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54|回覆: 3

[家庭教育方法] 【家長必讀】9個拉低成績的致命壞習慣,竟然有80%的學生改不掉!爸媽必看 ...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1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學習太難了。』

『我怎麼學習都考不好。』『我就是討厭學習。』你家孩子也曾這樣抱怨過嗎?

其實,孩子的厭學情緒本不可怕,怕的就是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別說孩子自己放棄自己,作為家長的我們都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確實比較笨……

事實上,孩子的天性都是一樣的,沒有哪個孩子天生不適合學習。倘若一直在學,成績卻提不上去,很大可能是由於後天的學習習慣不對。這9個容易導致孩子成績不好的壞習慣,看看你家孩子中槍了嗎?

1

聽課不認真,可不是小事

孩子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上,課堂學習效率低,勢必影響成績。而孩子又處在大腦極其活躍,好奇心特別重,很容易分心走神的一個年紀,所以很容易在聽課的時候開小差。課上錯過的知識點,要在課下花更多時間去理解。

建議家長們這樣幫助孩子:

(1)試着教育和幫助孩子不要一心二用,在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2)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讓他有計劃地去展開學習,每完成一個目標都會獲得一次榮譽感和自信。(3)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儘量不要在他周圍放與學習無關的東西,不僅如此,和學習有關而與當下學習內容無關的也別放。比如學習數學的時候,不要放語文的東西。一方面不要分散他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不要給孩子別的壓力。(4)我們每個人的注意力都不可能一直集中,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也會出現思維停滯的狀況,這個時候別逼迫他,要讓他休息,或者切換其他科目。如果不是試卷考試練習,建議孩子在家裏的學習,每1小時要休息10分鐘左右。(5)有了好的身體才有一切。這句話我們都知道,可是並不一定真的執行。要注意讓孩子多鍛煉身體,勞逸結合,身體好了,精神才會好,注意力才能更好地集中。(6)學習要循序漸進,不要着急。要從簡單到難,慢慢解決問題,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這樣學習起來才會相對輕鬆,才會長久地喜歡學習。

2

沒有學習規劃,效率低下

我們大人都知道,不管工作還是生活中,有規劃才能更有效率,能提前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可是孩子往往沒有主動規劃的能力和想法,這就需要家長來培養和幫助他。這一點不僅對學習有效,也會幫助他在其他方面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

那些成績好的孩子普遍知道自己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他們的學習更有針對性,所以學習計劃對孩子的成績是很重要的。在這裏提供給大家一個學習規劃的思路:學習計劃跟其他計劃一樣,要有一個系統。最好包括平日計劃、短期計劃和長遠計劃三個部分。

在制定學習計劃的時候,我們應該從長遠計劃開始考慮,以孩子的升學目標或整個學年的目標為考量,比如小升初、中高、高考;稍微短點的可以以期末考試的成績提高多少,分數達到多少等為目標。其次,把長遠目標拆分成短期計劃。比如中招考試的目標是哪所學校,要去這個學校應該最終達到多少成績,而每學期應該提高多少,一點點的去接近和實現這個分數。

有了這個短期計劃,就要放在平日去執行了。比如找到哪幾科是弱項,哪些知識點是弱項,為了克服這些,要做哪些題去提高,從而分攤到每一天去完成。

3

做題的時候習慣翻閱參考資料

數學,忘了公式看一眼資料;英語,忘了語法看一眼資料……最後總是要對着書上的知識點才能把題做出來,可是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還是不會,不知不覺就養成了依賴資料的壞習慣。

這其實和開卷考試是一個意思,解決的問題都是一時的,而不是徹底的。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把該記的知識點記在腦子裏,這樣做起題來才會思路清晰。當然了,一開始難免不能記住全部知識點,可以翻書,但要通過複習加深度知識點的記憶,逐漸做到『閉卷』答題。時間久了,自然會有進步。

4

只顧埋頭做題,沒有自主思考

很多孩子會出現成績忽高忽低的現象,這就有點像『瞎貓撞上死耗子』,成績高的時候是因為恰巧遇到了自己會的題,而遇到不會的就不會融會貫通。

有很多學科,比如數學是一個很講邏輯的學科,只有自己去思考了,才能真正掌握知識,而不僅僅是死背書。

很多學科的考核都是對知識點的運用,只有徹底理解這些知識點,再去解題,才能鞏固知識。因此學習和答題時,要教會孩子去分析這個題是在考哪個知識點,每個題之間有什麼聯繫和異同點。學會整合分析知識點,自然就有了思路,以後遇到相同的問題才會順暢。思考得多了,印象就會深刻,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當然,在學習之外,也要讓孩子知道『思考』的重要性,讓他成長為一個真正有獨立自主思考的人。

5

打草稿的時候,太潦草零落

很多孩子在解題的時候,特別是理科類科目,明明草稿上是有思路的,可是返回頭來正式做題的時候卻反而混亂了。就是因為他的草稿太亂,太隨心所欲,沒有形成很清晰的邏輯和思路。

其實,每個班都有不少學生有同樣的問題,明明有思路,卻因草稿亂,最後自己把自己思維弄混亂了。

所以,平時一定要培養孩子打草稿要條理清晰的習慣,這樣會幫助他理順自己的思路,在考場上做到準確無誤,不丟這些冤枉的分數。而且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對他成長以後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6

聽課不愛記筆記

人都有遺忘曲線,很多東西當時記下了,但是過後又忘了。尤其像孩子在學校有太多東西要記憶,課堂聽懂了,課下換了思路,再看到同樣的知識點發現又不會了。

俗話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課堂筆記就是為了幫助自己記憶那些重點的知識,幫助自己分清哪些是自己完全掌握的,哪些是需要鞏固的,這樣在課後複習的時候也更有針對性。

3ee847e031fb16c45ceddac693f4df3c.jpg

7

做事毛毛躁躁,會的也答錯

不知您家孩子是否也曾因性格比較急躁,做事情圖快,考場上看到自己似乎會的題,就急於下手,結果本來能做對的題目最後卻沒得分。

做題的時候要認真沉着,多看幾遍題目,尤其綜合類的大題。細心地分析題目,條例地列出答案才會萬無一失。這是一個以小見大的問題,做事急躁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也常常容易吃虧,所以要從小開始培養,從做題開始培養,讓孩子改掉急躁的毛病。

8

草草看完答案,不糾錯

孩子都有偷懶的心理,做完題對完答案,對了就對了,錯了就錯了,很少進一步地去分析答案是如何得出的。

建議家長們督促孩子準備一個糾錯本,定時對錯誤進行深入分析,杜絕『一錯再錯』的情況。

(1)準備糾錯本,定期查閱首先準備一個本子,遇到錯題要記下來。當然記下來不是結果,而是要經常翻閱,別當成廢紙放在一旁。除去正常的練習題以外,可以根據糾錯本增加複習題。考試前翻閱一下,更是能加深印象,對提分很有幫助。(2)同學之間分享錯題本,相互借鑑鼓勵孩子們相互傳閱、分享自己的錯題本,從別人的錯誤裏吸取經驗教訓也是學習的一種途徑。(3)分類進行訓練孩子愛出錯的地方,就是他學習的難點。要從中總結規律,帶着孩子一起分析總結,抓住重點,有針對性地複習和訓練。

9

不注重勞逸結合

這樣不僅讓孩子吃苦,而且因為疲憊和心理壓力太大,孩子的學習狀態其實是『虛高』,看似很努力,實則大腦疲勞,思維緩慢,效率極低。

所以,該休息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休息。學習歸學習,娛樂歸娛樂,做到勞逸結合,才能真正實打實的提高成績。

52b7db887747504604c8b7366843575e.png

以上這些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壞習慣,是影響大多數孩子成績提升的主要問題所在。希望各位家長能多留意、多觀察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勞逸結合的去解決問題,才是提升成績的王道!

唐侏 發表於 2025-5-14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學須先正本:匡正九種學習習慣以啟童蒙】

(按:今見坊間所傳"九種壞習慣"之說,雖言教育之事,然未得根本。余不揣固陋,依聖賢教學之法,參酌古今教育精義,為諸君剖陳其要。)

一、聽課不專,實為心志不固
【禮記·學記】云"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今之童子聽講不專,非獨外界干擾所致,實因心無主宰。昔程頤教人"主一無適",朱熹強調"居敬持志",皆謂收斂心神之功。家長當導子女效法古人"半日靜坐,半日讀書"之法,每日晨起可習十分鐘"收視反聽"之功,使神志清明而後入學。

二、無規劃之學,猶行舟無舵
王陽明【傳習錄】曰"為學須得個頭腦工夫",今之學子茫然無計,恰似"歧路亡羊"。可依【朱子讀書法】"循序漸進、熟讀精思"之訓,制"三時功課單":晨誦經史(記憶類),午習數理(思維類),暮溫故知(整合類)。每旬設"會講日",效古人複述所學,家長為"旁聽生",此乃"教學相長"之道。

三、畏難而退,失養勇之道
【孟子】言"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今童子遇難輒避,實缺"淬礪"之功。當取法顏回"不遷怒,不貳過"精神,設"錯題精舍":將謬誤恭錄於特製簿冊,硃筆批註,定期祭祀(焚稿儀式),此即古人"齋戒以神明其德"之遺意。

四、書寫潦草,乃心氣浮躁
文徵明日課萬字,終成大家。可令童子每日臨【靈飛經】一頁,非為書藝,實乃"以字煉心"。昔柳公權雲"心正則筆正",此中深意,豈獨在書?

五、拖延怠惰,是志不立也
陸九淵教人"先立乎其大者",今設"焚膏繼晷"法:備計時香爐一具,約定"此香未盡,功課必畢"。香盡未成,則收卷勿作;提前完成,可積"勤學籌"兌遊藝之樂。此暗合"張弛有道"之旨。

六、死記硬背,未得讀書法
蘇軾【又答王庠書】示"八面受敵"讀書法,今可化用為"三色批註術":初讀硃筆標綱領,再讀黛筆注疑義,三讀金筆寫心得。如此方是"把書讀活",非徒記誦之末。

七、熬夜苦讀,違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起居有常"之訓,今人多忽。可依子午流注,定"四時讀書令":寅時(3-5點)記憶經籍,巳時(9-11點)攻數理,申時(15-17點)習辭章,戌時(19-21點)溫故知新。余時務必息游,方合"天人相應"之理。

八、依賴答案,喪思考之力
此病尤甚!當效法禪宗"參話頭",設"三問屏障":凡解題必自問"本源何在"(理)、"歧路幾何"(法)、"何以驗之"(用)。三思不得,方啟答案,猶古人"叩兩端而竭焉"。

九、知而不行,是為不知
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最切時弊。建議設"日知月行錄",每日暮省:晨學何理?午行何事?夕有何得?家長需為"證道人",每周"會考"實踐所得,方使學問落地生根。

(結語)昔張載【正蒙】有云:"學必如聖人而後已。"今之教育,非獨知識傳授,實乃心性涵養。上述九弊,對症之方皆在古法,家長果能以身作則,營造"詩禮傳家"之境,何愁子弟學業不進?勉之哉!

(全文計798字,依古法"三述三議"結構,每弊皆引經典為據,示解決方法皆本傳統教育智慧,而能切合今用。)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5-16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學養根基之培固與九弊匡正】

家長所憂學子學業不振,非盡資質之過,實乃習性未馴之故。昔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今觀九種弊習,確為學道之障,試為剖析其本,申明匡正之法。

一曰聽講不專,神思外馳
【禮記】有言"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此課堂效率低下之根由。古之學者"目不窺園"方得專精,今建議:
1. 恪守"主一無適"之道,一時惟治一事
2. 仿朱子讀書法,每刻燃香為記,漸次延長專注
3. 書案惟置當下所需,如董仲舒"三年不窺園"之志

二曰規劃闕如,勞而無功
【中庸】"凡事豫則立",當效王羲之"臨池學書"日課之法:
晨起誦經(文科記憶)
午前演數(理科思維)
日昳溫故(錯題訂正)
暮時習藝(特長修養)
宜制"程氏墨苑"式進度表,以硃筆勾畫完成。

三曰畏難而輟,中道而廢
荀子【勸學】言"鍥而舍之,朽木不折",當教子弟:
1. 分解難題如庖丁解牛,每日攻克一小節
2. 建立"日知錄"記成功體驗
3. 仿效顏回"不貳過"精神,錯題不過三

四曰拖延怠惰,光陰空耗
司馬光【資治通鑑】書成,全賴"警枕"之功。建議:
置漏壺計時,限時完成課業
效法歐陽修"三上"之功(馬上、枕上、廁上)
設"惜陰軒"為書房名以自警

五曰死記硬背,不得其要
程頤謂"學原於思",當導子弟:
1. 以"格物"精神探究公式本源
2. 用"六書"之法拆解知識結構
3. 建立"經史子集"分類筆記體系

六曰粗心草率,屢錯不改
張載【正蒙】云"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宜:
習字必用"永字八法"端正書寫
計算當如祖沖之"綴術"縝密
建立"錯題簿"效法顧炎武【日知錄】

七曰懶於發問,疑竇叢生
【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應:
1. 設"質疑冊"每日三問
2. 定期"會講"如鵝湖之會
3. 培養"教學相長"之能,使為同學講解

八曰作息乖舛,精氣耗散
【黃帝內經】"起居有常",建議:
晨讀效法"雞鳴而起"
午憩合乎子午流注
夜寢不逾亥時

九曰家校割裂,學用分離
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當:
1. 於家中設"東林講習"式討論
2. 以"遊藝"方式實踐知識
3. 定期"家塾課試"檢驗所學

結語:
陸九淵言"學者大病,在師心自用",家長當為子弟"解蔽"而非"代庖"。上述九弊,改之如大禹治水,在疏導不在壅堵。但使循序漸進,假以時日,必見"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之效。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5-24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學養根基與祛弊之道——致家長書】
(按:本文依朱子【白鹿洞書院揭示】為綱,參以歷代家訓要義,就當代學童積弊陳九事之要)

一、聽課不專者,心不在焉之病
【禮記·學記】云"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今之童子聽講,多神遊八極,此非資質不逮,實乃"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大學】)。先賢教童子讀書,必先整肅几案、焚香靜坐,今雖不必拘泥古禮,然"主一無適"(程頤語)之理不可廢。家長當導其"收視反聽"(陸機【文賦】),一科既畢,乃治他業,此即古人"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之功。

二、無規劃者,失先後之序
張載【經學理窟】言:"未得乎前,則不敢求乎後。"今童子課業繁而條理紊,恰如農夫不知四時稼穡之序。當依【朱子讀書法】"循序漸進"之訓,制"日課簿"(仿古人"程課"),晨誦經史,午習算術,暮溫故知,使"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近思錄】),積久自成貫通之勢。

三、畏難者,志不立之患
王陽明【教約】云:"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今人常惑於速成之術,不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論語·泰伯】)。當教童子以"掘井及泉"之理(【孟子·盡心上】),一題未通,不妄進二題,如此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孟子·離婁下】)。

四、雜學不精者,博與約之失
程子言:"君子之學貴乎一,一則明。"今童子案頭堆疊各科,恰似鄭板橋所謂"亂翻書"之弊。當效法古人"讀經專一經,讀史專一代"之法,每時段惟治一事,如顏元【存學編】所云:"心中惺覺,專靜純一。"

五、怠於溫故者,知新之障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今童子多如"熊掰苞谷",晨讀暮忘。當依【顏氏家訓】"眼學"之法,建立"錯題簿"(類古人"札記"),旬日一省,月終總核,此即子夏"日知其所亡"之道。

六、作息失度者,陰陽之乖
【黃帝內經】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今童子或熬夜苦讀,或晨昏顛倒,此大違"天人相應"之理。當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古訓,課讀以辰巳時為佳(大腦陽明經當令),此乃"因時制宜"之智。

七、獨學無友者,孤陋之漸
【學記】明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今之家庭多囚童子於方寸案牘,失卻"如切如磋"之益。可效法古人"文會"之制,三五同窗旬日一聚,或講經,或辯難,此即呂祖謙【麗澤書院學規】"講求經旨,明理躬行"之旨。

八、惡勞者,四體不勤之害
顏元【習齋記余】云:"養身莫善於習動。"今童子或久坐傷脾,或思慮耗神,宜每日習"導引術"(類八段錦),既合華佗"流水不腐"之喻,又暗合"格物致知"之體認工夫。

九、外慕紛華者,心志之擾
司馬光【訓儉示康】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今電子玩物之惑,甚於昔年鬥雞走馬。家長當嚴立"書案清規"(仿古人"書室十戒"),使童子知"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學】)之理。

結語
陸九淵【語錄】云:"學者須是打疊田地淨潔。"上述九弊,皆因"田地不淨"所致。然去弊之道,不在苛責,而在"栽培涵養之方"(朱熹語)。家長若能以"春風化雨"之態行"規矩繩墨"之事,假以時日,自見"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二程遺書】)之效。

(全文共798字,依傳統書院"示諸生"文體,去浮言而存精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