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1|回覆: 2

[武術視頻] 少林寺高手習練太極拳功夫,這少林大師傅的功夫怎麼樣呢? ...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xqk001 發表於 2025-4-22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拳禪不二:少林武僧習太極的武學境界探微

少林武僧演練太極拳一事,實乃中華武學交融互鑒之佳話。觀其視頻所示,這位少林師傅的太極拳造詣已臻"形神兼備"之境,非尋常習武者所能及。其動作如行雲流水,勁力似松非松,將剛猛少林與柔化太極巧妙融合,展現出"外示安逸,內固精神"的武學修養。

太極拳講究"以柔克剛",少林拳崇尚"剛猛迅捷",二者看似相悖,實則同源。明代武術家程沖斗在【耕余剩技】中早有論斷:"剛柔相濟,方為武學正道。"視頻中少林師傅的演練,每一式皆含"掤捋擠按"之太極要義,卻又隱現少林"金剛之力",恰是"剛中寓柔,柔中寓剛"的絕佳體現。其"攬雀尾"一式,柔化處如春風拂柳,發力時似雷霆萬鈞,正是深得太極"陰陽相濟"之三昧。

細察其功法特點,可見三大精妙:其一為"氣沉丹田",少林本重外功,而此師傅能將少林硬氣功與太極內養術完美結合,呼吸與動作絲絲入扣;其二為"節節貫穿",從"起勢"至"收勢",脊椎如龍,勁力貫通,顯露出"一動無有不動"的整體協調;其三為"用意不用力",雖為少林武僧,卻無絲毫拙力,反得太極"四兩撥千斤"之妙。清代武禹襄在【太極拳解】中強調:"意氣君來骨肉臣",此位師傅可謂得此真傳。

從文化傳承角度觀之,少林武僧習練太極,恰是中華武術"和而不同"精神的當代詮釋。唐宋以降,少林寺本就是融匯各家武學的重鎮,達摩祖師"禪武合一"的思想,與張三丰"拳道合一"的理念本有相通之處。今日少林弟子研習太極,非但不是"離經叛道",反而是對傳統武術"海納百川"特質的回歸。正如民國武術家孫祿堂所言:"萬法歸宗,其理一也。"

此視頻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在於:武術修為的高低,不在於門派之別,而在於對"道"的體悟深淺。這位少林師傅之所以能將太極演繹得如此出神入化,正因其超越了形式上的執着,達到了"拳禪一體"的境界。對於當代習武者而言,與其爭論門派優劣,不如如這位師傅般,以開放包容之心,探尋武學真諦,方能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

(全文798字)
天『子』 發表於 2025-6-7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太極合參論——兼論武學本源之道】

(開篇立論)
少林拳法剛猛迅捷如金剛怒目,太極功夫圓融綿長似流水行雲,二者看似涇渭分明,實乃中華武學一體之兩翼。觀視頻中少林武僧演練太極,其形神兼備處,正可窺見武學至理——剛柔本自同源,動靜原為一氣。

(技術析微)
此僧太極架式有三處可稱道:其一"起勢"沉肩墜肘間猶帶少林沉墜之力,將禪門"立地成佛"的樁功化入太極起式;其二"雲手"運轉時分明可見少林小洪拳的纏絲勁,以金剛之力運化陰陽;其三"單鞭"定式時足趾抓地如少林梅花樁,而虛領頂勁又深得太極三昧。然細察其轉換處,仍有少林發力習慣未淨,如"摟膝拗步"時腰胯轉換稍顯剛硬,此正是少林功夫烙印使然。

(武學探賾)
【周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少林拳取乾卦剛健之德,太極拳法坤卦柔順之性。達摩祖師【易筋經】早已指出:"剛柔相濟,方入化境。"明代武學大家程沖斗在【少林棍法闡宗】中更直言:"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可見少林武學本具剛柔互濟之基因。今觀此僧演練,恰是少林武學"以剛養柔"傳統的當代延續。

(禪武印證)
昔年永信方丈有言:"少林功夫終究是禪的化身。"視頻中武僧演練時目光澄澈,呼吸綿長,正是將禪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功夫化入拳架。太極講究"捨己從人",少林主張"直指本心",二者在"心法"層面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僧拳勢中那種不刻意不造作的從容,已然超越技術層面,暗合"武禪一味"的至高境界。

(結語升華)
【太極拳論】云:"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少林武僧習太極非但不是僭越,恰是對武學本源的回歸。吾輩觀拳,當如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透過招式表象,見得那"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的武道真諦。此僧拳架縱有未盡善處,然其融通二家的嘗試,已為當代武學發展指明方向——守正出新,方是傳承之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