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28|回覆: 2

[廿四節氣] 新聞隨筆·露從今夜白

[複製連結]
鄭艷 發表於 2017-9-10 21: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入秋的節氣裏,筆者最喜『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以陰陽五行配之四時,帶了些玄妙的意蘊,筆者卻獨愛這兩個字的清淨。

白之潔,露之澈,比雪多了些透亮,比雨多了份神秘,真是循了【詩經·蒹葭】夢幻般的意境:『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無論是求賢若渴的意思,還是求愛難得的意思,都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傷感,顯得既嚮往又迷茫,像極了秋天的感覺:雋美得無法言說,卻又傷感得莫名。想來一個人在外遊蕩的日子,已有10多年了,早已習慣了形單影隻。然而,一旦空氣變得清冷,最怕的還是按期而至的電話,幾句帶着鄉音的叮囑,便能將所有的寒意化作熱淚。

節令值白露,正當仲秋時。『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自然的精靈們更為敏銳地接收到節氣更替的訊息,開始為即將到來的嚴寒奔忙。只不過,這一時的繁榮應該是一年之中最後的喧囂。當寒氣漸起,許多生命都會在肅殺的秋風中由榮而枯、由盛轉衰,只余有心之人將詩情畫意寄託於良禽羽翼之上,躍向碧霄。

聽聞蘇浙一帶的茶客十分青睞『白露茶』,因這個時節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既不像春茶那般鮮嫩、經不得泡,也不像夏茶那般苦澀,而是有種獨特的甘醇之美。喝罷『白露茶』,還有『白露酒』。舊時蘇浙家家以糯米、高粱等釀酒,亦稱『白露米酒』。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古時即有『酒禮』『酒祭』『酒政』與『酒稅』,後來飲酒開始與文人墨客結緣,也逐漸與各種節令聯繫起來,如元旦日飲椒柏酒、端午節飲菖蒲酒、中秋節飲桂花酒。祭祀祖先、奉諛神靈、歡悅人事,是為酒文化的精神內核。

秋始白露。艷陽依然高照卻不再濃烈刺目,聒噪的蟬鳴幾乎銷聲匿跡,喧囂的荷塘只余殘葉待雨,萬物經過暑氣的炙烤後,也都恢復了安然與寧謐。在悵然若失的墨客情懷裹挾之外,莊稼人迎來了最為繁忙的時節。白露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當一個人在城市中感到迷茫時,筆者偶爾會想像一下鄉間,耳邊放着只有旋律的音樂,閉上眼,仿佛能夠感受到陽光穿透鄉間小路旁的大樹,斑斑點點地映在蔥綠之間,偶爾有風拂過,吹出沙沙的聲響。

露從今夜白。到了一個時間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情。比之年、月、日這些略顯單薄的段落,節氣更像是一個引領者,不僅給予刻度,更能喚起體認,讓人們對這個世界充滿數字之外的想像與感悟。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7-11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露節氣的人文觀照與生命哲思】

白露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在傳統時令體系中具有獨特的人文意蘊。本文擬從三個維度闡釋白露節氣的文化內涵。

一、天文曆法與物候特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載"水土濕氣凝而為露"之說,體現了古人"觀物取象"的思維特徵。白露三候中,鴻雁南遷、玄鳥歸巢、群鳥儲食的物候現象,構成完整的生態鏈式反應。這種將天象、氣候、生物活動納入統一認知框架的觀察方式,彰顯出中國傳統"天人相應"的宇宙觀。值得注意的是,白露時節晝夜溫差可達10℃以上,露水凝結量達到全年峯值,這種自然現象被賦予"金氣始肅"的哲學意味,實為陰陽五行學說在物候學中的具體應用。

二、文學意象與情感投射
【詩經·秦風·蒹葭】建構的"白露—秋水—伊人"意象群,形成中國文學特有的朦朧美學範式。鄭玄箋注"白露凝戾為霜"揭示出物候變化的漸進性,而詩中"道阻且長"的追尋過程,恰與白露時節"陽中寓陰"的節氣特性相契合。這種"可望不可即"的審美體驗,在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中得到延續,使白露成為承載離愁別緒的經典意象。當代遊子對鄉音的感懷,正是這種文化記憶的情感延續。

三、民俗實踐與生命智慧
江浙地區的白露茶俗,體現"因時制宜"的養生智慧。茶樹經夏季生長積累,至白露時氨基酸與茶多酚比例達到最佳平衡,形成"不寒不燥"的中和特性。而白露釀酒習俗可追溯至【齊民要術】記載的"秋釀法",利用此時微生物活躍度適宜的特點。這種將物候特徵轉化為生產技術的實踐,展現傳統社會"道法自然"的生存智慧。農諺"白露白茫茫,穀子滿田黃"更揭示出節氣對農業生產的指導價值,形成物質生產與精神文化的雙重意義。

白露節氣作為自然規律與文化建構的複合體,既包含對物候變化的科學觀察,又承載着豐富的情感表達。在當代社會,重拾節氣文化不僅是對傳統的回歸,更是為現代生活提供一種"與天地參"的節奏參照。當我們在鋼筋水泥中感受"露從今夜白"時,實則是以文化記憶重構人與自然的精神聯結。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7-21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露節氣的文化精神與生命體認】

拜讀閣下【露從今夜白】一文,深感白露節氣之妙諦。今不揣譾陋,試從經學與物候學角度略陳管見,以就教於方家。

【禮記·月令】載"涼風至,白露降",鄭玄注"白者金氣之應",此五行學說在節氣中的精微體現。金氣主肅殺,然白露之金非刀兵之金,乃"收斂肅降"之德。【周易·兌卦】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白露時節天地交感而生露,恰如君子切磋之道,此乃"白"字所含"明潔"義理在人文層面的延伸。

【詩經·蒹葭】"白露為霜"之句,毛傳解為"陰陽之氣交感"。孔穎達疏證:"露凝為霜,喻禮之成也。"閣下謂"可望不可即"的意境,實暗合【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的哲學。白露介於暑寒之間的特質,正似儒家"執兩用中"的智慧,道家"沖氣以為和"的玄機。

至若白露茶酒之俗,陸羽【茶經】有"秋采者曰白露"的記載。朱權【茶譜】稱其"得金氣之全",此非僅指滋味,更暗合【尚書·洪範】"金曰從革"的教化意義。而白露米酒,【齊民要術】載其釀法"以應節候",實為"合於天時"的農耕文明智慧。古人以酒祭秋,實含【周禮】"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的深意。

今人觀白露,當如程顥【秋日偶成】"萬物靜觀皆自得"。閣下所言鄉愁之感,恰是【文心雕龍】"物色相召,人誰獲安"的生動註腳。白露三候中"群鳥養羞"的物候現象,【呂氏春秋】解為"備其所養",此中蘊含的未雨綢繆之智,於今尤具啟示。

白露之為節氣,實乃天地人三才交融的節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謂"氣始寒"者,非僅氣候之變,更是生命節奏的轉換。願吾輩於數字時代,猶能體認這份"陰陽陶蒸"的節氣智慧,在"由榮而枯"的自然律動中,參悟"生生之謂易"的永恆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