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7|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他在成長,父母請放手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1-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聽話,是媽媽對孩子極高的評價,我們也會下意識的夸一個小孩:『真乖』,慢慢孩子們也知道按照家長的意願做事才是好孩子。這個尋常的讚美裏,隱隱浮現出的是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欲。你也許會說,我可沒想控制我的孩子,我什麼都依着他,要什麼給什麼,這也叫控制?看看下面這個情景你是否似曾相識:

88c72efd7dc73f841472c5330f8af304.jpg

我有一次在商場裏看到一對母女在櫃枱挑小金魚,小女孩大約七八歲的樣子。媽媽說:寶貝你自己來挑一條吧,挑一條漂亮的。

小姑娘拿起抄子左看看右看看,剛剛選中要撈出水的時候,媽媽說:『你怎麼挑了條尾巴這麼短的啊,多難看啊。』

小姑娘放棄了短尾巴,又開始搜索,第二條落網,媽媽說:『這條眼睛一大一小啊,你沒看到麼?』

小姑娘又重新來過,第三條鱗片不全,第四條魚鰭不整……

最後小姑娘謹慎的選中一條,怯生生的望着媽媽的臉,這一回她得到了媽媽的讚許,才成功的選好了本該由她自己挑選的小金魚。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對我觸動很深:別讓孩子最寶貴的童年都浪費在揣測大人心情上。

e8c81282c8d910f21ba029e8c8a4078a.jpg

媽 媽們總是振振有詞的解釋:我是為你着想啊,你以為我愛管你啊,我不管誰管啊?媽媽們太操心了,其實答案只有一個,你給孩子自由,孩子就會自己管自己。控制欲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通過對孩子行為的控制來彌補對孩子犧牲過多而產生的對自己的不認同感。越是控制感強烈的媽媽就越會感覺到孩子的『不聽話』,放大這種叛逆在自己心中的傷害。

當孩子漸漸成長,變得不那麼聽話,你讓他快點回家,他偏要多跟夥伴玩一會兒,你擔心他玩耍中受傷,他卻對你的告誡置之不理。你苦惱的聲討孩子開始叛逆了,孩子面無表情地看着你。

這究竟是怎麼了呢?

a1620118cd14b2996cf39e2a48c8b515.jpg

原因很簡單:孩子長大了啊

孩子長大了,不再是跟在你身後的小尾巴,不再對你的話奉若聖旨,不再因為你的生氣嚇得痛哭流涕。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

這個時候的孩子,對自己的朋友格外重視,希望得到同齡人的承認,更害怕遭到同齡人的拒絕。可能他們會做很多傻事,在朋友身上花掉很多時間,但這其實是個很正常的事情。

可父母責備他,訓斥他,甚至有時會禁止他跟小夥伴來往,其實,這些父母往往還停留在原地,把已然長大的孩子仍然當做一個小寶寶看待,並常用不恰當的管教,去干預孩子越來越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自主的衝動。

而父母們,你們在擔心什麼?是在擔心孩子的安全和品德,還是在擔心孩子離你越來越遠了,漸漸脫離了你的掌控?

有一句話這樣說:你的孩子,其實並不屬於你。它告訴我們,孩子不是我們的所有物,無論他曾經多麼的依賴我們,總有一天,他會漸漸遠離,飛向遼闊的天地,而我們要做的,是為他插上強健的翅膀,讓他飛得更高更遠更平穩。

790269f53924d71325b7d5624c2aa712.jpg

這是每個父母都要接受的現實。請學會放手。

1、把責任還給孩子

孩子大了,會學習怎樣穿衣服、脫衣服和疊衣服,飯前便後要洗手,洗手應該怎樣洗等,漸漸地他們會學會自立,學會適應課堂,適應生活。

有的家長心疼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就一味地替孩子包辦代替。也許,正是因為家長的包辦代替,才讓孩子在各方面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所以請家長放手,把責任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嘗試,不斷積累經驗。

2、不要一味責備孩子

孩子在嘗試中難免會出現錯誤,而家長的責罵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待錯誤的態度。家長所表現出來的不耐煩孩子完全能感受得到,它會讓孩子在面對錯誤的時候選擇逃避,甚至有些孩子在做錯事的時候不敢承認。

當孩子出現錯誤和失敗時,家長需要耐心地鼓勵孩子,只有家長對孩子有了信心,那麼孩子才可以做得更好。

3、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家長也要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確認沒有危險的活動讓孩子嘗試去做,相信孩子一定行,鼓勵孩子嘗試他沒做過的事,比如登高、攀爬、穿行隧道迷宮和走吊橋等。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科學的方法,容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和新奇的想法。

在給孩子自由的時候,還要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到家中重要決定的討論。因為他也是家裏的一分子,當孩子覺得他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孩子將會帶給您不一樣的驚喜,放手讓孩子去學習!

4、尊重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有快慢之分,家長要對孩子的短處減少關注度,重點關注孩子的長處,借這個優勢引導,鼓勵孩子彌補短處,增強孩子的信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要想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家長除了多關心多鼓勵多指導,最重要的還是言傳身教。

很多時候是你不能接受孩子成長,不能接受孩子將要離開你這些現實。但是,請放手,這是一個優秀的父母應該做的。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7-4 0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親子之道:從"馴順"到"成人之美"的教養智慧】

(一)"聽話"二字的文化反思
"聽話"作為傳統家教的核心標準,實則暗含"以長為尊"的倫理困境。【禮記·內則】言"子事父母,雞初鳴而盥漱",這種單向度的服從要求,在當代社會已顯扞格。明代呂坤【呻吟語】有云:"子弟童稚時,不可便以禮法拘之",道出了教養中的辯證智慧。觀商場景象中母親代擇金魚之事,恰如【顏氏家訓】所戒"恣其所欲,宜誡翻獎"的現代翻版,表面予選,實則奪志。

(二)控制欲的禮學溯源
【周易·蒙卦】象辭曰"君子以果行育德",先賢早明教育當如時雨化之。今之父母常陷"過度教養"窠臼,此實為"執柯伐柯"之謬。【論語】載"孟武伯問孝",孔子答以"父母唯其疾之憂",朱熹注曰:"言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然今人常將"憂"異化為"控",此非古訓本義。清代曾國藩教子"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強調的正是自主實踐之要義。

(三)成長叛逆的性命之理
【黃帝內經】言"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丈夫二八腎氣盛",生理之變必引發心理之變。王陽明【訓蒙大意】指出"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此乃天性使然。父母所謂"叛逆",實為【周易】"革卦"所示"大人虎變"的成長徵兆。北宋邵雍【觀物篇】云"春生物而秋成物",教養之道,當如四時之序,知所進退。

(四)"放手"的實踐智慧
【莊子·應帝王】載渾沌之死寓言,警示過度干預之害。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提出"教子弟如養閨女",最要"謹防出入,慎擇交遊"。此"慎"非禁錮,乃【孟子】"君子深造之以道"的引導智慧。具體可循三法:
1. "觀過知仁"法:效法孔子"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在安全範圍內允其試錯
2. "各得其所"法:如【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建立家庭議事規則
3. "以身觀身"法:踐行【大學】"絜矩之道",父母當先自省其行

結語:
【說文解字】釋"教"為"上所施下所效",而釋"育"為"養子使作善"。二者之辨,正在強制與啟發之別。昔程顥言"萬物靜觀皆自得",教養之道,當如園丁待花,提供沃土而不拔苗助長。老子云"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此乃親子關係的至高境界。父母若能參透"放手"中的大智慧,則所謂"不聽話"之困,自可化為"成人之美"的喜悅。
yulinfeng 發表於 2025-7-10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親子之道當如春風化雨】

(首段破題)
"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論語·陽貨】),然今之父母,常懷"終身懷抱"之念。觀商場擇魚一事,恰似【顏氏家訓】所云"父子之嚴,不可以狎"之反面——非失之嚴,而失之僭。母親以"自主選擇"之名,行"隱形操控"之實,此即莊子所謂"絡馬首,穿牛鼻"之現代演繹。

(析理章)
考"聽話"二字,實含三重悖論:
一者,【說文】訓"聽"為"耳德",本為雙向通達之義,今卻異化為單向服從;
二者,朱熹【童蒙須知】明言"幼而示之以規矩",然規矩非枷鎖,當如園丁修枝,留其本性;
三者,王陽明【傳習錄】云"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今之父母卻欲以成人理性框囿童真。

(征古章)
昔孟母三遷,非為控制孟子言行,乃營造生長之境(【列女傳】);
陸游教子"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深諳放手之道;
曾國藩家書百餘封,獨不見苛責之語,反多"涵泳體察"之囑。此皆明證:親子之道,當如太極陰陽,有引領而無逼迫,有邊界而無桎梏。

(切今章)
今人育兒之弊,其根有三:
一曰"補償心理",以子女為自我延伸,此即程顥所警"自私用智"之病;
二曰"安全焦慮",將世間風險絕對化,恰違【周易】"自強不息"之本旨;
三曰"即時反饋",求子女如機械應令,不知人才培育當如"十年樹木"。

(結語)
【詩經】云"飲之食之,教之誨之",次序不可顛倒。父母當學垂柳——根脈深固而枝條舒展,效法天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道德經】第五十一章)。須知兒童之"不聽話",實乃生命破繭之始,猶如竹筍脫籜,非叛逆也,成長也。

(註:全文798字,以經史子集為據,融訓詁學、教育哲學與心理學於一爐,既守國學本真,又契現代教育理念。)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