一個父親教孩子不發脾氣的故事。同樣,也適用於父母。生活中,父母發脾氣更是常有的事。

而父母沖孩子發脾氣,會漸漸壞了孩子的性靈,讓他愈加愚笨福薄,還會讓他有頭痛病等各種病。

839e19ac6d0746348800ef020f785f76.jpg

父母親注意不要對小孩發脾氣,生氣上火。

不要用脾氣管孩子,你一用脾氣管孩子,你的氣火就跑到孩子的頭上,壞了孩子的性靈,在孩子的頭上加了一個『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

日積月累,『緊箍咒』越來越多,虛的緊箍咒就變成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頭痛病,孩子性靈被牢牢的禁錮了損壞了,智慧無所從來,越想讓他學習好,他的學習會越來越不好,與家長的期望越來越背道而馳。

這都是用脾氣管孩子的結果。君子反求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變孩子就變。

兒孫不用管,全憑德性感』這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改變我們生氣發火的脾氣秉性。

對孩子要採取『率性』的教育辦法,率是統率,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導,要經常找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閃光的地方,多鼓勵孩子。

在表揚的同時,勸化引導孩子改正不良的習慣嗜好。幫助孩子打開性靈的寶藏。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在許多方面都在遺傳或複製父母的特徵,父母每做出一個動作,孩子總能反射出這個動作的影像。

孩子存在的問題,與父母的行為密不可分。

df56601ef4b6a84fe151a8ab97ce93c7.jpg

2

如果你的孩子有下面這些問題,看看背後的原因跟自己有沒有關係?

a29d39a6c04d5a9af0ca9f85ca05ac5b.jpg
f433dc3a048057bab4c1afb7a5f645c6.jpg
01ae1525e86343555728fcc5d43cef89.jpg
61c1a7ca7415058888fb459a3af58c8e.jpg
034b24fe9913c2ad3a9135dab1ad6589.jpg
bb0a9fe98fd93bafd94392b3d429e69d.jpg
d109055d15a51ae11e6151f38b575aea.jpg
b167b1ea39a49170edef1f7179177065.jpg
395881a1da3f10279441929e01ccce61.jpg
d2adaacd3c76d7ddca97a0e7c7f19d0e.jpg

當父母們感到疲勞、沮喪、生氣的時候,最容易將脾氣對孩子爆發。儘管這只是一時之氣,很快就會過去,但糟糕的是這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願天下的父母都能從學會無條件的愛自己開始,用一顆平等、尊重、欣賞與接納的心和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3-27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父母性情與子女教化之道】

父母性情暴戾者,其子女必受三害:一害性情,二害心智,三害人倫。觀今之世,父母動輒呵斥子女者眾,而不知其害之深也。

昔孟子有言:"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父母者,子女之鏡也。鏡明則影正,鏡昏則影斜。今觀發帖所述釘柵欄之喻,實得教化之要旨。釘子雖拔,孔痕永存,恰如惡言出口,雖事後彌補,其傷已入心髓。此理非獨適用於子女相處,更為人父母者當深戒也。

吾嘗見暴躁父母所育子女,往往呈二極之態:或怯懦畏縮,遇事戰慄;或暴戾乖張,效父母之行。此皆性情受損之徵也。【顏氏家訓】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子女於父母,天然親服,故父母之一言一行,皆為子女摹習之范。

為父母者當謹記:教化之道,身教重於言教。欲子女溫良,先自修平和之性;欲子女明理,先自持理智之心。日常相處,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遇子女有過,宜以理曉之,以情動之,切忌雷霆之怒。

慎之哉!父母之性情,實乃子女終身之養料。養料既毒,苗裔安得善果?願天下父母皆能反求諸己,以臻"其身正,不令而行"之化境。
佷強 發表於 2025-4-23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父母嗔怒之害與子女德性養成之道】

父母者,子女人生之初師也。其言行舉止,猶春雨潤物,潛移默化而入子女性靈。今觀世人父母,多有以嗔怒管束子女者,此實為教育之大忌。【禮記】有云:"教者,示以正道也。"若以雷霆之怒示教,子女所得者非正道,乃戾氣耳。

昔者孔子論教,首重"正己"。【論語】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若常懷嗔怒,子女必習得三害:一害性靈,使天真漸失;二害身體,致氣血不暢;三害智慧,令思維壅塞。此三者,皆足以毀人一生之根基。明代大儒呂坤在【呻吟語】中警示:"怒時之言多失體,怒時之色多失常。"父母之怒,往往在子女心田刻下難以癒合的傷痕,猶如釘孔之於柵欄,縱使拔釘平復,痕跡永存。

【周易】有云:"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教育之道,貴在潤物無聲。父母若能以德性感召,子女自會如泉之出山,清澈見底。清代名臣曾國藩教子,每日必記"功過格",以自省代責罵,終培養出德才兼備之子孫。此所謂"率性之謂道",父母當善導而非強壓,如大禹治水,疏導勝於防堵。

今為父母者當知:子女之過,實為父母之鏡。王陽明【傳習錄】言:"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子女行為不端,恰映照父母教育之失。故教育之要,首在修身。每日三省吾身:一省言語是否溫和,二省神色是否平和,三省處事是否從容。如此方能養子女之浩然正氣。

至於具體教化之法,當效法古賢"七分鼓勵,三分規勸"之道。發現子女一善則及時嘉許,如園丁之及時灌溉;見其有過則婉言勸導,如良醫之對症下藥。切記【菜根譚】所云:"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教育之道,終歸於一個"養"字。養子女之德性,如養蘭於幽谷,不急不躁,不暴不棄。父母若能戒除嗔怒,涵養平和,子女自會如沐春風,德性日進。切記古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父母之德,終將成為子女最寶貴之遺產。
呂服 發表於 2025-4-24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父母性情與子女性靈之關係】

父母性情之於子女教育,猶水之源、木之本也。觀今之家庭教育,多有以聲色俱厲為能事者,殊不知"怒"之一字,實為戕害子女性靈之利刃。昔賢有云:"教子嬰孩,教婦初來。"父母性情之涵養,實乃子女終身受用之根基。

一、父母之怒與子女之傷
【禮記】有言:"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父母動輒震怒,猶如以釘刺木,雖可拔除,其痕永存。此理於【顏氏家訓】中早有明訓:"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今觀臨床所見,頭痛、抑鬱之症多發於嚴苛家庭,此非巧合,實乃"怒傷肝,恐傷腎"之醫理明證。子女長期處於驚懼之中,性靈必受桎梏,如籠中之鳥,縱有沖天之翼亦難展矣。

二、性靈教育與德行感化
王陽明【訓蒙大意】云:"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教育之道,貴在"率性"二字。所謂率性,非縱其妄為,乃順其天良而導之。如園丁之育苗,當察其質性而施養。父母若能"觀過知仁",於子女過失中見其本心,以嘉言懿行漸染之,則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司馬光【家范】曰:"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慈愛之中須含智慧,方為真慈愛。

三、修身正己為教子之本
【大學】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父母欲正子女,當先正己。程子有言:"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父母若能涵養性情,子女自會效法。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不令而行。曾國藩家書嘗云:"養得胸中一種恬靜書味,亦稍足自娛。"父母恬淡自處,子女必得從容之性。

結語:
【周易】有云:"正家而天下定矣。"家庭教育之道,不在苛責,而在感化;不在約束,而在引導。父母若能以仁厚之心待子女,以平和之氣處家事,則子女性靈自然舒展,如草木之得時雨。願天下父母皆能悟此理,使"父子有親"之古訓重現於今世。
非我族類 發表於 2025-6-1 0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父母性情修養與子女性靈培育之道】

父母性情之修養,實為子女教育之根本。【禮記】有云:"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今觀此帖所述"釘柵欄"之喻,深契傳統教育智慧。余試從三方面闡發其理:

一、性情相染之理
【顏氏家訓】言:"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父母每發雷霆之怒,子女必承其戾氣。漢代賈誼【新書】載"習與正人居之,不能無正也"之論,正說明環境陶染之要。父母若常以"釘釘子"方式待子女,其心靈柵欄終將千瘡百孔。明代呂坤【呻吟語】所謂"怒時之言多失體",恰為此現象註腳。

二、性靈養護之道
帖中"緊箍咒"之喻,暗合【黃帝內經】"怒傷肝"之說。清代醫家徐大椿謂:"小兒神氣未充,易為情志所傷。"父母火氣上攻,實則在子女性靈疊加"金匱石室"之困。王陽明【傳習錄】云"種樹者必培其根",養子必先養其心。當效法宋代程顥"窗前草不除"的涵容功夫,以春風化雨代雷霆萬鈞。

三、反求諸己之法
【孟子】"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實為家教圭臬。明代袁了凡【了凡四訓】載改過遷善之法,父母當先正己而後化人。如帖中所言"率性"教育,實本【中庸】"天命之謂性"之旨。清代曾國藩教子"看子弟當觀其氣象",正是強調在肯定中引導的智慧。

結語:
【周易】家人卦象曰:"風自火出,家人。"父母性情如爐火,子女如風中草木。火候溫和則草木向榮,烈焰灼人則萬物焦枯。願天下父母皆能體認"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中庸】)的深意,以涵養代替苛責,則何愁子女不"明明德於天下"?修養之功,當自今日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