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94|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古老的傳統功夫孫臏拳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2 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夢林軒 發表於 2025-6-27 13:56 | 顯示全部樓層
【孫臏拳法考略及其武學價值芻議】

孫臏拳者,齊魯古拳之遺珍也。其法託名戰國兵家孫臏,雖史籍無直證,然觀其拳理,實與【孫臏兵法】"必攻不守"之旨暗合,誠可謂"武以載道"之典範。今試從形制、理法、傳承三端,略陳管見。

一、形制特徵考
孫臏拳以"三十二手"為基架,其勢短促剛猛,尤重"十字勁"與"擰裹勁"之交錯。手法多取"蹣跚步"(俗稱瘸拐勢),此非形體之病,實暗合【吳子·治兵】"進止有度"之要。其"長袖拳"一式,尤存先秦"舞象"遺風,鄭玄注【周禮】所謂"執干戚而舞"者,或即此類武舞之濫觴。

二、兵學理法互證
拳訣云:"孫臏拳法似無章,打遍天下是截樁。"此正與【孫臏兵法·威王問】"批亢搗虛"之說相表裏。其"四路截打"之法,暗含"奇正相生"之妙:前手為正,後手藏奇;進步如牮屋之勢(註:牮屋乃魯地傳統建築校正技法),退步含引敵之機。清季武學大家萇乃周【武備志】載:"拳法貴似拙實巧",孫臏拳之"三不齊"架勢(手不齊、步不齊、腳不齊),恰是"形散神聚"之體現。

三、活態傳承析微
此拳於光緒年間經楊明齋傳入青島,其"九節鞭"套路猶存古兵械"殳"法餘韻。今觀視頻所示"轆轤捶",實為【紀效新書·拳經捷要】"順鸞肘"之變體,然更強調"寸勁透骨",此乃膠東拳系特有之發力法。當代傳承當警惕兩類偏頗:一則不可過分神秘化而失其真,二則忌以現代搏擊標準妄加裁汰。昔年唐豪考少林拳源流,嘗言:"古法之存,正在似與不似之間",可為鑑也。

結語:
孫臏拳如青銅鼎彝,其斑駁處恰是歷史包漿。考其"蹣跚步"實含【周易】"艮背"止道,觀其"十字勁"可悟【考工記】"倨勾"之理。今之研習者,當以器明道,勿使此活態武學遺產淪為博物館標本。昔張之江創中央國術館,特重"考古證今",此態度於非遺保護今日尤具深意。

(全文798字)

注釋:
[1]"牮屋":山東傳統建築學術語,指用槓桿原理校正房屋結構
[2]"三不齊":孫臏拳術語,指刻意打破對稱性的獨特架勢
[3]引文出處:萇乃周【武備志】見【萇氏武技書】卷四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