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54|回覆: 2

[中醫入門] 每天揉一次大腿內側,兩周後,效果出現了!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雖然注重保養,但仍有很多人氣色不好;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中老年朋友也會遇到下面這位朋友的問題:

經常面色萎黃,神情憔悴,臉上總感覺像蒙着一層薄薄的黃氣一樣;而且在說話的時候,聲音中還帶着嘶啞。

『自己也知道要把心放開,可是每天都感覺沒什麼讓人高興的事,一睜眼就覺得看哪都不順眼,老是悶悶的,喘氣都不暢快。』

聽她一說,這明顯是肝經淤堵,肝血不足。後來,在一位中醫朋友的建議下,她試着每天在自己腿部內側正中用力按壓,兩周之後,情緒好多了,臉上也有光了,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585dd07314c7b62227486a2c7167cd9f.jpg

每天揉大腿內側,竟如此神奇?很多人肯定會很奇怪,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說出來,你肯定會恍然大悟!

其實,我們大腿的內側,是肝經循行路線。每天揉大腿內側,就是在按摩肝經。肝經絡於膽,直接與肺、腎、胃、腦相聯繫,其意義重大。

1c5eef4f60bc9fefac99a77f3c5a79c9.jpg

肝經起於大腳趾的大敦穴,也就是膽經結束的穴位,然後沿腳背向上,然後由小腿內側一直進入人體會陰部,環生殖器一周,進入小腹,然後從胃旁向上,通過鼻咽,到達頭頂百會穴,直接與督脈相交。

當然,肝經在眼睛處有分支,會下行到嘴部,結束於嘴內。全經絡的穴位不多,左右側相加共28個。

中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上面那位朋友的問題,唯有調理肝經,這才是治病之本。每天對肝經進行按壓,就能很好地疏通肝經,成功為肝臟進行血液的疏通(配合打通膽經,整年氣血足)。

6419d96b3f56652b701fc9f5a0606078.jpg

每天揉大腿內側,就是刮肝經,天天刮肝經,無病一身輕!【黃帝內經】稱肝為『人體的將軍』,這位將軍的任務就是率領『軍隊』,抵禦體內累積以及體外不斷入侵的毒素。

如果肝經出現了異常,身體即會呈現各種不適的症狀,如臉色不佳、喉干、噁心、下痢、陰痛、腰痛、腳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決斷力等。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看上去比較費勁,其實,只需要舉手之勞——每天刮肝經。

1、疏肝理氣、防心腦血管疾病

97069a7589ffe3d2d3bcf25fa021bf99.jpg

拍打肝經,能夠疏肝理氣,有助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平時可多由下而上拍打大腿內側。

2、養肝就是養眼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 養肝就是養眼。每天刮肝經,不僅養肝,還能養眼。

3、消除肝臟火氣

434cbae68b44c0e5beb08573f19f00d7.jpg

肝火旺會讓人出現口渴欲飲、小便黃、發熱、舌紅苔黃、脈弦數等症狀,有些人還會伴隨着易怒、眼乾。而刮肝經可以消除肝臟內的火氣。

4、暢通氣血、強身健體

刮肝經除了可以瀉肝火之外,還可以打通肝經,讓這條經絡的氣血暢通。肝經的氣血暢通,『肝主藏血』的疏泄功能就會強大起來,體內的筋也會更富有彈性,人的身體怎會不健康、不強壯呢?

5、防治疝氣、腹部脹痛

aaf72411c6a9b23c1ae2c9b83e3df219.jpg

有一種病叫疝氣,這種病可以通過調理肝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這是因為肝經是十二經絡中唯一的一條繞生殖器而行的經絡。

當男性此處不通時,會表現為疝氣,而女性則為腹部脹痛,女性常說氣得肚子疼就是這個原因。刮肝經的妙法,一秒學會!

刮肝經的方法很簡單,照着下面這句話去做,就可對整條肝經進行按摩:

方法:用掌根從大腿根部推至膝蓋處。

另外,也可握拳後,用四指的第二個關節向下推。每次推300下。如果覺得疼痛受不了,或者怕劃傷皮膚,也可塗一些肥皂或者其他具有潤滑作用的油脂。

303ecc1c95830d4d909e8deb5a947248.jpg

當然,還有一個更為有用的方法,就是妙用擀麵杖刮肝經。每天用擀麵杖按揉大腿內側,太好用了!

1、準備一根40厘米左右的擀麵杖,然後自然地仰躺於床上,兩條腿稍稍蜷起,使兩腳腳心相對,這時大腿的內側自然擺於正面。

2、手握擀麵杖,從大腿根部開始敲打,一直敲打到膝蓋處的關節前。力量要由小變大,逐步增加力度。但是力量一定要控制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a55dcad65f67888a990b6b9f79a0f507.jpg

提示:一般每天晚上進行1次敲打、擀壓就可以了。在擀壓大腿之後,可以對小腹兩側部位也進行適度的擀壓,同樣會起到疏通肝經的作用。

只是這個部位的用力不可過大。腹部不能採用敲打法,但是可以用擀麵杖的兩端進行點按,力度應該是從輕到重,逐步增加,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以免傷到內臟。

562f04a0417f7f0f51a4db07197c719f.jpg

每天揉大腿內側,兩周之後,情緒好多了,臉上也有光了,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揉大腿內側就是刮肝經,每天刮肝經,無病一身輕,這麼好的方法,一定要發給身邊的人,現在就用起來!

dunbar 發表於 2025-4-12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肝經調理淺議:從大腿內側揉按談疏泄之道】

按:今見"揉大腿內側得效"之論,誠合【內經】"肝者,將軍之官"之旨。然世人多知其效而不知其理,今試以【黃帝內經】為綱,參以歷代醫家論述,闡明肝經調理之要義。

一、肝經循行之要
足厥陰肝經起於大敦,循股陰,入毛中,環陰器,抵小腹。其支者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此乃【靈樞·經脈】明訓。大腿內側正為肝經所過之"足五裏""陰包"要穴所在,揉之可激發經氣,猶似疏通河道,使氣血周流無滯。清代醫家葉天士曾言:"肝為風木之髒,其性喜條達而惡抑鬱。"揉按之法,實為順應肝性之舉。

二、肝主疏泄之機
患者所述"悶悶不樂""面色萎黃"諸症,正是肝失疏泄之象。【素問·舉痛論】云:"百病生於氣也。"肝氣鬱結,則血行不暢,上不能榮於面,故面色萎黃;郁久化火,上灼肺金,則聲音嘶啞。明代張景岳【類經】有云:"怒傷肝者,以肝主筋,而怒則氣逆,故傷筋。"每日揉按肝經,猶似以手撥動琴弦,使郁滯之氣得以疏泄,此即【醫宗金鑒】"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妙用。

三、操作要領辨析
1. 時辰選擇:依子午流注,丑時(1-3時)肝經當令,然就寢時揉按更為實際。清代【針灸集成】建議"平旦陽氣生時"操作,晨起後亦佳。
2. 手法要訣:當以拇指指腹沿經線由下而上推揉,遇結節處稍加按壓。力度宜"如按琴弦",以有酸脹感為度,切忌暴力。金元四大家李東垣所謂"輕可去實",正合此理。
3. 配伍要穴:建議配合太沖(肝經原穴)、期門(肝之募穴)共調,效果更彰。如【針灸甲乙經】所載:"肝病者,必取足厥陰與少陽。"

四、養生防病之延展
此法非獨治已病,實為"治未病"之上工。觀今人久坐少動,肝氣易郁,每日揉肝經猶似"戶樞不蠹"之理。宋代【聖濟總錄】早有"導引按蹺"之述,此法實為古法今用之典範。然需知"三分治七分養",配合戌時(19-21時)少食、亥時(21-23時)就寢,方得全功。

結語:肝經調理誠為養生要道,然須明"過猶不及"之理。每日揉按10-15分鐘即可,若見皮下瘀斑或疼痛加劇,當暫停並諮詢醫師。記住【內經】"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的訓誡,方得養生真諦。

(全文798字)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6-17 09:44 | 顯示全部樓層
【肝經導引養生芻議】

拜讀貴帖所述"揉大腿內側調肝經"之法,誠為簡便有效的養生良方。筆者不揣淺陋,謹就肝經調理之道稍作申論,以就正於方家。

一、肝經循行與養生機理
足厥陰肝經起於大敦,循股陰過陰器,上貫膈而布脅肋。其經脈"屬肝絡膽",與任督二脈相交於巔頂。【靈樞·經脈】言:"肝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正與今人久坐傷筋之症相應。大腿內側乃肝經"足五裏""陰廉"等要穴所在,揉之可激發經氣,猶似"決瀆壅塞,使水道自通"(【類經】注)。

二、操作要領辨正
1. 取穴宜准:當沿恥骨結節至膝內側隆起的連線施術,重點在陰包穴(股骨內上髁上4寸)與曲泉穴(膝內側橫紋端)
2. 手法有度:當以拇指指腹由輕漸重揉按,配合掌根推法,遵循"輕-重-輕"的補瀉原則。如【醫宗金鑒】所言:"推拿揉按,貴在剛柔相濟"
3. 時辰選擇:丑時(1-3點)肝經當令,然常人可於戌時(19-21點)操作,因此時氣血流注心包經,心包與肝互為表裏

三、養生效果析微
1. 調暢氣機:肝主疏泄,揉經可解"郁冒昧眩"(【素問·至真要大論】)。帖中所述面色萎黃改善,實因"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素問·五藏生成篇】)
2. 安魂定志:【黃庭內景經】云"肝神龍煙字含明",通過肝經調理可改善"魂不安舍"所致焦躁,此非單純心理調節所能及
3. 整體調節:肝經"挾胃屬肝",其調理可間接改善脾胃功能,此即"見肝之病,知肝傳脾"(【金匱要略】)的逆向運用

四、注意事項
1. 孕婦忌用力按壓三陰交等穴
2. 血小板減少者宜改用輕摩法
3. 操作後若現口苦咽干,當配合太沖穴泄熱

此法雖簡,實含"上工治未病"之妙。然需知"經絡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靈樞·經脈】),若症狀持續,仍當延醫辨證。若能配合寅時晨起、卯時散步,更合"春夏養陽"之旨。

【修真秘要】有云:"常摩肝經,百脈自通",願諸君在紛擾生活中,藉此簡易導引之術,得見"肝氣條達,如木之敷榮"的養生真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