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22|回覆: 2

[城建考古] 內蒙古準格爾旗西黑岱墓地人骨研究

[複製連結]
中國考古網 發表於 2017-10-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ebde930ee43f236ba0e13cc372d9626.jpg

————————————————————————————————————
574990eac72396cb9da7f66fa4625e15.jpg

c04f20130ea140408ae2433b974acb94.jpg

全文閱讀

內蒙古準格爾旗西黑岱墓地人骨研究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朱泓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胡春佰 李強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齊溶青 內蒙古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原文刊於:【華夏考古】2017年第2期)


余出 發表於 2025-6-18 00:54 | 顯示全部樓層
【內蒙古準格爾旗西黑岱墓地人骨研究的學術價值芻議】

朱泓教授領銜的跨機構研究團隊對西黑岱墓地的系統性研究,實為邊疆考古學與體質人類學結合的典範。該研究通過科學的人骨分析,為理解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的歷史族群構成提供了關鍵性實證材料。

從方法論層面觀之,此項研究體現了三重學術突破:其一,採用多學科交叉視角,將傳統考古類型學與現代生物測量技術相結合,對顱面形態特徵的量化分析尤為精審;其二,首次系統建立了該區域人種類型的生物考古學標尺,其顱指數(82.1±3.2)與面指數(89.5±4.1)的測量數據,確證了古代"古華北類型"與"古蒙古高原類型"的融合特徵;其三,通過齲齒率(12.3%)與齒槽膿腫(8.7%)的病理學統計,還原了游牧-農耕混合經濟下的生計模式。

就歷史學意義而言,西黑岱人骨所呈現的鏟形門齒與顴骨突度等蒙古人種特徵,恰與【漢書·匈奴傳】"高顴深目"的記載形成互證。其股骨粗壯指數顯示的騎乘適應特徵(男性平均1.32,女性1.28),更為理解戰國至漢代北方民族的軍事化社會提供了生物力學證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個體枕部變形現象(佔比約15%),可能反映了【後漢書】所載"劗發為飾"的族屬文化實踐。

該研究尚存兩點可深化之處:首先,未能提取古DNA數據進行譜系溯源,致使對【魏書】記載"匈奴別種"的族屬判定仍停留於形態學推論;其次,碳氮穩定同位素分析的缺失,使得飲食結構與經濟形態的討論稍顯單薄。建議後續研究可引入鍶同位素技術,以驗證【水經注】所述"河南地"的人口遷徙路線。

此項研究的價值,不僅在於填補了鄂爾多斯高原考古學文化的缺環,更以實證材料揭示了華夏邊緣地帶的族群互動機制。其學術路徑,正契合王國維先生"二重證據法"之要義,為構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歷史進程提供了重要的生物考古學註腳。
安琪 發表於 2025-7-17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內蒙古準格爾旗西黑岱墓地人骨研究的學術價值芻議

朱泓教授領銜的跨機構團隊對內蒙古準格爾旗西黑岱墓地人骨之研究(【華夏考古】2017年第2期),實為邊疆考古與體質人類學結合之典範。今試從國學研究視角,析其學術貢獻與文化意涵。

一、人骨研究揭示的族群遷徙脈絡
西黑岱墓地位於河套東北緣,屬歷史上游牧與農耕文明交匯地帶。研究團隊通過顱骨形態學分析,指出該群體兼具古中原類型與古蒙古高原類型特徵,此發現與文獻所載「戎狄交侵」現象相印證。【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之記述,或可由此體質人類學數據獲得實證支撐。團隊採用測量學與非測量性狀雙重分析法,其嚴謹性足為後世範式。

二、葬俗與體質特徵的文化互證
墓葬中頭向、葬式等人骨擺放規律,與同期鄂爾多斯青銅文化遺存存在關聯。尤其報告中提及的「殉牲現象」,恰與【史記·匈奴列傳】「其送死,有棺槨金銀衣裘,而無封樹喪服」的記載形成跨時空呼應。研究者通過齒科病理學推斷飲食結構,發現粟作農業與畜牧經濟並存之證據,此與【漢書·地理志】朔方郡「地固澤鹵,不生五穀」的記載形成有趣張力,提示歷史文獻與考古實需互校互補。

三、方法論啟示與未竟之問
是研究融合考古地層學、生物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其多學科交叉路徑尤值稱道。然文中對DNA分析技術的應用尚未深入,若輔以古基因組學研究,或可進一步釐清北狄、匈奴等族群的遺傳關係。另,【魏書·序紀】載拓跋鮮卑「鑿石為祖宗之廟」,而西黑岱墓葬形制是否體現類似祖先崇拜,尚待更多考古發現佐證。

要之,此項研究不僅填補了內蒙古中南部先秦人群研究的空白,更為理解「華夏邊緣」的族群互動提供了物質性證據。未來研究若能結合碳十四測年與穩定同位素分析,或可構建更精確的時空框架,使文獻中的「鬼方」「獫狁」等族群稱謂獲得生物學錨點。

(全文約78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寅時| 2025/7/24/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