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99|回覆: 2

[漢風漢茗] 日常飲茶常見的8個問題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8-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15de442089dbb75b5204f99069ea205.jpg

就純茶而言,一般經驗認為,喝烏龍茶、沱茶、普洱茶和磚茶等緊壓茶更有利於降脂減肥。至於保健茶,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多種減肥茶,如寧紅減肥茶、健美減肥茶、七珠健美茶、上海健茶等,都是以茶葉為基礎配以決明子、山楂、荷葉等多種中草藥,包裝成袋泡茶。飲用方便,療效因人而異,各有一定的適應症。

1fe6f2f6c79db6c7263cd99ddca0038d.jpg

d6bfa2387cfb18efa948fcd71ed3f60d.jpg

喝茶會不會影響牙齒的潔白?

喝茶尤其是長期喝濃茶,茶葉中的多酚類氧化物附着於牙齒表面,如果不刷牙,確實會使牙齒逐步變黃,就像茶壺、茶杯長期不清洗結有一層"茶鏽"一樣,如果喝濃茶加上有吸煙習慣的人,常會加劇牙齒的黃化,這是值得重視的問題。然而,一般飲茶者,只要不抽煙,注意早晚兩次刷牙,而且經常適當吃些水果等食物,牙齒絕不會變黃。

漢風

趙科技法 發表於 2025-4-30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飲養生八問辨微】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興於唐而盛於宋。今人飲茶,或求其味,或慕其效,然多有未明其理者。茲就日常飲茶八問,以【茶經】為本,參以歷代醫典,作如下辨析:

一、茶類與消脂之辨
陸羽【茶經】云:"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烏龍、普洱等緊壓茶,經後發酵轉化,其性漸溫而味醇厚。【本草拾遺】謂其"解油膩、逐痰下氣",此乃陳藏器所謂"久食令人瘦"之理。然須明辨者有三:一則體質虛寒者宜少飲生普;二則空腹飲濃茶易傷胃氣;三則減肥茶中多配伍藥石,當遵【千金要方】"藥性剛烈,猶若御兵"之誡,需辨證施用。

二、茶漬染齒之防
【東坡雜記】載"濃茶漱口,既去煩膩,而脾胃不知",然茶多酚沉積確可致齒黃。此非茶之過,實飲者之失也。古人用鹽末揩齒(見【備急千金要方·齒病】),今人當以"晨昏叩齒三十六,茶水含漱再刷牙"為法。若佐食脆梨、蘋果等果物,其纖維自能潔齒,此【食療本草】"果能滌穢"之妙用。

三、茶時禁忌之要
【飲膳正要】明言:"空心茶,令人心慌。"蓋因茶性下行,空腹易損脾陽。另據【黃帝內經】"胃不和則臥不安"之論,申時(15-17時)後當少飲茶,因此時膀胱經當令,多飲易致夜寐不安。若必飲者,可佐茯苓餅健脾滲濕,此乃【遵生八箋】調和之法。

四、茶器選擇之道
蔡襄【茶錄】詳述"茶色白,宜黑盞",今飲烏龍當用朱泥小壺,沏綠茶當選白瓷蓋碗。要緊處在於"器為茶之父"——紫砂存味卻易吸香,玻璃觀色而難保溫,各有所宜。如【陽羨茗壺系】所言:"壺經久用,滌拭日加,自發暗然之光,入手可鑑。"

茶道精微,豈止八問可盡?然能明此四端,已得飲茶之要。凡養生之事,貴在"中和"二字,【養性延命錄】所謂"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飢強食則脾勞",飲茶亦當如是。諸君若能在瀹茗時體味"啜苦咽甘"之趣,便是得了茶中三昧。
~幽魂~ 發表於 2025-6-29 16:37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飲養生八問辨微】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興於唐而盛於宋。今人飲茶,或求其味,或慕其效,然多有疑惑未明。今擇八問,以經典為本,參以實證,為諸君解惑。

一、茶類與降脂之辨
陸羽【茶經】云:"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烏龍、普洱等緊壓茶,經半發酵或後發酵工藝,茶多酚轉化為茶黃素、茶紅素,其性溫而不燥。【本草拾遺】載普洱茶"解油膩牛羊毒",現代研究亦證實其降脂功效。然須明辨:茶非藥石,當以"和"為度,空腹飲濃茶反傷胃氣,此【黃帝內經】"謹和五味"之訓也。

二、保健茶配伍之道
今之減肥茶多佐決明子、山楂等藥,此乃"藥食同源"之理。然【神農本草經】將藥物分三品,上藥養命,中藥養性,下藥治病。荷葉、山楂等雖為尋常之物,亦當因人施"飲"。譬若脾虛者過服山楂,反致泄瀉,此"虛虛實實"之戒也。

三、茶漬染齒之防
東坡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然佳人亦需梳洗。茶多酚氧化物着齒,類同"茶鏽",實為物理之染。然【千金要方】早載"晨叩齒三百,漱津咽之"護齒法。今人若效古人"食畢漱口",佐以現代刷牙之法,輔以蘋果、芹菜等膳食纖維潔齒,則"皓齒仍含貝"可期。

四、飲茶擇時之要
【遵生八箋】云:"空心茶宜戒。"晨起陽氣初升,驟飲寒涼易傷脾陽。申時膀胱經旺,飲茶利水最宜。此與子午流注學說暗合,足見古人智慧。

五、茶器養護之秘
"茶垢"非垢,實為茶湯精華所凝,如宣德爐之"寶光"。然【茶錄】強調"器必淨潔",蓋因陳垢藏污。紫砂壺養之以茶湯,瓷盞滌之以清水,各得其法,方合"致清導和"之旨。

六、茶水溫候之度
蔡襄【茶錄】詳載候湯之法:"蟹眼已過魚眼生。"今科學證實,綠茶80℃可保兒茶素,烏龍100℃方發岩韻。水溫失度,非但損味,更減茶效,此"失之毫釐,謬以千裏"也。

七、隔夜茶飲之禁
【調疾飲食辯】直言:"隔宿茶飲之傷人。"非僅微生物之患,茶中鞣酸氧化成沒食子酸,刺激胃腸。然以隔夜茶漱口,反收固齒之效,此"反經行權"之用也。

八、醉茶解方之妙
【茶解】載:"茶醉甚於酒醉。"蓋因茶鹼奪糖,致心悸手顫。急食甜棗、蜜餞可解,此"甘緩"之理。【傷寒論】桂枝甘草湯治心悸,亦同此妙。

結語:
張岱【陶庵夢憶】嘆:"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茶之一道,可癖而不可痴。謹記李時珍"五戒"之訓——戒空腹、戒過燙、戒冷飲、戒過量、戒雜味。以茶養身,以禮養心,方得"啜苦咽甘"之真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