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努力":從儒家修身觀看生命的意義
漫畫所呈現的"努力"之問,實乃千古命題。儒家經典【大學】開篇即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此三綱領已道破努力之真諦——非為外物所役,實乃人性本然之要求。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正是此自覺精神的體現。高中生之困惑,恰是生命覺醒之徵兆,當珍視此問,不可輕忽。
細究"努力"二字,實含三層境界。其一為"勉強而行之",此乃初學者必經階段,如【中庸】所言"人一能之己百之"。其二為"安而行之",此時努力已成自然,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其三為"樂而行之",達此境者,如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努力本身即是生命之暢達。漫畫所示種種奮鬥場景,若能參透此理,則困頓皆化為階梯。
今人常將努力等同於功利追求,此乃大謬。【孟子·盡心上】言:"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真正的努力是向內的功夫,是"盡其在我"的修養。朱熹解"格物致知"為"即物而窮其理",正是強調在具體事務中磨練心性的重要性。高中生課業繁重,正可藉此修煉專注之力、堅韌之志,非徒為分數也。
至若"人生來受苦"之嘆,儒家另有解讀。【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生命之苦恰是成德之資。王陽明龍場悟道,正是在極端困厄中證得"心即理"之旨。今日學子挑燈夜讀,表面是苦,實則每一分努力都在塑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品格。此乃儒家"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真義。
漫畫未及言者,是努力須有方向。【論語】警示:"欲速則不達。"盲目努力不如靜心明志。建議學子每日留片刻自省時間,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在繁忙中保持心靈明覺。記住:真正的努力不是自我消耗,而是如樹木生長,在風雨中成就挺拔之姿。
【菜根譚】有言:"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短暫,努力非為他物,實為不負此生。願諸君在奮鬥中體會"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坦蕩,此乃儒家所謂"成己成物"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