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21|回覆: 3

[家庭教育方法] 讀書與不讀書的孩子差距有多大?40年語文老師用親身經歷證明了 ...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3-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想必家長們都有發現孩子偷偷看漫畫書、青春文學、網絡小說,被發現後批評『專心學習,少看閒書』的經歷吧。

  

新教材主編、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卻有不同的看法:

  

讓孩子讀『閒書』,以此促進閱讀興趣,形成讀書習慣,將大為獲益。

6fd7fa73ac2400647319daa9f9488011.png

在初中任教30餘年的語文老師杜君英也認同這個觀點,並舉出了班裏兩個孩子的學習狀況作為例子:

一個正上初三,數理化英都還可以,唯獨語文拉後腿,其作文更摸不着門道。通過熟人介紹,家長找到了我。

家長一直在介紹,那孩子文文靜靜,不問不說,就那麼穩穩地在沙發上做着。給我的整體印象是:孩子處於被動狀態。

我問:孩子喜歡讀書嗎?

媽媽:哪有時間啊!細說了解到,孩子只小時候讀過法國作家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裏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小王子】,後來直到小升初、初中,就再也沒有讀過課外書了。

這不,光做題還考不好呢!媽媽滿臉愁容地感嘆。

我耐心地解釋以後,具體接觸了孩子的心理動態,說實話,寫出的作文大失水準。

另一個在讀初二。她是一個一看就有靈氣的孩子,在我講課的時候,她那透過眼鏡傳達給我的眼神清澈而專注,讓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她分明在接受,更是在分辨你講授的內容是否有價值,或者,是否適合於她,也許是在融合、升華。

通過她和她父母的介紹,我了解到,這個孩子特別喜歡讀書,起源要上溯到她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從那時起,媽媽就給她朗讀唐詩宋詞(她的媽媽很喜歡詩詞)。

她本人告訴我,她讀書很容易着迷,有時,捧起書可一直到黎明。為此,家長怕她耽誤第二天的功課,甚至都規定了她看書的時間。

如今,她讀過的書的數量遠遠超過同齡人,因而,看起來也比同齡人更有靈氣。

這一點,可以從她的作文中處處表現出來。在題目為『一個關於書的記憶』的作文裏,她寫道:

『每本書的靈魂都是截然不同的,但對於我來說,都是無法言說的美好。讀得再多,我也不會忘記其中的任何一本,她在我心裏,總有一席之地,就好像在浩瀚的大海中,總藏有無數的秘密無人知曉,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現在,我最喜歡的是白若梅的書;最愛卻又不敢直視的,是張小嫻的【麵包樹上的女人】;給我人生感悟最深的是朱自清;最美好的是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最讓人唏噓的是張愛玲的書;最渴望的是【八十天環遊世界】等等。

『我最美好的記憶都停留在書裏,因為書不會背叛你。她們把潔淨、美麗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靈魂贈與我,是我的榮幸;我把我最美好的靈魂附於她們,是我的幸福。

『和她們在一起,我可以拋開那些糾纏不清繁枝褥節,步入無憂無慮的世外桃源。在我的記憶中,也只有那裏,才是我最流連、最餘味無窮的精神家園。

『我對書的情也正如張愛玲對胡蘭成的的情,不過,更美好。同時,又如張愛玲所說:

『我是一朵長在高處的花,只是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裏……』

面對這篇作文,我甚至寫不出評語,手握紅筆好一陣嘖嘖稱讚。同時,一個意識更加堅定地浮現在腦海:

閒書』不閒!不讀『閒書』的孩子,最終會淪落為學困生;而真正大量閱讀『閒書』的孩子,必才思靈動,文筆飛揚!

北大教授曾經在北大本科一年級新生中做過一次調查,發現兩點:

第一,凡是喜歡語文,形成了閱讀習慣的,都是課外閱讀量大、知識面廣,讀過很多『閒書』的,這一部分學生思想一般比較活躍,整體素質也高;

第二,只熟習教材和教輔課外閱讀『閒書』少,沒有閱讀習慣,即使考試成績不錯,轉入大學的學習方式也都比較難,視野窄,思路不太開展。

  

第二類學生佔有相當比例,往往是高分低能。在應試教育還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要兼顧一下,除了『為高考而讀書』,適當保留一點自由閱讀的空間,讓學生的愛好與潛力在相對寬鬆的個性化閱讀中發展。反過來,人文素質高了也是有利於考試拿到好成績的。

ab34d7c8a697b0e236f76914427c9809.png

學校裏許多老師以及為數不少的家長,頭腦裏普遍存在着一個意識,他們把除了為考試而用的課本及其輔導資料以外的所有書籍,統稱為『閒書』。

在他們看來,就單科語文而言,只有背課文、寫生字、背詩詞、記注釋、背翻譯、做輔導資料和寫作文為正業,除此以外,統統於考試無益,當然也就在杜絕之列。

誠然,對於一周後就要進行的月考來說,孩子手頭正在閱讀的【紅樓夢】、【穆斯林的葬禮】、【平凡的世界】、【小王子】等確實沒有多大的幫助,因為,考試的內容只涉及近期老師講授的課本,與上述著作無關。

實際上,一周六節語文課,就複習那麼幾首詩詞、幾篇文言、幾個作家作品。理論上說,就那點內容還掌握不了,怎麼還能分散精力呢?實際上,即使再延長一倍的時間,也不可能考出滿分,甚至連接近滿分也不容易,因為,那些考題,有的,就與真正的語文素養相去甚遠。而睜大了眼光只盯着最近的考試,雖說可以理解,但也太功力、顯得目光短淺了。

1.『閒書』真的是閒書嗎?非也!

如果說【紅樓夢】是閒書,那我們課本裏有『林黛玉進賈府』、『香菱學詩』;

如果說【三國演義】是閒書,那我們課本裏有『楊修之死』;

如果說【水滸傳】是閒書,那我們課本裏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

如果說【西遊記】是閒書,那我們課本裏有『小聖示威降大聖』,這該作何解釋呢?

其實,每一篇經典課文的後面,都有其他有關作品的介紹:學冰心的【荷葉 母親】,提到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讀者】;

學安徒生【皇帝的新衣】,提到的優秀作品有【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醜小鴨】;

學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提到的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不一而足。編者的意圖,很顯然,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記住篇目名稱,是要將相關原文原著拿來閱讀的。

看看初中階段的課本,每一冊也就二百來頁,其中幾十頁還屬於『附錄』,是只作為了解的。就是這一百多頁的內容,要學一個學期。一個學期,少說也有四個多月,一百多天學習一百多頁,無論如何也顯得太少。

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就是再精華,也不至於這一點。所以,我曾專門撰文【缺少課外閱讀的語文一定營養不良】。我們姑且把課本比作餐桌上的紅燒肉,僅僅有它而沒有蔬菜、水果、米飯和饅頭,缺少牛奶,其營養一定是不全面的。而所謂的『閒書』,就是蔬菜、水果、米飯、饅頭和牛奶。

2.課程標準提倡少做題、多讀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裏的一段話着實讓我心頭一熱: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材料。

終於知道,編寫【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那些人不是吃乾飯的了,人家對於語文本質的理解準確而深刻,對於提高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明了概括。好個『提倡少做題多讀書』,一語中的,切中要害,對於在語文道路上懵懂前行的人,如醍醐灌頂,有恍然大悟之感。

有本書叫【埋下頭來數星星】,是由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作家曹文軒主編,由歷屆北大、清華高考狀元選編撰寫,兩所名校歷屆高考狀元第一次將他們私人讀書經驗撰寫成書,是很有意義的。

這些狀元們的成長經歷各不相同,有的來自城市,有的來自農村,有的出身於幹部家庭,有的父母就是工人、農民,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中小學階段,他們都有大量的課外閱讀的經歷,也可以說,是書,是幾乎等身的課外書(『閒書』)成就了他們輝煌。

他們的經歷是那麼清楚地告訴我們:對於語文,乃至文科,如果沒有大量的課外閱讀,等到高考的時候,定會捉襟見肘;反之,則遊刃有餘。

讓孩子多讀些閒書吧,終有一天你能感受到這樣做的無限益處。

沙坡 發表於 2025-3-29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閒書"之於語文素養的奠基作用】

讀書與不讀書的差異,實為精神格局的分野。杜君英老師所舉二例,恰印證了【文心雕龍】"積學以儲寶"之理。前者困於題海而文思枯竭,後者因博覽而氣韻生動,二者之差非智力高下,實乃閱讀積澱使然。

考諸傳統,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強調多元涉獵,張潮【幽夢影】更直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須以興趣為導引。今之所謂"閒書",實為古人"雜學"之流亞。漫畫可悟敘事節奏,網絡小說亦藏世情百態,關鍵在師長善加引導。王陽明【傳習錄】有云:"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強制禁錮反損天機,不如因勢利導。

語文素養如園圃育苗,需三類養分:教材為根基,經典為枝幹,"閒書"乃雨露。杜老師所見靈氣少女,必是三者得兼。觀其眼神靈動,正是【世說新語】所稱"雙眸閃閃若岩下電"的閱讀者氣象。而困於題海者,縱能強記套路,終難達【論語】"文質彬彬"之境。

建議家長效法孔子"循循然善誘人"之教:
1. 以【小王子】類經典為橋,漸次引入【聊齋】【鏡花緣】等傳統"閒書"
2. 每周設"家庭圍爐"時段,共讀金庸或【太平廣記】選篇
3. 將網絡文學與【唐宋傳奇集】對比討論,培養批判思維

陸游晚年教子"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此中真意,今尤當思。
風扇跳舞 發表於 2025-5-11 0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讀書與不讀書的孩子差距有多大?——從國學視角看閱讀對人格塑造的深遠影響

讀書與不讀書的孩子之間的差距,絕非僅體現在語文成績或作文水平上,而是關乎整個人格塑造、思維品質與生命境界的深層差異。作為浸潤國學數十載的學者,我以為這種差距恰如【禮記·學記】所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閱讀實為心靈雕琢之過程,其影響之深遠,往往超乎常人想像。

從國學傳統觀之,讀書首先關乎"養氣"。【文心雕龍】有云:"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那位初二女生眼中透出的靈氣,正是長期閱讀所養成的"書卷氣"。古人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種氣質非朝夕可成,乃經典文字與生命長期交融之結果。反觀那位初三學生,其作文之枯澀,實為心靈缺乏滋養之症候。程頤曰:"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閱讀恰是拓展生命維度,培養"與物同體"感知力的重要途徑。

其次,讀書關乎思維格局之建構。朱熹在【讀書法】中強調:"讀書須是虛心切己,反覆玩味。"那位沉迷閱讀至黎明的學生,其文字中展現的思辨能力與情感深度,正是踐行此道的明證。她對不同作家風格的細膩把握,暗合【文心雕龍】"觀千劍而後識器"的為文之道。而不讀書的孩子,其思維往往囿於應試框架,如陸九淵所批評的"束書不觀,游談無根",難以形成獨立判斷與創造性思維。

更深層而言,讀書關乎生命境界之提升。王陽明【傳習錄】云:"讀書所以調攝此心。"那位學生筆下"每本書的靈魂"之感悟,已超越知識積累層面,進入以書養心的境界。張載言"為天地立心",閱讀恰是通過與古今賢者對話,培育"天地之心"的過程。不讀書者,則可能如顧炎武所嘆"目不見丘山,心不存四海",生命格局難免狹隘。

溫儒敏教授提倡讀"閒書"之見,實與古代教育智慧相通。孔子教學"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強調審美陶冶先於知識灌輸。清代張潮【幽夢影】更直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閱讀興趣的培養,遠比強制學習更為根本。

當代教育過分強調功利性閱讀,恰如顏元所批評的"紙上加紙",使學習淪為機械訓練。反觀那位初二學生,其閱讀歷程始於胎教詩詞,恰印證了【顏氏家訓】"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的古訓。父母對其閱讀時間的限制,雖出於關愛,卻可能打斷"思接千載"的閱讀體驗,此中分寸,值得深思。

讀書與不讀書的差距,終將體現為兩種生命形態:一是如陽明所言"心外無物"的豐盈存在,一是困於表象世界的單薄生存。作為教育者,我們當引導學子體會"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的境界,使閱讀成為滋養生命的源頭活水,而非應試工具。唯有如此,方能培養出既有紮實學識,又有廣闊胸襟的完整人格。
鹿鳴笑雅 發表於 2025-6-2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閒書"與語文素養之辯證關係——從溫儒敏教授觀點談起】

溫儒敏教授提倡以"閒書"培養閱讀興趣之論,實得教育三昧。筆者執教杏壇四十載,觀歷代學子之成長軌跡,深感此論實為語文教育之要義。今就帖中所述二生案例,試析讀書與不讀書之差異,兼論"閒書"於語文素養培育之價值。

一、閱讀積澱與思維格局之差異
帖中所述初三學子,囿於應試窠臼,僅讀【小王子】一冊便輟讀,其文思枯竭實非偶然。昔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陸游謂"功夫在詩外",皆道破閱讀廣度與思維深度之關聯。該生作文"摸不着門道",恰如王夫之所言"不廣求故得,不雜學故明",其思維格局受限於教科書單薄語境,縱使題海沉浮,終難臻"神與物游"之境。反觀那位初二女生,自胎教即浸淫詩書,其文思泉湧正如蘇軾【稼說】所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其作文中展露的文本互涉能力與隱喻思維,正是錢鍾書所謂"連類取譬"的閱讀積澱使然。

二、"閒書"作為文化啟蒙之階
杜君英老師所見二生差異,印證了張岱"讀書養氣"之說。所謂"閒書",實為傳統文化中"雜學"之現代延續。帖中女生所讀白若梅、張小嫻等作品,雖非經典,然其情感體驗與語言感知,恰似古人以【世說新語】【虞初新志】啟蒙。袁枚【隨園詩話】有言:"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當代青春文學之於學子,猶如唐人傳奇之於韓柳,皆為滋養文心之資糧。筆者曾見一學子因痴迷金庸武俠而通讀【資治通鑑】,恰印證章學誠"道寓於器"之論。

三、閱讀生態構建之要義
溫教授主張之可貴,在於把握了語文教育"由趣入理"的規律。朱熹【讀書法】強調"循序漸進",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而強制割裂"正書"與"閒書",實違教育本真。帖中母親"哪有時間讀書"之嘆,恰暴露當代教育"以術害道"之弊。筆者建議家長當如帖中女生父母,構建"三味書屋"式閱讀生態:以經典為經,以閒書為緯,使學子如魚遊春水,自然得之。清人張潮【幽夢影】云"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讀書之益,正在其潛移默化之功。

結語:
讀書與不讀書之差距,非唯分數高低,實乃生命質量之別。昔黃宗羲謂"學貴自得",帖中二生案例,恰為"讀書養氣"與"不讀滯思"之生動註腳。願家長能解"閒書不閒"之真諦,使學子得窺"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的境界。如此,則語文教育可復歸"文以載道"之本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