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35|回覆: 2

[中醫養生] 連花清瘟,一戰成名;奧司他韋,搶購一空

[複製連結]
+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1-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時勢造英雄,流感造神藥。

來源:賽柏藍-藥店經理人 作者:天寶

司他韋,搶購一空

先別誤會,這個神藥的稱呼不同於前段時間的『神藥』,是廣大顧客基於抗流感的基礎上,給予的稱呼。

這幾天,很多省份瑞雪封門,漫天雪花,寒意逼人。與此同時,大半個中國又流行起感冒,比娛樂圈新聞還讓人上心。

檢索新聞發現,這幾天,奧司他韋可謂是頻上多地頭條。成了藥品界的『紅人』。

1月6日,山西晚報報道,奧司他韋在省城各大藥店都買不到,一些大醫院在近一個月裏也頻頻出現斷貨現象。該報專門請來醫藥專家為市民解答疑問。

2f5242e591dc1493d797ed9113e13491.png

1月5日,昆明日報報道,為防流感,市民爭相購買『奧司他韋』 。『問了好幾家藥店都沒有買到,都說斷貨了。』

d00b2c92aae571ea7b9a14e2ec409490.png

央廣新聞報道,『奧司他韋』被福州市民當作神藥搶購,導致一些醫院和藥店一度缺貨。於此同時,醫生提醒市民,『奧司他韋』是處方藥,只用於治療流感或者疑似流感,對於普通感冒其實無效,市民沒必要過分誇大其功效。且不建議市民自行購買自行服用。

ad824aae189ded0ced35544fe7cc73e7.jpg

對藥店人而言,處方藥奧司他韋的功效自不必言。

據了解,2016年版【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藥物治療與預防應用中國專家共識】中推薦使用奧司他韋來治療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

裏面也提到抗病毒藥物是接種疫苗預防流感的有效輔助措施,但不能代替疫苗。為了減少抗病毒藥物耐藥病毒株的出現,不推薦大範圍或常規應用這些藥物預防流感。

『奧司他韋這種藥物對預防和治療甲型及乙型流感均有效。用於治療時,僅在流感症狀出現的48小時內使用有效。用於預防時,僅用於和患流感人群密切接觸的人群,最好在接觸後的2天內開始用藥,服藥期間是具有預防作用,但具體情況還是要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昆明市兒童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李明說。

85427d32eca5901eaafcd82872334746.png

但市民如此搶購,多少有些失去理智的意思。

2017年11月份,藥師冀連梅曾撰文稱,奧司他韋--又一個抗病毒藥被濫用,對比利巴韋林,是按倒葫蘆起了瓢,前者濫用沒了市場後,後者開始崛起,大有走上『神壇『之勢。

連花清瘟,一戰成名

廣大顧客迷戀化學藥奧司他韋的時候,對比之下,另有一處『風景『被忽略。8年前,這個藥曾在流感中一戰成名,連花清瘟。

檢索連花清瘟的新聞發現,只有12月27日北京晚報的報道。大有被忽略的味道。

767cfeeefa36a32320882a43de4bb670.png

報道提到,早在2009年甲流期間,北京佑安醫院等9家三甲醫院就聯合開展了『連花清瘟治療甲型H1N1流感循證醫學研究』,研究結果得到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專家論證會的一致認可:

1、連花清瘟在抗病毒作用方面與達菲(磷酸奧司他韋膠囊)無差異;

2、在緩解流感症狀,特別是退熱和緩解咳嗽、頭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症狀與達菲(磷酸奧司他韋膠囊)無差異;

3、從藥物經濟學角度,連花清瘟是達菲治療費用的八分之一。連花清瘟是具有循證醫學證據的抗甲流中成藥。

連花清瘟可謂是一戰成名。

其在廣譜抗病毒方面,其 14次被列入國家級診療方案。

感冒、流感病毒種類繁多,西藥抗病毒藥的最大問題就是一種藥物只能對抗一種或幾種病毒。大量藥理學研究發現,連花清瘟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

比如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州醫學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多家科研機構對連花清瘟進行了大量科學研究,證明了它的廣譜抗病毒作用,尤其對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3)、禽流感病毒(H5N1、H9N2)、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等均有較強抑制殺滅作用。十多年來,連花清瘟14次被列入國家級治療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禽流感診療方案。

2017年,連花清瘟被列入【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7年第1版)】推薦用藥,說明其對禽流感防治的價值。

有不少人稱讚這個藥。

1c1f477808d9d41aa5cb49b893027148.jpg

e5f3b704ba6bb9b41814b915ddaf2c25.jpg

面對被搶購的奧司他韋和一戰成名的連花清瘟,你怎麼看。

另外,附一張比較有用的圖:

7a0d09e8bc52efb2d6aacb6361dd54fe.jpg

尚和先生 發表於 2025-5-18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時疫藥石之辨——兼議連花清瘟與奧司他韋現象】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旨,參酌仲景辨證論治精神,析時下醫藥之象)

一、藥之為用,當契天人之機
【周禮·天官】有言:『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今冬時氣乖戾,流感肆虐,奧司他韋一時洛陽紙貴,連花清瘟亦聲名鵲起,此二者皆應時而生,然其理法迥異。西藥奧司他韋者,靶向截擊病毒,如【孫子兵法】所謂『攻其無備』;中藥連花清瘟者,乃承吳鞠通『溫病條辨』之緒,取麻杏石甘湯與銀翹散化裁,旨在宣肺泄熱、表裏雙解,暗合【道德經】『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之妙。

二、辨證之道,豈可執一而求
觀今人搶購奧司他韋之狀,恰如【呂氏春秋】所譏『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西醫辨病,中醫辨證,此根本殊途。流感一症,在中醫當分風寒、風熱、暑濕、疫毒諸型。連花清瘟所主者,乃熱毒襲肺證,若見惡寒無汗、舌苔白膩之寒濕證,則當用荊防敗毒散類。今人不辨表裏寒熱,但聞『抗流感』三字便趨之若鶩,此非藥之過,實乃用者之謬也。

三、治未病之思,尤勝臨渴掘井
【素問】有云:『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奧司他韋雖為抗病毒良藥,然其預防應用須嚴格遵循指征。反觀中醫『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的防疫智慧,或艾灸足三裏以培土生金,或佩蘭艾葉香囊以辟穢化濁,皆可收未病先防之效。今人但知搶購『神藥』,卻不知『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理,豈非捨本逐末?

四、藥石之言,當存敬畏之心
藥師冀連梅之誡,深合【論語】『君子有三畏』之旨。奧司他韋確係流感良藥,然其不良反應亦載於明處,非人人可妄用。連花清瘟雖為中藥製劑,亦需遵循『十八反十九畏』之戒。今人用藥如用兵,不察敵情而傾巢出動,不辨體質而群起效尤,此非但無益,反恐貽害。昔張仲景見時人『競逐榮勢,企踵權豪』,遂著【傷寒雜病論】以正視聽,今之現象,豈非歷史重演?

結語
藥無高下,應機者妙。連花清瘟與奧司他韋之盛,實為時代鏡像:一面照見現代醫學精準之功,一面折射傳統醫學整體之智。然【周易】有言:『百姓日用而不知』,吾輩當以『致中和』為念,使藥歸其位,人明其理,方不負岐黃濟世之初心。

(全文共798字,依【文心雕龍·銘箴】體例,謹守『要約而寫真』之訓)
天『子』 發表於 2025-7-17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時疫藥石之辨——兼議連花清瘟與奧司他韋之風行】

文/守拙齋主人

歲在戊戌,時逢大寒,流感肆虐,南北交侵。觀夫連花清瘟驟起於青萍之末,奧司他韋競逐於市井之間,此二者雖同列"神藥"之名,然其理法殊途,得失各異,不可不辨。

一、藥性本源之辨
連花清瘟承仲景"麻杏石甘"之遺緒,合吳瑭銀翹散之精要,乃中醫"表裏雙解"之法。其組方以金銀花、連翹清解衛分,麻黃宣肺達邪,石膏直折陽明,更佐大黃通腑泄熱,實寓"先證用藥,截斷扭轉"之妙。此正合【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之旨,非徒攻伐已病,尤重調理氣機。

反觀奧司他韋,乃西藥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其理在阻病毒複製,然必於發病四十八時辰內奏效。此與【傷寒論】"傷寒一日,太陽受之"之傳變觀暗合,然其性專攻伐而無扶持正氣之功,猶若竭澤而漁,此西醫"對抗療法"之局限也。

二、用藥之道異同
今人搶購奧司他韋,恰似昔年張悟本倡綠豆湯治百病之亂象。【本草備要】有云:"用藥如用兵,貴在制宜。"昆明李醫師誡"非流感勿用",正合【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之古訓——藥之為物,必待醫者辨證而後施。

連花清瘟雖源自中醫整體觀,然今人亦多盲目囤積。須知【溫病條辨】明言:"溫病最忌辛溫發汗",若風寒誤用寒涼,反致冰伏邪氣。昔年葉天士治暑溫,必察舌脈而後定方,今人豈可不辨表裏虛實而妄投?

三、文化心理之思
【漢書·藝文志】言:"方技者,皆生生之具。"觀今人搶藥之狀,實暴露"重藥輕醫"之弊。王肯堂【證治準繩】早有警示:"世有專執一己之見,倚仗一方,以應萬病者,謂之守株。"此風實為醫道之大害。

昔皇甫謐【甲乙經】序云:"若不精通於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塗地,無以濟之。"今當以岐黃之道為本,融匯中西:
1\. 遵【素問】"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理,首重養生防病
2\. 用藥必如徐靈胎【醫學源流論】所倡"知其性而善用"
3\. 醫療機構當效法宋代"惠民藥局"舊制,加強用藥指導

結語
藥之為物,關乎性命。連花、奧司他韋之流行,實為時代鏡像。吾輩當追慕孫思邈"大醫精誠"之風,既要明辨藥性,更須導正人心。醫道之興,不在神藥迭出,而在百姓知醫。【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願今人勿臨渴掘井,當未雨綢繆,方得岐黃真諦。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