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31|回覆: 2

[中醫入門] 仰望岐黃 - 脈診為何能輔助斷病?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7-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 其次,脈診為何能輔助斷病?

資料顯示是這樣的:

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於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

dc31e7de72f6bd10c78fd3b266de015e.jpg

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着密切的關係,而手太陰肺經亦起於中焦睥功能之狀況。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

但其實是貧號一直以來的一個心結,為什麼這麼小小的3個位置就能顯示出人體臟腑的變化失衡?為什麼對應到手太陰肺經這幾個點上的?

到目前為止,貧號尚未找到能說服自己的深刻道理,但是不知其所以然,並不妨礙我們知其然,貧號私下猜測,是不是五臟六腑的脈氣和寸關尺這裏形成了某種共振?又或者是五臟六腑的情況和手太陰肺經這裏的幾個穴位有一些特殊的關係?望高人指點。

蔣枇 發表於 2025-6-26 00:36 | 顯示全部樓層
【脈道精微探賾——論寸口三部診法原理】

夫脈診之道,肇自【內經】,詳於【難經】,而大成於仲景。今賢所惑"三指之下何以盡察五臟",實關中醫藏象理論之核心。茲從經學本源與臨床驗證二途析之。

一、經氣會聚之樞機
【素問·經脈別論】"肺朝百脈"之說,非獨指解剖之肺臟,實喻手太陰為十二經氣歸宗之海。太淵穴為八會穴之"脈會",猶百川之匯於海,其理有三:一則肺主氣而司治節,十二經之氣必借肺氣以敷布;二則手太陰起於中焦,脾胃化生之營衛,必由肺經轉輸。故【難經·一難】獨取寸口者,猶觀測江河之流量可推知上游支脈之情狀。

二、三部九候之玄微
寸關尺三部分候臟腑,乃天人相應之體現。考【脈經】所述:
寸部應天,主上焦(心/肺)
關部應人,主中焦(肝/脾)
尺部應地,主下焦(腎/命門)

此非機械對應,實為氣機升降之投影。張介賓【類經】釋曰:"寸口者,脈之大會...五臟六腑之所終始。"臨床可見:肝鬱者左關弦急,腎虛者右尺沉弱,此氣化感應之明證。

三、現代科學之印證
近年脈診研究表明:
1. 橈動脈處皮膚阻抗值隨臟腑病變呈現規律性變化(中國中醫科學院2017研究)
2. 寸關尺三部血流動力學參數與對應臟腑功能存在特異性關聯(【中西醫結合雜誌】2020)
此恰與【靈樞·動腧】"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之說暗合。

四、診法精要
然須明辨:
1. 脈診必合望聞問三參
2. 脈象乃動態氣機非靜態解剖
3. 需辨常脈(胃神根)與病脈

昔葉天士診脈能斷婦人經期,徐靈胎憑脈知患者將發癰疽,皆因深諳氣化感應之理。今人若執着於"穴位共振"之喻,反失中醫整體觀之本。蓋脈診玄妙,正在"以象測藏,以常達變"八字真訣。學者當於【脈經】【瀕湖脈學】中深求,更需臨證體悟,方得三昧。

(全文798字)
劉嘉玲好 發表於 2025-7-8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脈道樞機論——釋寸口三部診法原理】

夫脈診之道,本於【內經】,詳於【難經】,而驗於臨床。今觀所惑,實關中醫藏象理論之精微。試以經旨為綱,參以象數之理,為君剖之。

一、太淵為脈會之天機
【難經·一難】明言:"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者,何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此中玄機,當從三才之道解之:
1. 肺朝百脈之象:肺位華蓋,主宣發肅降,如霧露之溉,其經氣流注寅時(3-5時),恰值陰陽交泰之際。太淵穴處寸口,猶天地之樞機,能攝納諸經之氣。
2. 脈氣共振之理:現代生物全息論可佐證,寸口部位實為人體縮微投影。五臟之氣各有所主:左寸候心與膻中,左關候肝與膈,左尺候腎與小腹;右寸候肺與胸中,右關候脾與胃,右尺候命門與大腸。此非臆測,乃經氣共振使然。

二、中焦氣化之樞紐
【素問·經脈別論】云:"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寸口所以能候五臟者,正因:
1. 氣機升降之窗: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脾胃化生之營衛,必由肺經布散,故寸口可察中州運化之態。如右關脈弱,即現脾虛濕困之候。
2. 脈象生成之本:李時珍【瀕湖脈學】指出:"脈乃血脈,氣血之先,血之隧道,氣息應焉。"寸關尺三部猶若三焦之鏡,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合於【靈樞】"上竟上,下竟下"之診法。

三、三部九候之數理
王叔和【脈經】暗合洛書之數:
寸關尺三部,應天地人三才
浮中沉九候,合九宮八卦
左手主血,右手主氣,陰陽互根

今人以量子糾纏喻之,雖未盡合古義,然經脈之氣確有超局部傳導之性。譬如腎脈沉取不應,而尺部獨顯,此即經氣定向顯化之徵。

結語
脈道精微,非徒解剖可盡。昔扁鵲飲上池之水,能視垣一方人,今之學者,當以【內經】為基,參以臨證,漸悟"持脈有道,虛靜為保"之諦。至若窮理盡性,則【素問·脈要精微論】早已示其綱維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辛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七日午時| 2025/7/31/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